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二十岁的青年人是不会懂得这些的,他们太天真,太幼稚,他们或许能够在考试中得到一百分,却不可能真正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他们虽然手握真理,却无法使用,满怀热情地踏入社会,却被撞得头破血流。——《明朝那些事儿》
孔子曾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个人三十岁能有自己的一番事业,那就已经很成功了,而往往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更加冲动和热血,三十岁不仅是一个人事业的平稳期,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行为准则的固定期,长辈们常教育年轻人,人不可成名太早,因为尤其是二十多岁的年纪,容易冲动和不理智,再受到金钱和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往往会迷失自己,最后大多事业都不长久。
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很多年轻人还没反应过来,便稀里糊涂的进入社会,寒窗苦读十多年,大学毕业,可能是同学中的翘楚,能门门考个好成绩,但不一定是生活的巨人,面对社会的人情冷暖,往往会被碰的头破血流,满怀希望的憧憬未来,但现实往往不尽人意,很多人还没有开始面对生活的荆棘,便活成了自己讨厌的人。正如《明朝那些事儿》中的那句话:“他们虽然手握真理,却无法使用。”。很多时候,并不是年轻人不出众,而是缺乏阅历,还不懂得如何去经历社会。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史不仅是古代人生活的写照,更是古人处事哲学的真实记录,读历史是一个增长阅历的快速方法,而且有时可以给人意外收获。
喜欢读历史,26岁年轻小伙下班默默写作
历史总是给人一种时间久远晦涩难懂的感觉,很多人提起历史往往想到的是生僻的古文,死板的记录方式,某年某月某日,发生了什么事,没有一点趣味性,但是这种对大多数人没有趣味的一件事,却被一个不知名的小伙读得津津有味,他坚信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年3月,他决定提笔写历史,这并不是他自不量力,其实在此之前他早已读完了《二十四史》,后边能翻阅的史书他都看了个遍,他觉得看历史就是和看古代人的生活,历史应该更有趣。
年3月还是博客时代,在天涯的煮酒论史论坛,当年明月写下了自己的第一篇历史小说,其实他也不知道这算不算历史,因为他决定给枯燥的历史以灵魂,他打算把那些固定的历史事件融入一个个人物故事中,让历史和小说一样有趣。
当年明月给自己的作品起了一个名字《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为了显得更加亲切,他特意在明朝那些事后面加了一个“儿”,故事开始于明朝年,就连当年明月自己也没意想到,自己这一动笔就写了3年,将整整大明王朝年的兴衰全部写完。
一切的事情都从年的那个夜晚开始。农民朱五四的妻子陈氏生下一个男婴,大家都知道了,这个男婴就是后来的朱元璋。
这是当年明月写下的第一段文字,在此之前没人敢这么写历史,以前历史都是通过史记、教科书或者戏说这三种方式记录,而当年明月决定用鲜活的笔法,以史料为基础,通过年代和具体人物为线索,将历史写的生动有趣,通俗易懂,当年明月的大胆创新很快引来了很多人的围观,他的博客访问量高达2.2亿次,很多人被当年明月这种独特的写法吸引,原来历史可以这么有趣,历史人物也可以这么有血有肉,他们也有艰难的人生境遇、飞黄腾达、一落千丈,被人陷害、奋起反击。《明朝那些事儿》瞬间火爆网络,令许多史学教授都瞠目结舌,最为可贵的是,当年的历史并不是古板的历史事件,他加入了自己深入的思索和大量的心理分析,还穿插了很多幽默的情节,《明朝那些事儿》既不是正史也不是小说,但是却迎合的大众的口味,从读初中的学生,到六十岁的退休大爷,都有很多人成了当年明月的粉丝,甚至当时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明矾”。
当年明月写《明朝那些事儿》写了足足三年,年3月,他终于完成了这部百万字的历史作品,刚连载完,就有出版商找当年明月出版,《明朝那些事儿》出版后非常畅销,很快售出了万册,创下了当时中国图书销量的奇迹,当年明月也通过《明朝那些事儿》,3年获得了万的稿酬收入。而这个“明矾”眼中神一样存在的历史大咖,也=仅仅只有29岁,最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务员,没有任何历史专业背景。26岁的当年明月就这样只身提笔,利用下班时间写了3年的《明朝那些事儿》。
成名后坚守本业,金钱和荣誉远不比历史有趣
当年明月原名石悦,从小喜欢历史,年出生的他是一个长相普通的男孩,他不善于交际,性格也比较内向,但是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从初中开始,在上学之余,他花费7年,将《二十四史》读完,每天雷打不动的读两个小时历史,上大学后,他学的是法律专业,却常常泡图书馆读历史,而且石悦读历史完全出于兴趣,从不记笔记,大学毕业后他考上了公务员,安稳的生活让他有更多的时间读历史,这一时期石悦也迸发出写历史的念头,他觉得现存的史书太过枯燥,历史本应该更有趣,让更多的人了解,并从中受益。
年3月他开论坛写《明朝那些事儿》,白天他安安稳稳上班,晚上绞尽脑汁写历史,甚至在他成名后,他的同事都不知道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大咖,原来是身边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石悦,同事惊叹:没想到他有这能耐。为了忠于自己的初衷——历史应该写得很好看,石悦坚持在写作前查阅资料,由于自己之前没有记笔记的习惯,很多史实得深入考究,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坚持每天更新0字的文章,年石悦写完了《明朝那些事儿》,他专门写了一篇后记:
怎么说呢,因为我始终觉得写这玩意,是个小得没法再小的事。然而很快有人告诉我,你的书在畅销排行榜蹲了几天、几月、几年,然后是几十万册、几百万册,直到某天,某位仁兄很是激动地对我说,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的发行量,可以排进前十五名。有意思吗?说实话,有点意思。几年来,我每天都写,没有一天敢于疏忽,不惹事,不闹事,即使所谓盛名之下,我也从未懈怠,有人让我写文章推荐商品,推荐什么就送什么,还有的希望我做点广告,费用可以到六位数,顺手就挣。我没有理会。因为我不是商人。出版商亲自算给我听,由于我坚持把未出版部分免费发表,因此每年带来的版税损失,可以达到七位数,这还不包括盗版,以及各种未经许可的文本。是的,这个世界还是很有趣的。
石悦在金钱和盛名之下做了两个决定:一、把未出版的部分免费发表,虽然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二,坚守自己的本业,踏踏实实做一名普通的公务员,这对于一个29岁的年轻人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但石悦知道急流勇退。当年明月说自己读的历史多了,见得许多古人的盛衰,他觉得金钱和荣誉远没历史那么有趣。读史可以明智,石悦能在盛名之下,坚持自己,确实非常了不起。
《明朝那些事儿》获得许多名人的高度赞扬
《明朝那些事儿》自出版以来就非常火爆,至今已经售出千万册,多次获得“新浪图书风云榜”最佳图书、当当网“终身五星级最佳图书”、“卓越亚马逊畅销书大奖”等荣誉,7年石悦就凭借《明朝那些事儿》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一直连续5年上榜,年,版税高达万元,位列第八,年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