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文学分类摘抄3

北京医治皮肤科医院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0805/9278663.html

中国俗文学的内容,既包罗极广,其分类是颇为重要的。就文体上分别之,约有下列的五大类:

第一类,诗歌。这一类包括民歌、民谣、初期的词曲等等。从《诗经)中的一部分民歌直到清代的《粤风》、《粤讴》、《白雪遗音》等等,都可以算是这一类里的东西。其中,包括了许多的民间的规模颇不少的叙本歌曲,像《孔雀东南飞》以至《季布歌》、《母女斗口》等等。

第二类,小说。所谓“俗文学”里的小说,是专指“话本”即以白话写成的小说而言的;所有的谈说因果的《幽冥录》,记载琐事的《因话录》等等。所谓”传奇”,所谓"笔记小说”等等。均不包括在内。小说可分为三类:

(一)是短第的.即宋代所谓“小说”,一次或在一日之间可以讲说完毕者,《请平山堂话本》、《京本通俗小说》、《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以至《拍案惊奇》、《今古奇观》之类均属之。

(二)是长篇的,即宋代所谓”讲史”,其讲述的时间很长,绝非三五日所能说得尽的。本来只是讲述历史里的故事;像《三国志》、《五代史》里的故事,但后来却扩大而讲到英雄的历险,像(西游记》,像(水浒传》之类了;最后,且到社会里人问的日常生活里去找材料了,像《金瓶梅》、《醒世烟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等都是。

(三)是中篇的:这一类的小说的发展比较的晚。原来像《请平山堂话本》里的《快嘴李翠蓬记》等等都是单行刊出的,但篇辐比较的短。中篇小说的篇幅是至少四回或六回,最多可到二十四回的。大约其册数总是中型本的四册或六册,最多不过八册,像《玉娇梨、平山冷燕》、《平鬼传》、《吴江雪》等等都是。其盛行的时代为明、清之间。

第三类,戏曲。这一类的作品,比之小说,其产量要多得多了。戏曲本来是比小说更复杂、更难写的一个文体。但很奇怪,在中国,戏曲的出产,竞比小说要多到数十倍。这一类的作品,部门是很复杂的,大别之,可分为三类:

(一)是戏文,产生得最早,是受了印度戏曲的影响而产生的,最初,有《赵贞女蔡二郎》及《王魁负桂英》等。到了明代中叶,昆山腔产生以后,戏文(那时名为传奇)更大量的出现于世。直到了清末,还有人在写作,这一类的戏曲,篇幅大抵较为冗长。(初期的戏文较短)每本总在二十出以上,篇幅最巨的,有到二百多出的。(像乾隆时代的宫廷戏,如《劝善金科》、《莲花宝筏》、鼎峙春秋》等)最普通的篇幅是从三十出到五十出,约为二册。

(二)是杂剧,是受了戏文流行的影响.把"诸官调”的砍唱交成了舞台的表演而形成的。其歌唱最为严格,全用北曲来唱,且须主角一人独唱到底。其篇幅因之较短。在初期,总是以四折组成。(有少数是五折的。)如果五拆不足以尽其故事,则析之为二本或四本五本。但究竞以一本四折者为最多。到了后期,则所谓杂剧变成了短剧或独幕剧的别称,最多数是一本一折的了。(间有少数多到一本九折。)

(三)是地方戏,这一类的戏曲,范围广泛极了;竟有浩如烟海之感。戏文原来也是地方戏,被称为永嘉戏文,但后来成为流行全国的东西。近代的地方戏几乎每省均有之。为了交通的不便和各地方言的隔阂、所以地方戏最容易发展。广东戏是很有名的,绍兴戏和四明文戏也盛行于浙省。皮黄戏来也是由地方戏演变而成的。有所谓幑调、汉调、秦腔等等,都是代表的地方戏,先于皮黄而出现,而为其祖祢的。

第四类,讲唱文学。这个名辞是杜撰的,但实没有其他更适当的名称,可以表现这一类文学的特质。这一类的讲唱文学在中国的俗文学里占了极重要的成分,且也占了极大的势力。一般的民众,未必读小说,未必时时得见戏曲的演唱,但讲演文学却是时时被当作精神上的主要的食粮的。许许多多的旧式的出赁的读物,其中,几全为讲唱文学的作品。这是真正的像水银泻地无孔不入的一种民间的读物,是真正的被妇孺老少所深爱看的作品。

这种讲唱文学的组织是以说白(散文)来讲述故事,而同时又以唱词(的文)来歌唱之的;讲与唱互相间杂。使听众于享受着音乐和歌唱之外,又格外的能够明了其故事的经过。这种体裁,原来是从印度输入的。最初流行于庙宇里,为僧侣们说法、传道的工具。后来乃渐渐的出了庙字而入于“瓦子”((游艺场)里。

他们不是戏曲;虽然有说白和歌唱,甚且演唱时有模拟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的地方,但全部是第三身的讲述,并不表演的。(后来竟有模拟戏曲而在台上表演了,像近来流行的化装滩簧,化装宣卷之类。)

他们也不是叙亭诗或史诗;虽然带着极浓厚的叙事诗的性质,但其以散文讲述的部分也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决不能成为纯粹的叙事诗。(后来的短篇的唱问,名为“子弟书”的,竟把说白的部分完全的除去了,更近于叙事诗的体裁了。)

他们是另成一体的,他们是另有一种的极大魔力,足以号召听众的。

他们的门类极为复杂,虽然其性质大抵相同。大别之,可分为:

(一)“变文”;这是讲唱文学的祖祢,最早出现于世的。其初是讲唱佛教的故事,作为传道、说法的工具的,像《八相成道经变文》、《目连变文》等等;且其讲唱只是限于在庙字里的。但后来,渐渐的采取中国的历史上的故事和传说中的人物来讲唱了;像《伍子胥变文》、《王唱君变文》、《舜子至半变交》等等;基至有采用“时事”来讲唱的,像《西征记变文》。

(二)“诸宫调";当“变文”的讲唱者离开了庙宇而出现于瓦子“里的时候,其讲唱宗教的故本者成为“宝卷,而讲唱非宗教的故事的,便成了“诸宫调”。“诸宫调”的歌唱的调子。比之“变文”复杂得多。是采取了当代流行的曲调来组成其歌唱部分的。其性频和体数却和“变文“无甚分别。在“诸宫调”里,我们有了几部不朽的名著,像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无名氏的《刘知远诸宫调》。

(三)“宝卷”;宝卷是“变文"的嫡系子孙,其歌唱方法和体裁、几和“变文”无甚区别;不过在其间,也加入了些当代流行的曲调。其讲唱的故事,也以家教性质的东西为主体,像《香山宝卷》、《鱼篮观音宝卷》、《刘香女宝卷》等等。到了后来,也有讲唱非宗教的故事的,像《梁山伯宝卷》、《孟姜女宝卷》等等。

(四)“弹词”;这是讲唱文学里在令日最有势力的一支。弹词是谁行于南方的,正像“鼓词”之流行于北方的一样。弹词在福建被称为“评话”,在广产东被称为”木鱼书”,或又作“套词”,其实是同一的东西。在弹词里,有一部分是妇女的文学,出于妇女之手,且为妇妇而写作的,像《天雨花》、《笔生花》、《再生缘》等等。大部分是用国语文写成的。但也有纯用吴音写作的,这也占着一部分的力量,像《三笑姻缘》、《珍珠塔》、《玉蜻蜓》等等。福建的”评话“,以《榴花梦》为最流行,且最浩瀚,约有三百多册。

(五)“鼓词”;这是今日在北方诸省最占势力的讲唱文学。其篇幅,大部分都极为浩瀚,往往在一百册以上;像《大明兴隆传》、《乱柴沟》、《水浒传》等等都是。其中,也有小型的,但大都以讲唱恋爱的故事为主体的,像《蝴蝶杯》等。在清代,有所谓“子第书”的,及是小型的鼓词,却除去道白,专用唱词,且以唱咏最精彩的故事的一二段为主。子第书有东调、西调之分。东调唱慷慨激昂的故事;西调则为靡靡之音。

第五类,游戏文章。这是“俗文学”的附庸。原来不是很重要的东西,且其性质也甚为复杂。大体是以散文写作的,便也有作“赋”体的。在民间,也占有相当的势力。从汉代的王褒《僮约》到缪莲仙的《文章游戏》,几乎无代无此种文章。像《燕子赋茶酒论》等是流行于唐代的。像《破棕帽歌》等,则流行于明代。他们却都是以韵文组成的;可归属在民歌的一类里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4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