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名著大隋唐,老乐歪批道短长。按照不少人的观点,《残唐五代演义》的作者,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但实际上,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能够证明这一点,起码老乐个人不太认同这一说法。然而,传统历史演义小说中,有很多相互借鉴的内容,比如,残唐中有一位被誉为第三高手的白马银枪高思继,作为历史真实人物的他,在小说中的故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很多内容都是杜撰出来的,而这些故事的参考原型,很可能就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位名将。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赵云或马超,甚至是文鸯或姜维,他们都是白马银枪的帅气名将。而且无论怎么对比,高思继的勇武地位,也和这几位差不多,但在小说中,高将军的故事,跟上述几位在《三国演义》里的经历,完全没有一点可比性。所以,老乐觉得,高思继更像是曹魏名将,夏侯渊。说到这里,大家觉得有没有一点可能性呢?首先,咱们得清楚地明白一点,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少数几位非常重要的名将,有明确的武器外,其他很多人,都没有固定的兵器,特别是曹魏阵营,张辽、夏侯惇都有过用枪或用大刀的记录,夏侯渊在不少人心中用刀的印象,可能更多是受到了影视或游戏作品的影响,而在小说原著中,作者真的没给夏侯妙才指定专属兵器。因此,各位没必要拿夏侯渊的兵器跟高思继不一样这种观点,来否定两人的相似之处。在确定了这个前提后,接下来就可以对比两人的相似因素了。第一,他们都是各自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在单挑中不幸丧命的名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黄忠斩杀,而高思继则是被铁枪大将王彦章用回马枪毙命。也许有人会提到,关羽斩颜良诛文丑的故事,而且按照如今很多人的观点,颜良文丑要远胜过夏侯渊的武力,但这俩河北名将跟高思继绝对没有可比性,因为第二个相似之处更重要。那就是关于后代子嗣的问题,颜良文丑的后代是谁,没人知道吧?但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可是三国后期著名的上将吧?而且他的文韬武略,要比父亲更加优秀,还出仕过魏汉两国。这一点,在《三国演义》中是独一无二的吧?也许还会有人说,关羽关兴,张飞张苞父子也是小说中的两代英雄,但是他们关张二将,并非亡于单挑。所以,对比两大特点的唯一交集,五代残唐名将中,只有高思继完全符合——高思继的儿子高行周更是强于父亲,直接将王彦章打伤,为父报仇。同样,他也是先属刘知远,后来才归附晋王李克用的。综合这些因素,高思继和夏侯渊,自然也是小说故事中,最为接近的角色。当然,在正史上,他们的可比性就不大了,但问题,小说对于普通历史爱好者而言,它的启蒙甚至是普及作用是非常明显的。我们还是可以用本文的逻辑举例,在三国真正的历史上,霍峻霍弋这对父子的综合实力,要远胜过关张两家,可是,霍峻在小说中只是个“龙套”,所以他们父子怎么可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呢?因此,即使小说的内容虚构的成分更多,但通过演义小说去更多地了解历史,不正是认知这门学科的最佳途径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