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年男人都喜欢曾国藩

治疗手足癣北京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833646.html

凡能写一位人物,必带上有色眼镜,才能将人物写得好看,比如林语堂就是苏东坡的铁丝。

看人物传记也容易被作者带跑,情绪渲染,主题取舍,而塑造出来一位作者眼中的角色。真实和戏剧化之间的矛盾永恒存在。历史小说为了要精彩一些,演绎和传说的成分更加浓重。

洋洋洒洒把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看完,写几句就放弃,这老头实在太热门了,几乎是中年男人的偶像。上次看了些宋朝历史也是这种感觉,说什么都是多余,太过庞大无从下口。索性随它,想到哪写到哪。

曾国藩身有太多槽点,一个读书人如何成为湘军统帅;看起来也没有多大才华;晚年觉得自己是一个为战事耽误的文化人;喜欢教育人,给家里立规矩;动不动败仗就准备自尽;迷信风水以及相面之术;钻研权谋以及驭人之术,这些暗含了所有中年油腻男人对于成功的所有想象。

他充满矛盾,强调自律克制不好女色,不贪恋财物,却对权力有着近乎天生敏感,似乎克制是为了名声,也是为了维护纯洁的权力,比如行军打仗自己一切从简,缴获的战利品基本不留;再比如,皇帝守丧还差三天,硬是把刚娶的小妾送出军帐,等到到了期限再接回来,还要把这事通知(证明自己没有破了规矩)。

对于名声的洁癖,比如为了掩饰胞弟曾国华战败逃生的名誉,让其出走;在攻占太平天国总部的时候,为了曾国荃拿下南京的首功调动自己所有资源;为了顺利裁军就杀掉了太平军投降来的韦俊……

曾国藩又通过自我反省,不断完善。早期是很刚的,到处得罪人,他的关键点在于父亲死后守丧的一段人生低谷,他意识到了个人的作用太过渺小,苦读《道德经》《南华经》,如果把这段当作是后人的意淫,附上了美好的想象,似乎一个人把儒家、道家、佛家的智慧都集中在了一生,圆融中又刚强,坚持中有妥协,把中国人的最高智慧集中在了这个老头子身上。

网上有人提问,说近代中国历史上为什么湖南人这么厉害,群星辉煌,黄兴、蔡锷、宋教仁、谭嗣同,还有太祖,这个故事嫁接出来一个啼笑皆非的脉络,据说是湘军当年洗劫了太平天国的总部金陵,而没有上交国家,曾国荃自己带头放纵湘军抢劫,湘军后来被拆,官兵们带着抢来的金银财宝回湖南,买地的游学的,培养孩子读书的,从此眼界开阔,风气大变,也让湖南人就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写上了一笔又一笔,有意思。

历史是个小姑娘随便人打扮,好在这里面也能得到许多,要什么自己取:喜欢曾国藩的权谋可学学如何琢磨人心;喜欢曾国藩的相书可看看冰鉴(比如看人眼神一说,以及整体气质);喜欢励志的可以看看曾国藩打太平军四次差点被挂掉,又一次一次坚持过来;喜欢教育人的看看曾国藩家书如何成才、处事。

最后有一段有趣的假设,如曾国藩在打下南京之后自己称王,中国历史或许就可以改变走向,从他后期精力放在洋务上看,也挺有眼光的,或者这只是后人们为了抬高他的一种意淫。

谁又能知道真实想法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