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这个人有多可怕

如果把人生比作游戏,孔子的观点是,不要太没有底线,要遵守游戏规则;老子认为远离尔虞我诈的游戏,自得自在。

而韩非子却是游戏高手,一头扎进去,他对中国人性的黑暗面,理解的极其深刻,他知道人性自私。

韩非子的一面是极端利己主义,另一面,却是强烈的爱国主义者。

《韩非子》这本书道尽权谋之术,直指人心,读起来令人不寒而栗,你虽然不想,但须承认他说的可能就是真实的世界。

下面简单说说韩非子其人,他的一生简单几句就可以概括。

有关韩非子的记载很少,只知道他是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青年时期向韩王进言,但不被重用,只好自己著书。

韩非子口吃,不善言谈,但写书却很厉害,一肚子“坏水”,他太了解权力斗争,权谋之术。

韩非子写完书,有一天秦王看到了韩非子的书,大为惊叹,竟然说出这样的话:

“唉呀!我如果能够见到这个人,跟他交往,就是死了也不遗憾了。”

秦王是韩非子的超级粉丝,为了得到韩非子,竟然发兵攻打韩国,韩王很害怕,就将韩非子派去秦国。

秦王见到韩非子,但还没有信任他。

这时候,李斯是韩非子的老同学,二人都师从荀子门下,学生时代李斯就自认不如韩非。

李斯就像小说中的反派,学生时代不如主角,不被师父重视,慢慢黑化,出师门后,就要将主角置于死地。

小说中这种情节都是反派失败而告终,反派临死前还会绝望高喊:都是你们逼我的。

但现实中,反派胜利了。

李斯成功说服秦王下杀手,然后李斯迅速执行了,将韩非子毒死。

韩非子要求见秦王,但李斯不允许,据说后来秦王后悔了,但为时已晚。

但《韩非子》这部著作永久地流传了下来。

像《墨子》、《庄子》,甚至《论语》都有一些卷遗失,唯独《韩非子》保存非常完好,没有任何残缺,现存的卷数、篇目和古籍记载一样。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这是一本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热门书籍。

儒家是人们的幻想,法家才是现实。

下面谈谈这本书的内容。

这本书很重要的一点讲的是,说服别人难点在哪里。

难点在哪呢?

看到结论之前,你可以先停止阅读,自己先想想难点是什么?

下面是韩非子的答案。

韩非子说,难点不在于才智,也不在于口才,更不是勇气。

难点是:

如何了解对方的心理,以便用恰当的说法去适应他。

一语中的。

韩非子列举了三种人:

第一种人追求名望,面对这种人,你拿厚利去说服他,就会被认为是节操低下,而被疏远。

第二种人好利益,你拿仁义道德去说服他,就会显得没有心计,脱离实际。(孔子常干这样的事。)

还有第三种人,这种人最多,表面上好名声,其实好利益。

这种人该怎么办?

如果你拿仁义道德跟他说,他表面上会采纳你的意见,实际上疏远你。

如果你对他晓之以利害,他表面上疏远你,实际上会采纳你的主张。

这些都是明面上难以察觉的东西。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上面说的虽然对,但非常浅显,法家说的也不过是一些浅显的东西罢了,这样想就错了。

上面只是开胃菜,后面说的更复杂。

人都是复杂的,《韩非子》列举几个不同级别的问题,假如你是古代的官员,试下你能活过第几级。

下面从易到难开始:

1.国君犯错,是否应该按照仁义礼仪指出来?是否可以勉强国君做不想做的事,或者让他停止做他不想停止的事?

答:都不能,否则你就危险了。

2.如果国君一项计谋成功,想独揽功绩,那么你在跟国君的谈话中,是否可以表现出知道这样的计谋?

答:不能,否则你就危险了。

3、国君对你恩薄,你是否应该更加努力争取好感,知无不言?

答:不能,否则你出计谋成功,国君会忘记;计谋失败,你就危险了。

4.国君表面上做这件事,其实心里想做那件事。你该怎么进言?

答:如果你在谈话中触及国君心中的秘密,你就危险了。

5.国君筹划一件大事,你也了解国君的心,于是你去进言了,而且正好迎合了国君的心意,这样看起来是不是很美好?

答:其实依然有危险潜伏,假如有个聪明人从外部迹象揣测了这件事,并说了出来,国君一定认为是你泄密的,那么你就危险了。

上述五题,是韩非子列举出来的几种危险的可能。

同样,还有几种禁忌需要注意:

不要跟国君谈论其他大臣(会被视为离间),不要谈论国君喜爱的人(会被视为找靠山),不能谈论国君厌恶的人(会被视为刺探君主内心),不能谈论国君身边的近侍(会被视为卖弄身价)。

那要怎样做呢?

总而言之,国君的过错要帮忙粉饰,国君想做的(卑劣)事,要进言鼓励他赶紧去做,国君有不切实际的想法,要进言说明缺点坏处,并称赞国君不去做是明智的。

君主想夸赞自己,你要拐弯提示,并装作毫不知情。

有害的事,要暗示他对君主不利。

总而言之,要顺着君主,不能触犯逆鳞。

韩非子这样做形象的比喻:

龙作为一种动物,驯服时可以骑着它嬉戏玩闹;但它喉下有一尺来长的逆鳞,假使有人触动了这片逆鳞,龙就会杀死他。君主也有逆鳞,进说者若能不触动君主的逆鳞,进言之事就差不多了。

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

长此以往,君主的恩泽已经深厚,进言者说出再深入的谋划也不会被怀疑,再据理力争也不会遭受罪罚,此时便能明确剖析利害来成就君主的功业,直接指明是非来端正君主的言行,能按这样的方式相互对待,便是成功的进言。

这里必须公正地评价上述韩非子的权谋之术,如果做上面的事,就一定是奸臣吗?

不一定。

其实历史上,忠臣和奸臣说话做事表面上差不多,从说话做事一般是看不出忠奸的,忠奸的根本区别是度的问题。

上述的方法只是一个工具,是一把刀,人人都可以用,但用来杀人,还是用来做善事,最根本的还是看使用者本人。

韩非子对人心是持悲观态度,他说:行为正直的人同样会屈服于自己的欲望。

韩非子认为,君主与臣子的利益各不相同,所以没有绝对忠于君主的臣子。

他认为人都是自私的。

下面列举几个反映人性的小故事,这些故事都出自《韩非子》,有的故事令人读起来害怕,不寒而栗。

1.在韩国,厨师把饭端上来后,发现肉汁中有生肝。

韩国国君没有骂厨师,而是召唤厨师的助手过来,并责骂他说:“你为什么把生肝放到我的肉汁中?”

厨师助手叩头承认自己犯了死罪,说:“我想私下把主管大王膳食的人赶走。”

韩非子洞悉人性,说英明的君主考虑问题,首先察看谁能从中得到好处。

2.卫国有一对夫妻正在祈祷,妻子祈祷说:“让我无灾无难,还能得到百匹布帛。”

她丈夫说:“为什么这么少?”

妻子回答说:“多过这个数,你就会用它去买小妾。”

3.齐国有个中大夫,在齐王那里陪酒,醉得不省人事才出来,身子倚靠在廊门上。

因曾受刑罚砍去一只脚的守门人,跪着请求说:“您无意于赏一点吃剩下的酒给我吗?”大夫斥骂道:“滚!受过刑的人岂敢向尊长讨酒喝!”

守门人连忙退下。

等到大夫离开后,守门人就把水泼在廊门的檐沟下,像尿湿的样子。

第二天,齐王出来后看见,怒责道:“谁在这里撒尿?”

受刖刑的守门人跪着回答说:“我没看见。虽说如此,昨天中大夫夷射在这儿站过。”

齐王因而处罚夷射,杀了他。

(这个故事有点恐怖了……)

4.宋国都城东门有个百姓因服丧时过度悲哀,导致身体非常瘦弱。

宋国君主认为他很爱自己的亲人,所以就提拔他做官。

第二年,一年之中因服丧时过度悲哀而死的就有十几个人。

5.从前郑武公想讨伐胡国,故意先把自己的女儿远嫁胡国君主来讨他欢心。

后来郑武公问群臣:“我想出兵打仗,哪个国家可以打?”

大夫关其思回答:“可以打胡国。”

武公一怒之下便杀了他,说:“胡国是兄弟国度,你却说攻打它,哪有道理?”

胡国君主听说这件事后,认为郑国和自己关系亲近,于是不再防备郑国。

结果郑国偷袭胡国,并攻占了它。

6.宋国有个富人,雨水冲垮了他家的围墙,他儿子说:“不修的话,盗贼必定会来偷盗。”邻居的老人也这么说。到了晚上,果然有大量财物被窃。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对邻居老人起了疑心。

7.楚国人伍子胥出逃,守边官吏抓住了他。伍子胥说:“君主之所以搜捕我,是因为我有美珠。现在我没有美珠了——我会告诉楚王:是你抢走美珠并吞到肚子里去的!”守边官吏随即放走了伍子胥。

8.宋国有个叫监止子的富商,为了和别人争买一块价值百金的璞玉,就假装失手将璞玉打破了,给买主赔了百金,商人后将摔坏的痕迹修好,转手卖出了千镒黄金。

9.梁车刚被任命为邺县县令,他的姐姐想去看望他。

黄昏过后,城门已关,因此她翻过城墙才进了城。

梁车因此而依法砍断了她的脚。

赵成侯认为梁车不够仁慈,就将他的官印收回,并罢免他的职位

上述几个小故事,有的非常阴险毒辣,有的一句话却暴露人性,其实我对那个妻子祈祷得到一百匹布的故事印象深刻。

韩非子认为,夫妻之间其实也并不是那么深的感情,夫妻之间无骨肉之情,爱就亲近,不爱就疏远。

成年男人五十岁性欲不减,而女人三十色衰,女人就会被疏远和看不起,女人的儿子也疑心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所以女人就希望君主早点死掉。

这是很可怕的理论,看的很透彻,说的也可能是事实,虽然真爱很少,但毕竟存在,所以韩非子虽然看的通透,但有时候可能也极端化了。

但韩非子说的就是这个世界大多数情况下的运转方式。

下面总结一下

我觉得韩非子有点像钱钟书那类人,心跟明镜似的,什么都看的通透,但自己做事却并非没有底线。

韩非子说:赏誉轻薄且骗人的君主,臣子们不会为他所用;赏誉丰厚且守信用的君主,臣子很容易会争相为他卖命。

韩非子对墨子、孔子等人的言论非常的看不起,认为是徒有其表,好听却不实用。也反对儒家动不动就拿上古三个先王说事,认为这些都只当是游戏,不能拿来治国。

韩非子一针见血地说:

孩子在一起玩耍游戏时,把尘土当饭食,把泥巴当肉汤喝,把木头当大块的肉来吃。

但他们到了晚上是一定要回家吃饭的,因为尘土饭泥巴汤可以玩,却不能真正吃下去。

称赞上古传颂的东西,动听却不真实,称赞先王的仁义道德,不能让国家发展走上正道,这些东西都只能用来游戏,不能用来治国。

韩非子屡次劝说君主,但不被重用,到秦国又劝说秦王不要灭韩,他不知道这很危险吗?

知道危险还去做,可见他还是有一份报国的心。

一个精通权谋之术的人,却不顾危险进言,最终被人谋害,司马迁这样感叹韩非子:

我唯独悲叹韩非写作《说难》却不能自我摆脱游说的祸害而已。

韩非援引法度,切合实际,明辨是非,但它发展到极端是用法苛刻,缺少恩德。他们的思想都来源于道德,但老子的思想是最为深远的了。

这里不得不提到老子,老子知道政治很危险,所以他不玩政治,这是大智慧。

韩非子深知政治危险,但仍然刀尖上跳舞,终免不了被杀。

那个害人的李斯,当然也没有好下场,后来跟儿子一起,被夷三族。

临死的时候,李斯流着泪对儿子说:我多想跟你一起牵着黄狗去村外打猎,可惜这样的日子再也没有了。

古代吃人的政治是一个绞肉机,这又何苦呢?

无论多大能耐的人,都有可能不得好下场。

《韩非子》讲的是中国人的阴暗面,而这个阴暗面可能才是真实的中国历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