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接力不忘初心 http://nb.ifeng.com/a/20180503/6548169_0.shtml知名学者易中天曾在他的作品《品三国》中对诸葛亮与郭嘉作了比较。认为俩人是同一个级别的人物,对刘备、曹操同样重要,而且易中天说两人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比如:他们都是少年天才,出山时都只有二十六七岁。他们都“审于量主”(谨慎地选择主公)。他们都“谋功为高”。他们都忠心耿耿、竞竞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们和曹操、刘备的关系,也都至少在表面上做到了“如鱼得水”,甚至确有一些情意。不过网友对易中天的这份评价并不满意,支持郭嘉的说《三国演义》不是正史,诸葛亮被过于神话,有很多事例都是捏造的。而支持诸葛亮的则认为,就算郭嘉很厉害,但他很早就死了,怎么可以跟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的诸葛亮比呢?其实我们觉得不论《三国志》还是《三国演义》都没有百分百是真实的,被称为历史小说的《三国演义》,他的很多故事都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也不见得完全是假的。而《三国志》因为陈寿的身份,以及当时历史的特殊性,他不可能什么都写,什么都是真的。试想,陈寿的《三国志》虽然是在西晋时期写的,但大伙都知道,这个西晋本来就是当年魏国的继承国,所以要让他客观的去赞颂蜀汉的优点应该有点难度。当然,三国英杰集聚,能力各有短长,后世任评说。有英雄就会有人评论,因为赞美诸葛的人太多了,就有人开始挖掘另一谋略界奇人郭嘉。就要分出两人到底谁高谁低。这个问题估计只有易中天那样的回答才是最正确的,如果一定要分胜负,还是一起看看《三国志》等正史和所谓的野史《三国演义》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然后网友们自己去评判吧——先看诸葛亮:正史中的诸葛亮是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诸葛亮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随后策动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蜀汉建立后刘备拜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失败,托孤诸葛亮于永安。从此诸葛亮辅佐刘禅,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建功立业。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在《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先生,有经天纬地之才,鬼神不测之机。刘皇叔三顾茅庐,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辅佐刘备于赤壁之战大败曹操,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手摇羽扇,运筹帷幄的潇洒形象,千百年来已成为人们心中“智慧”的代名词。再看郭嘉郭嘉被称为鬼才,智计不穷,有神鬼莫测之能。早期曾经投靠过袁绍,但看到袁绍无果断的抉择力和任用察识贤能的才能,成不了大事便离开袁绍。后来受荀彧的举荐,和曹操见面详谈后互相肯定,最后跟了曹操。袁绍送信羞辱曹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论,对比曹操和绍的优胜劣败,鼓舞了曹操;又分析时局,认为先扫平吕布,再谋取天下。曹操想破刘备,但诸将担心袁绍出兵,郭嘉指出袁绍反应迟缓不会有大规模用兵,支持曹操的决定,事情结果也如他所料。袁绍死后,建议曹操暂时退兵,让袁绍二子相残,后袁谭来投,曹军再次进击攻下袁尚的邺城。在南皮杀掉复叛的袁谭后,劝曹操多用河北贤才。追袭袁熙、袁尚余党时劝曹操兵贵神速,直指受袁氏之恩的乌丸大本营柳城,终破三郡乌丸並让他们臣服。演义跟正史没有太大的差别,经常出奇策良谋。在曹操回援兖州时,郭嘉提醒泰山险路可能有埋伏。于下邳攻坚不下的时候,献上大水淹城计,将吕布击破,并在白门楼抓了吕布。后来在许昌劝曹操软禁刘备,可惜曹操不听被刘备走了。在曹操准备攻打袁绍,孙策却趁机预谋袭击时,分析孙策为人不谨慎,迟早会被小人所杀,不用担心。袁绍死后,袁谭与袁尚权力相并,郭嘉献计使其自相残杀。帮曹操扫清了袁熙、袁尚的余党,又献计灭了乌桓的蹋顿。郭嘉死后曹操伤心不已,手下诸将及谋士也都扼腕而叹。赤壁战败,曹操更是痛哭郭嘉,感叹若奉孝在,不至有此败。这也被人们认为是曹操对郭嘉最大的肯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