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写作不易,请静心观看)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与现代网文有着多方面的不同与相同,因此二者不是绝对对立的,也没有谁好,谁不好的意思。
看待二者的辩证关系应该是多元化,广角化的,我将着手整理出不甚详细的主客比对观点供大家参考,同时,也算是对自己身为网文作家的一种自我批判。
我看事物向来是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故我暂时将其整理成——小说背景,小说数据,小说内涵三个方面,供大家对比思考。(由于篇幅有限)
一位网友的藏书
小说背景大的历史背景
从大的文学历史背景考究起来,二者必定是同根相生,都来源于通俗文学,只是时代变了,小说形式与内容都有所变化。
编成一首诗(原创):
《通俗文学诗》
唐传奇,宋话本。
元明清时有传记。
先金庸,后琼瑶。
末了如今各色清。
为什么通俗文学在现代与古代都受到欢迎?
首先,写文章需要一定的文化积淀,简单的会讲人话还不行,你要有拿起笔杆子的能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经验。
其次它受到的是部分文人与市民阶层的欢迎,是普罗大众审美艺术的升级,所以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联系紧密,及——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并无绝对分野,通俗与通雅可以相互转化。(摘自中国经济网《打造当代通俗文学经典》)
最后是伴随历代历朝的文化传递,民间出现了除书本绘图外的演绎方式,如戏剧,评书,相声,它们真正将通俗文学发展带入了非同市井的农村,让通俗文学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众所周知,中国最大的人口基数来源于农村,如咱们平时婚嫁,丧葬,升学总会请来唱戏的。道理就是如此,在网络发达的现代,网文伴随着便捷的网络也登上了类似的舞台,这是时代特征,不以个人的意志而变动。
小的时代背景
金庸先生的时代背景
先生年出生,先后经历了抗战,内战,文革等大大小小的中国救国革新历程。
阅历之丰富足以让他有大量的写作灵感和人物模板,虽然他只有中学学历,但别忘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能读书的有多少!
先生所处的历史位置正是现代与当代的交接处,而中国人在苦难中最能创作出好作品。
江湖,武功,英雄救美,这些词汇始终存在于人们脑中,金庸先生能在前人写作的基础上另加创新。
先前,作家多以明清的历史背景进行创作,正邪对立、恩怨分明,融“小我”于“大我”,将个人恩怨升华为阶级仇恨,这是惯用套路。
而先生在《八部天龙》中将大我再上升一个层次——家国,这是很多人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其实也是这部小说的症结所在。(不便多说)
动荡年代的通俗文学充满了阶级对立,这是历史进程使然,也是新中国改革必须要经历的磨难所造就的特殊小说风格。
我(网文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
和平发展是当代的主旋律,改革开放是当代最鲜明的时代特色,大量新鲜的东西涌入九零后,零零后脑中,包括道家文化,西方奇幻故事,西方科幻思想等等。
其实当今网文不乏好作品,而长篇居多,如《雪中悍刀行》,《赘婿》(愤怒的香蕉著,别想歪),《龙族》,《三体》······
和平年代的通俗文学承接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丰富遐想。
从大局上可以看出,网文文化是几十年改革开放广泛的领域拓展造就的,网文作家在与外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入交流中,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章风格,思想内涵。
小说数据字数
当代网文的字数相较金庸的小说普遍更多,为什么网文长篇居多?
一、有更可观的经济收入,长收入周期。
二、白话文的普及,自然增长了文章篇幅。
三、作者往往想表达的东西更为细腻,或者单纯为了水文。(后者也是网文的通病)
题目
各种新鲜吸睛的题目
以上标题让先生看了不得发飙?
先生追求写作的精简,能用一个字说清的,不用一句话,用一句话说清的,不用一段话。
我想这并不适用于现在网文的书写方式,如今题目标新立异是重点,因为网文的商业化导致许多作品粗制滥造,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可以带来更加可观的阅读量。
当然,我不希望通俗文学落入更加俗套的陷阱,商业目的文学不叫文学,倒像是“披了羊皮的狼”,误导新时代青年的同时也耽误了祖国的文化软实力的发展。
内容广度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是唐代谏臣魏徵病故后,唐太宗在哀痛之余对朝臣的感叹之言。
文以载道,金庸先生的小说大部分立足于古时的朝代,所以有理法可以依据,先生的道是揭露旧时代江湖的爱恨情仇,这是个很远的路了,它也一直延伸到当代网文。
有时候文章的深度就代表作者的对文化,对自身了解的程度,眼界决定了所写的广度。
立足仙侠的小说一般对中国儒道释,古典传说有一定理解;
立足科幻的小说一般对前沿科技,社会规律有一定理解;
立足西方奇幻故事的小说一般对外国文化有一定理解···
故我在此呼吁——网文作者应该及时进行自我“更新”,时刻提醒自己去思考更深层次的领域,去迈步行走,了解这世界本身存在的奇观异景,去多读书学习国内外文化知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小说内涵首先我们要搞清内涵是什么。
内涵是一种抽象的但绝对存在的感觉,是某个人对一个人或某件事的一种认知感觉。
内涵不一定是广义的,也可是局限在某一特定人对待某一人或某一事的看法。它的形式有很多,但从广泛来讲是一种可给人内在美感的概念。
人的感知能力有差异,且内涵不是表面上的东西,而是内在的,隐藏在事物深处的东西,故需要探索、挖掘才可以看到。(百度百科)
为什么有的人一天就能看完一本网文小说?
我于我大学同学哪里了解到,他就是图那一时的爽,这也是大多数人的评价。
这很真实,也符合当代的特征——快餐文化、忙碌的现代生活让我们渴求简单、直接的信息,这种渴求让我们希望文章里所有的元素都是重点,开心的、悲伤的、羡慕的、励志的···(短平快——精简写作之道)
我看金庸先生的小说很慢,一天就品那几万个字,那时他的作品给我带来的不止于爽,更在于他饱满的人物塑造感,江湖的快意恩仇,家国情怀等。
先生的小说饱具内涵,有一种能让我持续分泌多巴胺的感觉。小的时候,我常会因与同学争执,是郭靖厉害还是杨过厉害而面红耳赤,那种感觉在我浏览了大量网文后几乎都没有感受到。
现代网文作家应该学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从根源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在历史与自我批判中找到映照自己思想的部分,再回到自己的书中,将这种“缺失“补充上。
总结人是时代的产物,思想,书籍,都是逃不开的,金庸先生的小说为什么比现代网文有“味道”?
三个方面:
丰富人生阅历支持的写作素材,以及对人性十足的把握!
文章精简与细腻两种写作方式近乎完美的切换!
所表达的内涵发人深省,阶级矛盾上升为家国情怀!
最后,我还会更新更多金庸先生作品的解读,希望大家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