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争霸,越国两代君主都在忍耐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的主旋律是吴越两国。

吴国的先祖,是周文王的叔叔季历,为了躲避周朝内部的争斗,逃到今江苏苏州一带,在当地的蛮族拥戴下建立吴国。传五代人,终于被封为诸侯国,但在中原列强里,仍视为“蛮夷”,生产落后,经济不行,版图更是没法和中原大国相比,所以在春秋早期,一直没怎么露脸。

越国,位于吴国更南,在今会稽一带,按史料的说法,是大禹后人少康之后,也有人说是楚国宗族。总之,是比吴国更为偏远的诸侯国。越国想要向北发展,吴国就是障碍。

阖闾

吴国几代国君一直励精图治,学习中原文化,推广农耕,修建刊沟,到吴王阖闾时期,重用伍子胥、伯喜、孙武等人,经济繁荣,军力强盛。吴国强大,首先要解决的对手就是西边的老邻居楚国。

吴攻楚路线

阖闾首先派兵北上灭掉徐国,迫使蔡、陈两国归附,剪除楚国臂膀。公元前年,阖闾趁楚平王去世,楚国大乱之际,率大军沿淮水西征,五站五胜,重创楚国主力,一举攻克楚国郢都。这是吴国第一次争霸的顶峰,楚国暂时退出春秋舞台,吴国声望达到顶点。

允常

就在阖闾想要肆意纵横时,后院老家却被几乎同时崛起的越国端了。越王允常早已磨刀已久,吴国全力西征,正好给了他机会。阖闾仓促回军救援,吴越两国从此交战不断。阖闾更是在战争中受伤,不久去世,梁子越结越大。

夫差

吴王夫差继位后,锐意进取。公元前年,夫差全面进攻越国,会稽山一战,打得越国只剩五千人,越王勾践重金贿赂伯喜,劝夫差接受越国的投降。历史对于这一典故,总是说夫差被奸臣迷惑,其实并不是如此。夫差的目标是要争霸中原,就要像之前的霸主一样,对于周边的邻国都迫其投降,并不灭其国,这样才能不会使对手更加剧烈反抗,拖了称霸的后腿。所以,以当时吴国的处境,让越国投降是最好的选择。

勾践

但是,吴国最大的失策,是看错了勾践。勾践的隐忍,让夫差放虎归山,此后勾践卧薪尝胆,开始暗中准备复仇。越国出台的最重要的国策,就是规定男子20岁前,女子17岁前必须婚配,生两个孩子,国家养一个,生三个孩子,国家养两个,真正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同时,西边亲近楚国,北边联合晋国,西面结好。

伍子胥

吴国这边,夫差也没小说中的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相反,夫差跟父亲阖闾一样,继续进取,他把目标放在了正在重新崛起的齐国(齐景公时期)。夫差继位的第12年,吴国一举击败齐国,后来在伍子胥的坚持下撤退,伍子胥还将子女交付给齐国的鲍氏,埋下了被杀的伏笔。

吴军攻齐

公元前年,没了伍子胥的掣肘,夫差再次进攻齐国,歼灭齐国主力,打到莱芜地区。之后在黄池召开诸侯会盟,会盟上,夫差将军队安红、黑色分开战队,成语“如火如荼”由此而来,吴军兵威之盛,另中原诸侯目瞪口呆,夫差成为霸主!

吴军

同样的,勾践也跟他父亲允常一样,趁机偷袭吴国,夫差急忙回师,越军以逸待劳,几次击败吴军。这一段跟小说演义的不同,勾践没一战定乾坤,吴国实力尚在,勾践见好就收,双方订立盟约后,越国撤军。

越军

此后十年,缓过来的齐国南下,占领吴国大片领土,楚国东进,蚕食吴国地盘,吴国急剧衰落。公元前年,吴国四面楚歌,勾践再次采取军事行动,彻底打败吴军,拒绝夫差求和,灭掉吴国。随后,勾践北上徐州会盟诸侯,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纵观吴越争霸,相持近半个世纪,吴国以同样的方式两次获得成功,也被同样的套路两次失败。阖闾和允常,夫差和勾践,越国能够最后取胜,跟两位君王的隐忍有很大关系,而吴国一直在前进,从没思考过后方的安稳。

本篇原创,不得转载!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欢迎大家评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