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关于端午节,有个经典段子:牛顿死了,留下一堆公式,屈原死了,留下三天小长假,还是中国人对中国人好啊!
还有一个版本是:屈原是最无私的历史人物,李白杜甫苏轼留给我们的只有背诵全文,他却用生命为我们争取到了三天小长假。
以上段子固然充满调侃意味,却也反映了一个现实——在大多数人的刻板印象里,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但是,这种说法虽然深入人心,却并非历史真相。
实际上,端午节起源于天象崇拜。古人认为,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应了《易经·乾卦》中的“飞龙在天”之象,遂选农历五月初五作为拜祭龙祖的节日。早在春秋之前,吴越一带就已经有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而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殉国,是发生在战国末期,此时端午节已经诞生了几百年。
(端午节)
把端午节与屈原联系在一起,始于南北朝时期。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记载:“屈原五月五日自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辄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又言:“世人五日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同一时期宗懔编撰的记录古代楚地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笔记体文集《荆楚岁时记》则记载:“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由此可见,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或与屈原有关,但是,此时距离屈原去世已经多年之久。
端午节虽然并非起源于屈原,但纪念屈原之说确实影响深远,究其原因,则与屈原的文坛地位和爱国精神息息相关。
(屈原)
屈原是战国末年楚国爱国诗人,他既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也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作品,开创了诗歌的新时代,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另外,屈原在《离骚》中提出的“求索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成为后世仁人志士普遍追求的高尚情操。
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在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殉国,以最浪漫、最悲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端午节起源于屈原之说深入人心,并逐渐成为主流,影响至今。
端午节的“人物纪念说”一共四个版本,除了上文提及的“纪念屈原说”,还有“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和“纪念介子推说”。
纪念伍子胥说
(伍子胥)
公元前年,伍子胥因遭越国奸细挑拨诬陷,被吴王夫差赐死,他自刎前愤恨不已,留下遗言要家人在他死后取其双眼,挂于东城门上,以便亲眼看着越国军队灭掉吴国。吴王夫差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下令将伍子胥尸身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抛弃于钱塘江中。之后的每年端午节,人们便来到这里举行祭拜仪式,并向江中抛粽子,以纪念伍子胥。
另外插一句,后来吴国果然被越王勾践所灭,夫差羞于在九泉之下见到伍子胥,所以在举剑自尽前特意用白布蒙住了双眼。
纪念曹娥说
(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孝女。相传,曹娥的父亲曹盱在迎伍神(伍子胥)的祭祀活动中不幸溺于舜江,数日不见尸身。当时曹娥年仅十四岁,他昼夜沿江哭号,过了十七日,在五月初五日这天投江殉父。五天之后,曹娥的尸身浮出水平,怀里抱着父亲的尸身。
为了纪念曹娥的孝节,舜江改名为曹娥江,五月初五则成为民间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纪念介子推说
(介子推抱树而死)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因“割股奉君”闻名于历史。我们知道,寒食节与清明节的由来均与他有关,另据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所言,端午节也是纪念介子推的节日。
最后,做一个问卷调查,如果可以选择,在救下屈原和三天小长假之间,你会怎么选?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单选
在救下屈原和三天小长假之间,你会怎么选?
我也救屈原我要三天小长假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