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喜欢追求寓意吉祥的东西,以求讨个“好彩头”,这些有着吉祥寓意的东西被统称为“祥瑞”。追溯中国祥瑞文化产生的渊源,早在商周时期,祥瑞就进入政治视野。由于祥瑞可用以实现对人间政治善恶的评价以及社会兴衰存亡的变化,至春秋末期社会制度转变﹑阶级关系变动时期,祥瑞被孔子纳入儒学中。
《论语》中有:“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意思是凤凰不来,河图不出现,我的事业也就这样了吧!其中的“凤鸟”和“河图”都是明君出现的标志,孔子抱怨的是没有圣主,他自己的理想抱负就很难实现了。可见,祥瑞文化与王朝政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种文化现象被作家周游所捕捉,成为其创作小说的灵感来源;也被历史学者张向荣所捕捉,为其历史作品提供了一种可解读可探索的背景和社会氛围。
《麒麟》的作者周游与《祥瑞:王莽和他的时代》的作者张向荣一起做客库布里克书店,讲述古典文学中的祥瑞文化。
·当祥瑞遇到乾隆,《麒麟》创作的最初灵感
谈到《麒麟》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周游说,麒麟是整个儒家文化中非常核心的一个象征,传说孔子的诞生便与麒麟有关。孔子著《春秋》,写到哀公十四年时,更是闻获麟而绝笔。在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会强行关联甚至捏造出一些词语、图案、符号和故事来显示利于自己的一些“天兆”。比如嘉禾、甘露、瑞茧、醴泉、麒麟、凤凰、寿龟、白鹿等等,这些所谓的“天兆”被统称为祥瑞。统治者喜好祥瑞,朝野间便滋生出“献瑞”的风气。惯常的情况是,官民上报,皇帝大喜,赏赐颇丰,上下欢心。此类行为在历代典籍中屡见不鲜,是一种心照不宣的政治作秀,直到清朝康雍乾时期依然存在。
《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对这种延续数千年的传统厌倦不已,下谕官员禁奏祥瑞事。就此,周游心中迸发出一个念头,如果乾隆朝时,有个颟顸媚上的官员,兴冲冲地上折子:本地山中出现麒麟,昭示国运亨昌,皇上圣德。——乾隆欲杀一儆百,于是责令他进贡麒麟。那这位官员会如何应对?《麒麟》便以此为关键提线展开故事。
·历史小说是作家情志的寄托
清乾隆年间,江南名城苏州突然出现了一只凶猛无比的麒麟,这种传说中的“瑞兽”不仅没有带来祥瑞,反而大肆展开杀戮,血洗苏州城……
《麒麟》虽以祥瑞命名,却有意打破麒麟的祥瑞形象,让它变成了一头带来杀戮和破坏的猛兽。正应了唐代韩愈《获麟解》里所说:“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周游说,之所以要讲这样一个两百多年前的故事,是因为清乾隆年间是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从巅峰开始慢慢走向衰落的历史转折点,《麒麟》就是要讲述一个传统的儒家知识分子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境遇和生命状态。对于历史小说的写作而言,最重要的应当是其中的内蕴,也就是古人所谓之“寄托”,历史小说应该寄托作家自己的情志。
《麒麟》中的寄托周游已在后记中言明:何物可为祥瑞?何人可称圣人?何时没有感慨?何处又没有哀伤?虚构无限漫衍,开出遍地真实之花朵。渺小如蚁的我辈挣扎于世间洪流,寄托发愤而出的文字,或比或兴,吐成一片树叶,爬上去,随波而逝,期待着彼岸,期待着温暖的巢穴,期待着自由觅食的快乐,同时,也荒谬地期待着更大的波浪与毁灭。
·历史非虚构,是要让历史多一分文学性
源远流长的祥瑞文化,也是许多历史非虚构作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