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今年高考的评价,似乎只有一个“难”字。语文作文涉及围棋、名著、人文、创新、时代精神……多个方面。数学考完的当天,“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的话题就冲上了热搜,更有人号称是“十年来最难的一次”。今年是落实“双减”政策之后的第一次高考,此次高考释放的信息,不仅关乎着考生的命运,其趋势也将传至中考,甚至影响小学教育。不仅关乎着考生的命运,更关乎着孩子们未来的学习方向。基于这次高考,很多人预测今后考试会越来越灵活,更加注重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后的高考会越来越“难”,这个“难”归根结底就是:靠“刷题”取胜的时代要过去了!
01
今年高考有多难
年高考语文的材料文体和组合形式更加多样。虽然全国甲卷因为“红楼梦”大热,但是看完整张卷子,它并不是难度最大的。一张语文考试的总体难度,还是要看“阅读理解”。四套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使用了政论文、学术论文、科普文、专著导言、小说、散文、纪实作品等文体,有单一文本,也有复合文本;在复合文本中,有纯文字文本,也有带图示的文本。古代诗歌阅读材料使用了唐诗、宋诗和宋词。文言文阅读试题材料分别从战国秦汉时期的杂史、别史、诸子等经典文言著作中取材,不再限于史传文和纪事本末体。试题考点更加灵活。文言文阅读第11题从侧重记忆能力的文化常识考查过渡为侧重理解能力的文言实词、虚词考查。或考查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如“尊重”,在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古今意义不同;或与教材中的含义和用法进行比较,如将材料“为赵蔽”中的“蔽”字与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王之蔽”中的“蔽”字的含义加以比较。试题设问更加开放。语言文字应用中对成语的考查,由选择题变为直接填写答案的填空题。试题答案并不唯一,学生作答只要符合上下文语境即可得分。考点也相应从侧重考查近义成语差异的辨析变为侧重考查成语的积累与应用。新高考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节选自冯至改写自历史故事的小说《伍子胥》,试题要求学生比较“渔夫拒剑”改写前后文学效果的差别,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和审美趣味,进行个性化解读。试题不设置唯一答案或标准答案,而是给出多个要点供阅卷参考,学生答案只要与之部分相符即可得满分;在已给出的要点之外,学生可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就可得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简单题所占分数很少,中等难度的题目数量有提升,而且计算量非常大,很容易就会出现错误。突出了数学学科特点,强化基础考查,突出关键能力,加强教考衔接,服务“双减”政策实施,助力基础教育提质增效。设置了许多综合性的问题和较为复杂的情境,加强关键能力的考查,在数学知识层面、数学能力层面和创新思维层面都有所体现。从各大平台的热搜来看,今年的高考数学让学霸都晕头转向,更别提那些数学基础一般的考生了,有的考生在数学考完后很沮丧,根本没有心情再接着考试了,可是他们也只能咬牙坚持,希望自己在后面的考试中脱颖而出。有的考生幽默地调侃道,高考考完以后就可以准备去复读了,或者是永远也要待在大山里了,甚至有的考生还把前几天上热搜的韦神扯进来了,说是韦神并没有附在他们身上,而是附到了高考数学试卷上了。
02
高考难度加大的启示
届高考学生是非常特殊的一届,高中三年几乎全程受疫情影响,被迫转移到线上学习,大家有很多惶恐,不安,甚至焦虑。在这种情况下要面对难度如此大的高考,很多考生和家长都感到压力很大。但实际上,命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是有要求和科学规律的,尤其是高利害的选拔性考试。阅卷是有其规矩的,不是可以随便降或者减的。更重要的是,命题难易度,并不影响录取,更不影响公平,疫情带来的影响,包括准备不充分,对大家都是一样的。分数线本质是根据高考报名人数最后确定的一个位次线,大家发挥好了,于是水涨船高,大家发挥不好,于是分数线就低了。
1、如果说双减结束了“培训机构”时代,今年的高考则宣告“刷题高分”时代即将结束了。不管是语文作文还是数学题目以及其他科目,都有不少创新试题形式,都在考察知识的活学活用能力。刷题不是不需要,但靠死记硬背,机械刷题得高分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2、国家希望通过高考选拔出思维方式灵活、能够学以致用、系统解决问题的人才。以数学为例,就是要看孩子是否真正会学数学,区分出真正具备数学学科素养,思维能力强的学生。3、多年以来的应试经验,给孩子们、家长们、老师们一种错觉,只要采取题海战术,多刷题就能拿高分。可今年的高考试题中,不再是老师口中的“换汤不换药”,而是传递着创新和灵活的声音,融会贯通成了解题的关键。这次高考是一个信号:未来的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自身思考、内驱力、学习力、素养等方面的培养;未来的人才,一定是会思考、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