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大猜想孙武伍子胥或为一人

北京扁平疣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a_8812962.html

《孙子兵法》的意义不只是在军事上第一次将对战争的探讨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还为后世研究这一时期的军队编制与作战方式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然而其作者孙武的身份长期以来却是一个谜。

在年银屏山汉墓中《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出土之前,因为《孙膑兵法》全文早已散佚的缘故,不少学者甚至认为两部兵法实为同一部著作,又或者认为两部兵法均为战国时孙膑所著。关于孙武和孙膑,现在常见的说法是孙膑为孙武的后人。孙武,妫姓孙氏,其先祖陈完本为陈国公子,因陈国内乱逃到齐国,改名田完,即后来“田氏代齐”取代姜氏齐国的战国田氏齐国的先祖。

孙武在周景王十三年(公元前年)的齐国内乱后迁居到了南方的吴国,潜心钻研兵法。后结识了逃至吴国的伍子胥,并被其推荐给吴王阖闾,在“训练宫女”事件中为吴王所赏识并拜将。五战灭楚之后,吴军不备,遭到秦军突袭,战败,此时早已蠢蠢欲动的越国出兵袭击吴国后方,吴军只得退回国内。孙武此时也飘然隐去(当然,也有观点认为孙武在与秦军战斗中失利阵亡或被吴王阖闾问罪所杀),许多年后,其后人(至少三代以后)孙膑又在齐国为将,指挥了桂陵之战。

吴军攻破楚国郢都后,孙武便在《史记》的记载中完全消失了。在此之后,只见有伍子胥与伯嚭两个外来者供职于吴国朝堂。关于孙武的最早且时间最为接近的文字记载为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兵法《尉缭子》。成书于东汉的《吴越春秋》中又称孙武是吴国人,在早期的典籍中,也仅有此书中描写了孙武为将单独领兵作战之事。在《系年》《国语》《左传》与《越绝书》等书中未见有孙武其人,这一点不得不说是件怪事。

《史记》称孙武为齐国人。成书于宋代的《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还为孙武的出身编排了更加详细的家谱世系:陈国公子完逃至齐国后,至第四世孙田桓子(田无宇)官至“上大夫”。田桓子生五子,分别为田武子(田开)、田僖子(田乞)、陈昭子(田昭)、田书、子亶。其中田书于鲁昭公十九年(公元前年)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之土,赐姓孙氏,之后可以称田书为孙书。孙书生孙凭,孙凭生孙武。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这里的田书,不就是艾陵之战中为了田氏家业积极参战,最终战败被俘,后死于吴人手中那位吗?那么问题就来了:作为孙武祖父的田书是怎么做到其孙出仕吴国并获得破楚功业22年后又被吴军俘虏并杀害?孙武出仕至少是二十岁行冠礼之后,即便按16年一代人算,按其说法,柏举之战时田书应该已年近六旬。那么到了公元前年的艾陵之战,田书已经是80多岁高龄,在那个男子平均寿命不过35岁的时代,让一个80多岁的老人上战场实在有些不可思议。更何况田书为田乞之弟,从年龄上看田书年纪绝不会这么大,更加不可能是孙武的祖父。因此可以认定两者绝非祖孙关系,至少也是同一代人,孙武的年龄可能还更大,《宰相世系表》中的说法纯属附会。

我们在深入研究先秦遗存的著作时会注意到,年湖北张家山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竹简,其中有一部名为《盖庐》的书,该书中有大量的思想、内容与《孙子兵法》极为相似。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孙子兵法》一书是将《盖庐》中的问对进行总结和升华整理而成的,也可以说《盖庐》中的问对是伍子胥为吴王阖闾阐述讲解《孙子兵法》中的内容。从内容和行文上看,笔者更倾向于《孙子兵法》是将《盖庐》中的问对内容进行了文字提炼与理论升华,然后结合当时的军事发展现状而撰写的。从战争规模与军队战术角度出发,《孙子兵法》对战场现状的描写更像是战国前期的情况,而非对春秋时期战争的总结,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其成书的具体时代。

孙武其人,除了《史记》一书外,其他同时期资料如《左传》《国语》都没有关于他的直接描写。更有意思的是,《盖庐》《国语》等书中对伍子胥的称呼是申胥,其读音与孙武之名也比较接近。因此笔者猜测,还存在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孙武实为伍子胥初入吴国时的化名。伍子胥身负灭族大仇,然而此时楚强吴弱,为了复仇,伍子胥不便暴露身份,故化名孙武(很可能古音中孙武与申胥或者子胥在读音上相同或相似)出仕吴国。在入郢破楚之后,大仇得报,伍子胥已不需要隐姓埋名继续顶着孙武这个化名活着,因此孙武便于此时消失。最后伍子胥在自尽前安排自己的家人去齐国避祸,这一支后人定居齐国后改氏为孙,并将伍子胥所著兵法总结整理成册,是为《孙子兵法》十三篇。战国时指挥桂陵之战的孙膑便是此脉的后人之一,而孙膑可能仅仅晚于《孙子兵法》十三篇的实际作者一两代人。

这样说也并非完全没有根据:吴王夫差在艾陵之战前曾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宣战,伍子胥认为吴国必将亡于越国,于是带着自己的儿子一同前往齐国,然后将儿子托付于齐国的鲍氏家族。因此笔者猜测孙膑一支非陈姓孙氏,实为伍子胥后人。

这并非没有可能。很可能春秋时的人都很清楚,孙武就是伍子胥在大仇得报前的化名,因此只记述了伍子胥为吴国立下的大功,而不写孙武具体有何作为。到战国后期,因为时间的流逝,人们已经分不清伍子胥与孙武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流传有不少关于孙武在吴国出仕,为吴王练兵并与楚国作战的故事,更兼《孙子兵法》传于天下,因此认定孙武与伍子胥是不同的两个人,孙武擅长兵法韬略,伍子胥擅长领军作战。到了汉代,这一点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司马迁与刘晔均采信了这一观点,且都将一些民间流传的关于孙武的小故事加入各自的作品之中。后因孙膑一系在齐国出仕,便认定孙武为齐国田氏子弟、孙膑先祖。刘晔的《吴越春秋》一书与其说是史籍,更像是一本结合了诸多关于吴越争霸旧事的民间传说的历史题材小说。

当然这只是一个比较大胆的猜测,毕竟先秦时期留下来的材料太少了,只能说“如有雷同,不胜荣幸”。

本文摘自《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

战争事典特辑《步兵崛起:先秦千年步兵进化史》指文图书长勺之战郑伯克段烽火戏诸侯京东¥55.9购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