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勾践复国之后,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真相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之间的世仇想必人们已经耳熟能详。吴国和越国交战,越国人射伤了吴王阖闾的脚趾,结果阖闾因此一命呜呼。他的儿子夫差没有忘记仇恨,反而击败越国。越王勾践为了保存越国,向夫差投降称臣。此后他受尽屈辱,卧薪尝胆,最后覆灭吴国,大仇得报。

在勾践复国的过程中,有几个重要人物——文种、范蠡、西施。文种和范蠡尽心尽意辅佐勾践,而西施则被越国献给吴国,用来迷乱夫差。事成之后,文种功高盖主,受到勾践的猜忌,被逼令伏剑而死;范蠡则预见到这样的后果,与西施一起归隐江湖,改名为陶朱公,白手起家成为巨贾。

虽然文种的下场悲惨,但是另外两人还算不错,英雄美人走到一起,泛舟五湖,颇有恬淡雅适的意味。然而历史真相可能并非这样美好。

首先对于西施的结局,历代史学家都有较大争议。第一种如上所述,跟随范蠡隐居生活;第二种则是被沉入水底。西施与范蠡同泛五湖的说法应该出自《越绝书》:“西施亡吴国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但是所谓孤证不立,我们不妨看看其他史料对西施的记载。

《墨子》中有这么一句话:“西施之沈,其美也”,明确表明西施因为美丽而被沉于水底。《墨子》是阐述思想的经典,并非严肃的史书,不过其他古籍也有西施沉江一说。《吴越春秋》中记载:“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这里有两种理解,第一是越国人用革囊把西施包起来扔在江里;第二是让西施跟随伍子胥而去。伍子胥就是这样的死法,所以后世用“鸱夷”代指伍子胥。《吴越春秋》的意思就是第二种解释。

《东周列国志》也有西施负大石沉江的说法。但是毕竟是演义小说,而且年代与春秋时期相距太远,历史价值偏低。

那么范蠡最后真的成为陶朱公了吗?其实也未必如此。《新书·卷七》中有范蠡结局的记载,同样十分悲惨:“范蠡负石而蹈五湖。”《吕氏春秋·离谓》中记载:“范蠡、子胥以此流。”将范蠡和伍子胥并列,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至于陶朱公,在《新序》中提到过这个人。但是根据考证,陶朱公至少是魏惠王迁都大梁之后的人,不可能是春秋时期的范蠡。所以范蠡和西施归隐江湖恐怕只是一个美丽的愿望罢了。

参考文献:《新书》《吕氏春秋》《新序》《史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