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历史衍变

对于历史演史小说的历史衍变情况,前人已作过大量研究,收获颇丰:专著类的有欧阳健的《历史小说史》、齐裕尡的《中国历史小说通史》、纪德君的《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等;单篇论文有纪德君的《明清历史演义小说的艺术流变》、李忠昌的《论历史演义小说的历史流变》、皋于厚的《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倾向与发展演进》等。此外,各种小说史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此问题。笔者想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此问题作进一步阐述。

根据历史演义小说的实际创作情况及每个时段历史演义小说所呈现出的风貌特征,将从元末明初到清中叶乾隆、嘉庆年间历史演义小说的演变情况分成开辟方向的示范期、萧条沉寂期、重新起步与复苏期、繁荣因革期、走向衰落期五个时期。现将这五个时期具体分述如下:

一、开辟方向的示范期

纪德君认为“探讨历史演义之兴起及其演变之迹,目前似不妨从《三国志通俗演义》正式问世,并逐渐产生审美效应和社会反响的弘治初年开始”(1),其理由是,虽然《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它在明代前期的未能付梓,故鲜为当时人所知;就目前的研究来看,也并未见它对前期的通俗文学创作产生过什么影响”(1)。此观点抹杀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问世对历史演义小说这一创作流派形成的召唤意义和示范作用,忽视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对历史演义小说衍变发展的影响;况且在《三国志通俗演义》未正式发行之前,其抄本形式已经开始流传,且在一定的区域和相当的文人范围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探讨历史演义小说的发展衍变情况,应从元末明初《三国志通俗演义》成书之时开始为佳。

从元明易代之际即《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起,至明宣宗元年为历史演义小说的开辟方向的示范期。这一时期的上线很难确定,因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具体成书年月已经很难考证清楚。其下线划为明宣宗元年,是因为从宣德朝开始,明王朝的统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成书于这一时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当然还有《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标志着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流派的诞生,对后代历史演义小说的发展与创作做了形式与内容的示范性规定,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三国志通俗演义》以其自身的典范性,改变了宋元之际“讲史”话本的粗俗鄙野,实现了“讲史”由“讲——听”到“写——看”的转变,标志着“讲史”完成了从诉诸听觉到供案头阅读的飞跃,宣告了历史演义小说创作流派的诞生。

第二,在内容上,《三国志通俗演义》“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臧否,一开卷,于百载之事豁然于胸矣”。“其他得失,章彰可考”(2)。《三国志演义》的虚实结合,按蒋大器的说法是既“考诸国史”,又“留心损益”(3)。再如《残唐五代史演义》,它的“主要人物形象都有原型,主要事件也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但作者并未拘泥于史实,而在史实的基础上加以虚构和取舍”(4)。这为后世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在内容题材取舍上提供了“事纪其实”、“真幻相混”、“虚实相生”的可鉴之法。后世优秀的历史演义小说大多都依据正史、携取逸闻野史、民间传说等来安排内容。

第三,在形式上,《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误,言不甚俗”(2),“以俗近语,櫽括成编”(5),具有通俗化的特点,后世的历史演义小说都不由自主地在形式上追求通俗易懂,以赢得更多的读者。

第四,罗贯中“有志图王者”,他在《三国志通俗演义》中通过描写三国的兴衰废败,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情感愿望。他十分强调儒家正统观念,着重渲染诸葛亮之忠、关羽之义、刘备之仁,并不遗余力地斥责董卓、曹操、司马懿等人的不臣之心,这对后世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后世的历史演义小说家在创作时,或自觉地借古事以“立言”,寄托自己的理想;或注重作品的“教化为先”、“于世有补”的教化功能。

《三国志通俗演义》首次刊印时,人们就已注意到它的“教化功能”和“风化作用”:

“故好事者以俗近语,櫽括成编,欲天下之人,入耳而通其事,因事而悟其义,因义而兴乎感,不待研精覃思,知正统必当扶,窃位必当诛,忠孝节义必当师,好贪谀佞必当去,是是非非,了然於心目之下,裨益风教,广且大焉。”(5)

成书于明末清初的《平虏传》,作者吟啸主人,在书房中就非常重视作品的“于世有补”的作用:

传成,或曰:风闻得真假参半乎?予曰:苟有补于人心世道者,即微讹何妨。有坏于人心世道者,虽真亦置。(6)

因此,从元明之际到明宣宗时期的开辟示范期,对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让历史演义小说逐渐变成案头读物,更在形式上、内容上对后世历史演义小说做了示范性规定。

二、萧条沉寂期

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堪称历史演义小说的典范之作。在它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创作理应呈现出兴旺繁荣之景象,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长达一百年左右的萧条沉寂期(从明宣宗元年至明世宗元年《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刊刻为止),这期间几乎无一部历史演义流传于世。

研究历史演义小说的学者,常常忽略了这个创作“空白期”。以为没有作品问世的时期,不值得研究。纵观整个历史演义小说的发展衍变状况,这段“空白期”是值得研究的,因为忽略它就造成了历史演义小说发展衍变的断代,从而也就忽略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对于历史演义小说衍变发展的影响与制约。

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为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空白”?我们必须拓宽研究视野,将目光从以前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