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高考语文卷作家冯至,在青岛曾度谧

本文转自:半岛网

今年高考语文中,有一篇文章,是冯至先生的中篇历史小说《伍子胥》(写于~年,取材于春秋时期伍子胥的复仇故事,叙述他由楚至吴的辗转逃亡。小说共九节,《江上》为第六节,伍子胥过了昭关,继续跋涉,前往吴国)。

冯至,对青岛来说并不陌生。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年夏参加林如稷等在上海主办的文学团体浅草社。年浅草社停止活动,和杨晦、陈翔鹤、陈炜谟另组沉钟社,年冯至与废名合编《骆驼草》周刊。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优秀的抒情诗人。

年,他曾在青岛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是年,未满19周岁的冯至在北大德文系求学。暑假,他应好友顾随的邀请,来到青岛。

7月初,冯至一到青岛,他的心完全和这座德式建筑风格的城市融为一体。“青岛伸出两臂把海抱得紧紧的,吻得密密的,满山上红楼绿树相遮映,清凉极了!”虽然已经是7月初,青岛仍然凉爽,甚至有清冷的感觉。“睡必被,早晚衣必夹。”城市在山海中,非常安静,道路上车马行人稀少。冯至住在胶澳中学的红楼,文思泉涌。

“市上,山上,都是清凉凉的,有一种幽静的情调。路上既少行人,行人又舒散。海滨上是无时无地不好的。夜间在地上独行,常常可以听到琴声。山里树木葱郁,有鹿、有兔、有雉鸡。”

除了《在海滨浴场》组诗,冯至在青岛还写了几篇散文,创作了一篇独幕剧。在青岛,冯至还创作了一篇童话剧《鲛人》(后改名为《海女》)。冯至感觉,《暴风雨中》、《海女》两部剧作,“真仿佛是我艺术的转机呢!”青岛给冯至的影响,是“平和”和“清醒”,除了读了一些莎士比亚的诗,承认在青岛并没有读什么书。

年8月14日晚上,冯至乘坐夜行的火车离开了青岛。

“海上归来,真仿佛洗去许多尘垢,现在只剩下两袖清风,一箱书画。”一个多月的时间,冯至印象深刻,“月余之留,影我甚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