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历史心理小说第一人陈禹安说,“所谓历史,其实是一间巨大的心理实验室,一打开门,看到的却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在“心理吴越三部曲”(《鞭楚》《辱越》《吞吴》)中,他把那些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心理挖掘的淋漓尽致。《鞭楚》记录的是在春秋末期,楚吴越三个南蛮国家数十年间错综复杂、惊心动魄的恩怨情仇的故事。
夫概确实聪明,他选择的攻击目标不是“生力军”薳射,而是“惊弓之鸟”囊瓦。
囊瓦丝毫未作准备,夫概兵至,囊瓦营中顿时乱作一团,幸好武城黑拼命抵住。囊瓦还没来得及登上战车,左边肩胛上就被射中了一箭。囊瓦的亲信史皇舍命赶来,把自己的战车让给了囊瓦,说:“令尹,您可自方便,小将当死战于此!”
囊瓦赶紧卸下袍甲,乘车急逃,又不敢回郢都,直接奔郑国而去。
伍子胥率兵随后赶到,又是一阵狂杀乱砍,楚军溃不成军,史皇重伤而死,武城黑则被夫概斩杀。只有囊瓦这个贪生怕死的家伙,反应很快,仓皇逃出。
就在吴兵肆虐之际,楚军的另一支兵马却仿似事不关己,按兵不动,冷眼旁观。薳射之子薳延请求父亲出兵去救,薳射却不答应,自立于军营之前,下令说:“乱动者斩!”囊瓦败军纷纷逃窜过来,都被薳射收归帐下,总计有一万余人。薳射重新集结人马,说:“吴军乘胜掩杀,势不可挡。现在趁他们休整,我们整队而退,等回到郢都,再做处理。”
薳射的做法颇令人费解。
一般而言,人们会认为,当吴兵攻击之际,他以生力军之势却不出援的做法是不对的。就连他的儿子都请求他赶快出兵。但其实,薳射是对的。因为孙武明显留了后手,吴军并没有尽遣主力。如果薳射出击,陷入与夫概、伍子胥的混战后,孙武再派伯嚭、专毅、公子山等后备队加入战局,等待楚军的命运就是在柏举被全军歼灭。
但薳射在重新聚集人马后,却不应该退却,而是要固守营寨,等待沈尹戌从吴军后方抄杀过来。薳射只要一退,就给吴军渡江提供最好的机会。这可是孙武梦寐以求的战机!薳射也是被吴军之势吓破了胆,终于做出了先对后错的决策。
薳射令儿子薳延先行,自己亲自押后。楚军一路退至清发,来到汉江之畔。薳射下令收集船只,准备渡江撤退。
夫概率兵一路追击。吴兵看见楚军正在收集渡船,立即就要奋勇上前,发动攻击。夫概却来了个紧急叫停。
夫概说:“困兽犹斗,何况人乎?如果我们逼得太紧,楚军必然齐心协力,拼死一战。不如暂且驻兵,等到楚军渡江过半,然后发动攻击。这个时候,已经上船者得以幸免,尚未上船者想要抢着登船,人心不一,谁肯死斗?那我们就能够轻松取胜了。”
于是,夫概下令,退后二十里安营,以便楚军“安心”退却。
阖闾、孙武等随后赶到,得知夫概的言论与行动后,不由交口称赞!
孙武对夫概尤其赞不绝口!这是因为自发兵攻楚以来,夫概的一举一动,莫不令孙武称心满意,而且屡屡有出人意料之举。夫概堪称贯彻孙武军事谋略的最佳人选。孙武作为阖闾心目中的“军神”,他对夫概的称赞也令阖闾极为满意。阖闾忍不住对伍子胥夸耀说:“寡人有弟如此,何患郢都不入!”
没想到伍子胥听了这句话后,脸色却变得极为难看。伍子胥不但没有迎合阖闾的言论,反而冷冷地说道:“我听说被离曾经给夫概相过面。他说夫概脸上毫毛倒生,将来必有背国叛主之事。他虽然英勇无敌,但大王也不要太过重用他。”
伍子胥这句话听起来阴恻恻的,似乎不太像是“忠言”。说实话,以夫概这一段时期的优异表现,阖闾对他的称颂绝非过誉。为什么伍子胥对夫概的表现避而不谈,却要进上这么一段足以给夫概带来杀身之祸的“谗言”呢?
这实际上正是伍子胥内心微妙心理的反应。
伍子胥奔吴已经十六年,在这十六年中,他一直是阖闾心目中最为倚重的第一人。直到他举荐孙武后,阖闾对孙武的重视超过了他。当初他是想让孙武当军师的,但阖闾却让孙武当了伐楚的主将,而伍子胥反倒成了孙武的副手。为了能借助吴国举国之力给自己报仇,极不善忍的伍子胥还是忍了。现在,夫概屡屡有惊艳的表演,赢得上下彩声一片。阖闾公然在伍子胥面前盛赞夫概,让伍子胥觉得夫概在阖闾心目中的地位也超过了自己。这对于心高气傲、一贯以“第一人”自居的伍子胥很不习惯,也很不好受。再说白一点,伍子胥是对夫概产生了嫉妒之心。
伐楚在阖闾看来,是为了称霸,而在伍子胥看来,则是为了复仇。如果这复仇之旅,伍子胥只能作为配角登场(排位在孙武、夫概之后)的话,以伍子胥那极度倨傲敏感的自尊心,是无法忍受的。所以,他在阖闾盛赞夫概之际,无法抑制内心翻滚的情绪,不由自主地说了夫概的坏话。
而伍子胥拿被离的话来说事,也是颇有意思的。
事后来看,被离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言不虚发的相术大师。但此刻被离尚未赢得广泛的认可和崇敬。到目前为止,被离相人无数,但明确记录在案的案例有三个,分别是伍子胥、伯嚭和夫概。
被离初见伍子胥,惊为天人,断定他必然大富大贵。这个大致算是说对了。
被离相了伯嚭,对伍子胥说:“此人鹰视虎步,生性贪婪,好出风头,好抢功劳,而且杀心很重。这样的人绝不可亲近。如果您重用他,将来一定会连累您自己。”这一结论尚未兑现。伍子胥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被离多虑了。
被离还说夫概脸上毫毛倒生,将来必有背国叛主之事。这一结论目前也未兑现。但伍子胥却以此在阖闾面前提出。
被离是同一个被离,对他的相面结论,应该是一视同仁的。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两个都未兑现的结论,伍子胥却采取了一信一疑的态度。
究其原因,除了伍子胥对夫概有嫉妒之意外,还另有一个心理规律在发挥作用。
这就是内群体偏见。
亨利·塔夫尔曾经招募了一批英国的青少年来完成一个实验。他让这些年轻被试坐到一个房间里,然后将一系列排列不同的点投射到屏幕上。每张幻灯片都只呈现很短的一段时间。被试的任务就是顾及每张幻灯片上的点数。当幻灯片放映结束后,研究者会选择某一个被试,将他带到一个独立的房间里,询问他估计的点数后,告诉他是一个“过高估计者”。而其他的被试则被告知为“过低估计者”。但其实,这些被试被告知为“过高估计者”或“过低估计者”,是通过掷硬币随机决定的。
接下来,某个被选中的被试仍然待在独立的房间里,开始进行一项将金钱奖励或惩罚分配给和他处于同一轮的其他被试的实验。这些其他的被试按两种方式分组。一种是通过数字编码来分组,这样,拥有分配权的那个被试将无法得知其他被试的身份。而另一种则根据拥有分配权被试本人的组别而将其他被试对应地分为“过高估计组”或“过低估计组”。这使得拥有分配权的那个被试可以在分配之前得知被分配对象的身份。
分配者的分配决定是保密的,而且,他不会与其他被试有任何的接触。实验者将这种实验中群体是随机分配、人为造成、短期存在且所有成员之间不会进行任何接触的范式称为“最小化群体间范式”。实验者的目的是想验证,分配者会不会把更多的钱分给他们自己所归属的这个群体(内群体)。
结果发现,即便当群体被最小化定义后,人们还是会表现出一种内群体偏见,即人们会将更多的好处分给自己这个群体中的成员(或者是给予更高的评价),而非群体外的成员。
伯嚭是奔着伍子胥来投的,两人又是同病相怜,同仇敌忾,伍子胥自然将他当成自己的亲密兄弟。这显然是一个紧密的内群体。所以,伍子胥更乐于听到对伯嚭的正面评价,而将对他的负面评价置之脑后。而夫概虽然与伍子胥同属吴国这个大的群体,但将群体细分后,夫概就属于伍子胥的外群体成员了。所以,外界对夫概的负面评价更能得到伍子胥的共鸣。再加上嫉妒心理的推波助澜,伍子胥就更加倾向于相信要对夫概防一手。
正所谓,乌鸦只能看到他人身上的黑,而看不见自己(以及自己所属的这个群体)的黑。
不过,伍子胥没料到的是,内群体偏见不但存在于他身上,阖闾又何尝能够幸免?
就阖闾而言,夫概是他的亲兄弟,两人是手足之亲。他们俩显然也是一个紧密的内群体。所以,阖闾也更乐于听见外界对夫概的正面评价,而非相反。
所以,伍子胥不无嫉妒的“谗言”并没有像他以前所说的话那样在阖闾这里发挥效力。阖闾没有将他的话当回事,继续对夫概充满了赞赏之意。
心理感悟:偏见也许不会让你变成瞎子,但至少会让你成为独眼龙。
亲子滋养
本课程可以:
1.帮助你真正了解你的父母:
他们的个性及行为怎样塑造了你?
2.帮助你真正了解你自己:
什么样的特质及经历让你变成了现在的样子?
3.帮助你真正了解伴侣:
你们之间的互动模式组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养育磁场?
4.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你的孩子:
什么样的养育方式才符合他的天性和发展阶段?
课程主要内容有:
一、滋养和教养的四大本质区别
1.教养是父母中心的,滋养是孩子中心的;
2.教养是成就导向的,滋养是幸福导向的;
3.教养是强制推行的,滋养是融润引领的;
4.教养是单向影响的,滋养是双向互促的。
二、话语背后的潜意思:你会和孩子说话吗?
1.剥夺孩子的感受你不用有自己的感受,按我的感受来
2.无视孩子的感受你的感受不重要,我的感受才重要
3.攻击孩子的感受你的感受不对,我的感受才是对的
三、亲子沟通的12类错误方式
四、四种父母类型,你属于哪一类?
控制型——专制型
放任型——放纵型
冷漠型——冷淡型
滋养型——滋润型
五、信息冰山技术
1.观点
2.信息
3.重要性/紧迫性
4.目的
5.情绪
六、信念清单技术(核心清单)
1.必须清单
2.禁止清单
七、情绪价值观
八、家庭关系受力分析:个性与天性的人格造型
九、滋养型父母的五种角色
1.安全基地(土)
2.情绪容器(金)
3.天然权威(木)
4.超级玩伴(水)
5.冲突陪练(火)
十、滋养式沟通的超级方法:你说的每一句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1.滋养式沟通的四大前提
2.非语言沟通的七大策略
3.语言沟通的六大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