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起源是纪念屈原其实存在很多争议

北京皮肤科医院那家好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72648061290025&wfr=spider&for=pc

说到端午节,首先想到的是就是粽子、龙舟,还有屈原。长久以来,端午节是为着纪念屈原,成了共识。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端午节到底是纪念谁,其实一直存在很多争议,就是现在,在学术界也有异样的声音。

端午节所纪念的人物的说法,比较主要的共有四种,一说屈原,一说伍子胥,一说孝女曹娥,还有一说介子推。

最早将屈原和端午节联系起来的,是南北朝时南梁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此时屈原已去世年以上。梁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也有类似记载。在吴均《续齐谐记》中明确记载屈原投汨罗江的日期是农历五月五日,而那是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与《楚辞》中均没有明确说明的。

《续齐谐记》本身也是神话小说,并不足信。而自那时起,人们便把屈原和端午节绑在了一起。是因为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伍子胥逃奔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闾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还有一说,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端午节纪念介子推的说法,在东汉时期蔡邕的琴曲著作《琴操》中提到:“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按说介子推是清明节及寒食节的主角,在端午节出现,还真是有些稀奇。

当然,端午节所纪念人物的说法,还不止是这四个人。据考古专家,以及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最早出现的时间比那些人都早。所以端午节是纪念历史人物的说法,学术界大都认为是后世杜撰附会之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