宁宗一经典文本心灵史阅读行为

北京皮炎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611/9052601.html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灿烂辉煌的历史成就,而且历千年而血脉不断,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蔚为奇观的。

《建构审美化的心灵史》,宁宗一著,河北教育出版社年9月版。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准确地评论:“中国是特别东方的”。在我看来,黑格尔的精辟见解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

世界上一些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印度、希腊,都曾在世界文化史上留下了最初的辉煌篇章,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开辟了道路。但在历史曲折的演变中,这些伟大的古代文化或是消亡、沉沦,或是断裂。唯有长期相对独立发展的中国文化,历数千年而绵延不断,与西方文化相比,具有特别鲜明的东方色彩。具体到中国古典文艺也是“特别东方的”,这是我们阅读、领悟、探索中国文艺传统时应特别注意的。

中国传统文化和融合着这种文化基因的诗艺与诗学,就是在一个与西方迥异的土壤中培植起来的。比如,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名篇名著。许多西方的美学概念和诗学范畴就未必适用于中国的古典艺术形式。事实上,正是这些具有鲜明“东方”色彩的伟大作品才是伟大的中华民族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

1

今天,我们面对这些留存下来的庞大的精神遗产,除心存敬畏以外,自然会升腾起一种强烈愿望,抑制不住追问:哪些是我们心中的经典?经典是怎样确立的?又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这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然而我们又不能不对经典的含义寻找出一种可能的共识,包括厘清经典与非经典的界限,经典的必要标志是什么,等等。

数年前,我在《文摘周报》上看到转载郭宏安先生一篇对经典文本的切实描述,他说:

《法国文学讲演录》

经典著作是一系列我们必须记住的人名和书名,是我们共同的文明的标记,是人类几千年活动的大大小小的里程碑。这里程碑,对于个人来说,也许只有几块,但是它所蕴极深、极远、极广、极大,可能支配着你整个的一生。如果没有,也许你的一生就失去了指南。……

这个指南,可以是政治的,可以是经济的,可以是科学的,可以是哲学的,可以是文学的,而其核心,则是道德的。如今道德受到了嘲笑和诟病,但是它仍然是经典著作的一块或隐或显的基石。[1]

郭先生是外国文学研究专家、翻译家、理论家,他的这段既平实又深刻的描述似乎不是专指文学经典,而是泛指中外古今的文化经典,但是他的描述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示。在我看来,在多重含义下,经典应是指那些真正进入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和永恒艺术魅力的伟大精神产品。

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最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标志着文化艺术发展到了具有一个时代最高表现力的阶段,而作家又以完美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把身处现实的真善美和假恶丑,以其特有的情感体验深深镌刻在文化艺术的纪念碑上。

《心灵投影》

而当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他的情愫、体味以至他们对自己时代和现实生活认知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地存在而不可能被复制、被取代和被超越,从而成为人类艺术发展长河在这个时代的标志或里程碑而载入史册。

当然,这一切,对于文学艺术经典文本来说,最重要的标志和条件就是,它必须是心灵化的、审美化的,即对生活所产生的心灵感应的袒露,又是种种精神领会与情智发现的意蕴性的审美积聚。对于读者来说,经典随着人们的感知和体验的加深以及审美力的提高,是永远说不尽的,这样的文本就有了不可代替的价值,一个个立体的作家和立体的精神世界才会在文艺长河中永存。

2

在经典文本对我们的多重意义中,其核心价值何在?我认为是它审美化的民族心灵史的意义。

中国文学史发展得太盛且太久。中国文学浩繁的内容和分支,有时又使我们忘记了人们探究文学史时最朴素的出发点。事实是,历史过程和社会发展及诸种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心灵。

所以,当代人对自己心灵历程的兴趣或许大大多于对自己政治、经济历程的关心。基于这一点,作为反映人类历史中成为精神文化底层基础的感情、意绪、伦理模式和思维习惯的文学艺术,往往被当代人认为是更为重大的研究课题。

比如,人们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