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法苑看古代言情架空历史小说有感

栏目均为罗湖法院原创作品,内容以优美精致的摄影作品、抒情怀古的小诗散文以及优秀经典的审判案例等为主,意在分享,欢迎大家赏析品鉴!近日逢休假,有时间看了些小说,大都是网上连载的架空历史或者古代言情之类,看完之余研究了下网上连载小说的生态环境,倒是有所得,借机发表一下。大概两三个月前,网上流传个帖子,用莫言的版税和唐家三少的版税来比,提出小说的实体出版和网络连载的盈利问题,最后的结果是像莫言这样获得了诺贝尔奖的作家五年间的版税不超过两千万,而靠每千字三分钱起价的唐家三少却能挣到三千多万,类似的人还有沧月等人。一千个字三分钱呀,所以动不动网上著名的连载小说就是两三百万字。以一百万字为例,那有一个人在晚上看一次这小说就是30块钱,有一百个人看就是块钱,一万个人看就是30万,算算好像也挺抵的,是吧。谈完版税再来谈创作。架空历史其实就是个瞎编,基本不用查资料不用看历史,沧月的小说全是架空历史,但环境多以西北地区为基本架构,例如这句:驼铃悠远,黄沙舞风;古道漫漫,丝路绵长。就十六个字,是不是就很有感觉?那是因为我们很多人之前对从各种影视中形成了对西域古风的习惯性念想,沧月用寥寥数字就能勾起我们脑中的记忆。沧月的小说大概是从年开始火起来的,网传她的版税赚了一千多万,不知是真是假,有人认识她的不防帮我引荐下她。我和她同龄人,爱好也相同,应该有很多话说的。再就是拍电视剧,第一就首推桐华了,桐华也就刚开始几本书例如《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时光》、《被时光掩埋的秘密》有网络连载,后来都直接出实体了,只是有好事者把她的书又输入电脑变成电子版在网络上流传,其实这样是违法的哦。不过也就这样,我第一时间看了她很多书,包括刚出版的《长相思3》,我都看了错别字连天的电子版,不过最后我会买一套来收藏的啦。《步步惊心》电视剧应该是让桐华从小众变成大众作家的里程碑电视剧,还顺带捧红了一众演员,类似的还有《仙剑奇侠传》、《陆贞传奇》等等,还有刚刚完结的《兰陵王》也是这种模式,小说在改编成电视剧之前就已经有一定的名气,那么,这小说个名气是怎么积攒起来的呢?答案就是写小说的时候,运用小说网站的助力,加上按照读者要求,坚持日日更新,基本都能赚到一定名气。网站助力无非就是首页推荐,部分试读,或者提供作者和读者互动,而日日更新,则靠的是作者无限的坚持和毅力,无论你累得吐血还是满血有力,都得更新。你可以说,我可以写完整部小说每天发一点呀?有个问题,人家读者花钱来看你的小说,给你认真的提意见,比如哪个人应该死,哪个人应该戏份多,你不听,然后一意孤行?恰好和你自己想的不一样,而你却不改,你自己觉得这样适合么?那么好死不死你写完的和读者想的不一样,怎么办?是不是应该改,还是按照原来写好的来?所以这就是日日更新的好处,能时时刻刻满足读者的要求,也能集思广益,写出更好的小说。当然了,这是我的理解了,也只是我研究了几个著名小说网站上的资料得出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在今天,想靠写一部小说出名已经不太可能,起码要有三部以上的小说才有可能让一些人有点认知。辛夷坞写了多少本?也就一部《致青春》火了,匪我思存写了多少本?也就《千山暮雪》火了,唐七公子又写了多少本,《华胥引》应该会在电视剧播出以后才会火吧。桐华和沧月倒都是牛人,本本都火,我很崇拜她们了。社会都是向前发展的,无论经济、文化、政治,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年几乎一统天下的古龙金庸梁羽生,现在已经发展出许多流派,涉猎的历史范围、技艺层面也更宽,例如金庸写的几乎都是与家国政治有关,而现在写的古代言情小说,除了掺杂写历史,还有更多关于医药、琴技等等方面的内容,宽广得多了,这不能不说是发展。再来谈谈实体出版的问题,以前韩寒有篇文章写得很深刻,对我们国家的出版制度进行了深刻地批判和反思。出版社垄断了书号资源,前几年我问的时候有人回答我说一个书号两万多,不知道现在涨了多少,假设印数以册为例(印刷厂制版开工的最低册数),一本书定价25元,册就是12万5,如果能全部卖完,那么出版社我算3万的书号费,1万的编辑费,纸张印刷费算5万(包括了印刷厂的成本和人工),还有书店的发行费算1万(比如帮你把书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帮你推荐等等)这里就去了10万,还剩2万5。别以为这全部能进到作者的腰包,就这两万五不知道哪个环节还可以在多分一点。以前我帮别人做出版发行合同的时候,约定作者的版税一般是7%到8%之间,就是说12万5作者可以拿到一万块钱左右,这是最一般的、最不出名的、最弱势的,但是能出书的作者的情况,当然你若是韩寒级别的我们就不讨论了,人家一本书的版税卖了万,好吧,流口水吧。

深圳罗湖区法院

luohufayuan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