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庸先生历史背景最早的一部武侠小说《越女剑》中,阿青无疑是其中最光彩夺目的唯一主角,那超绝的剑术,潇洒的身姿,一人就击败了数千名越国武士,同时也帮助越国战胜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的霸主。
那么,阿青对于越国武士的传授起到了那么的大作用吗?真实的历史又是如何的呢?
吴越两国都属于当时江南地区,但是春秋时期的江南地区和日后宋元明清那个小桥流水的温婉江南不同,是充满着杀伐之气的金戈铁马的江南。特别是这时候的吴国,在晋国的帮助下日益强盛。
因为,在整个春秋期间,主旋律就是晋国和楚国争霸,所以发展到了后期,就从两国的直接交兵发展到借助外部力量削弱对方,晋国扶持吴国,楚国就扶持越国。
吴国、晋国皆为姬姓之国。吴国开国之君“吴太伯”是周文王的伯父;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是周武王与邑姜之子。
晋国派人教授吴人“车战步战”等陆战之法等,使用马匹、战车、弓箭及各种战术,吴国逐渐强大了起来,并开始出兵攻打楚国。
这时候,吴国迎来了文明后世的伍子胥,公元前年冬,吴王阖闾亲自挂帅,以孙武、伍子胥为大将,阖闾的胞弟夫概为先锋,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乘坐战船,由淮河溯水而上,一举攻占了楚国首都郢。
随后,吴国又在和越国的征战中击败越王勾践,从此有了“卧薪尝胆”的典故。阿青教导越国武士是否确实有历史原型呢?有的。
勾践聘请精于弓弩射法的陈音教授用弩技术,包括瞄准、连续发射及掌握弩力与箭重最佳比例(拉力一石,箭重一两)等方法,使“军士皆能用弓弩之巧”,聘请善于“剑戟之术”的越女教授“手战”格斗技术,使军士“一人当百,百人当万”。
由此可见,对于士兵的近战剑术,越国确实进行了专门的加强。不过不止是剑术,还有戟法,也就是长短武器相结合。武艺,在那个时代还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真实的越女固然不可能一人击败两千名的越国武士,但是从能胜任教授士兵剑术这一点来看,确实有过人之处,因为她的剑术教授,使得越国军士战斗力大增,打败了吴国,从而改写了吴越两国的历史。真实的江湖,或许比不上小说中的绚烂,但是却往往有更多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