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豹变连载32

32

妻子下葬后,身心俱累的苏洵,便病倒在床榻上。看上去,他满头白发斑斑,人明显老了一头。

腊月初一天早上,苏洵在任采莲服侍下,躺在床上刚喝完汤药,苏轼便进门通报道:“父亲,彦辅伯伯昨晚在家去世了。”

苏洵闻言,两行热泪从他浑浊的眼睛里流出,却半天说不出话来。

原来,史经臣自庆历七年与苏洵一道离京回眉山后,不久就患了一种手足痉挛的怪病。后听说其弟史沆在临江狱中病死,他悲恸得口吐鲜血,伤心破肝,其后便一病不起。嘉祐元年三月,苏洵父子进京离开眉山时,史经臣还挣扎着从病榻上爬起来,拖着病体去送他们。程氏去世,苏洵回到眉山奔丧时,曾抽空去史家看望过他。当时,史经臣已病得非常严重,郎中说,已是药石难济了。苏洵问史经臣后事,他已口不能言。

史经臣之死,虽在他预料之中,但令他百般伤感的是,这短短一年间,他竟失去了两位至爱亲友——结发贤妻和患难之交。

良久,苏洵才从悲恸中缓过气来。他挣扎着要从病床上爬起来,说是要亲自去史家吊唁。任采莲忙说:“老爷不能去,你病得那么重,外面天气又冷,若是受了风寒,那怎么得了,不如让苏轼代你去就行了。”苏轼也说:“父亲,你就好好在家养病,让我代表您和苏家前去。”苏洵只好无奈地点点头,但马上又说:“快拿笔砚来,我要为彦辅兄写一篇祭文。”

苏轼取来笔砚和纸,把苏洵扶起靠在床背上,又端来一张小方案放在床上。

苏洵铺纸提笔,一边哭一边写道:

呜呼彦辅,胡为而然,胡负于天?

谁不寿考,而于彦辅,独啬其年?

谁不富贵,使终贱寒?……

写完后,苏洵把祭文交与苏轼,并吩咐道:“你代我到史家祭奠,且诵读此文。另,彦辅父母皆亡,又膝下无子,史家在后事上有何困难,你尽可做主帮助。”说完,又忍不住痛哭起来。

办完史经臣的后事后,苏洵的病稍有好转,便亲自在史家族人中选了一个男孩,为史经臣立后。又为他收拾遗文,编辑成一本文集。还写信给在京城做官的好友吴中复,请他照顾史经臣弟弟史沆流落在荆楚的遗孤。

嘉祐三年的春天,苏洵突发奇想,叫人在老翁井旁修了一间小屋,想自己一个人搬到那里去住。他对家人说,他要为程氏居丧守坟一段时间,并且不要任何人陪伴。

苏洵果真一个人在老翁井旁住了下来。为此,苏轼不得不找了一个当地村民,负责照料父亲的饮食起居。

在老翁井旁,苏洵打发着清心寡欲的日子。白天,他或者守在妻子的坟前发呆,或者在山上栽竹植树。有月亮的夜晚,他就守在井旁碰运气,想一睹那位苍颜白发老翁的尊容。当然,那位老翁连身影也没闪现过,但一首诗的灵感,却不断在他脑海里闪现。一天夜里,他写了一首诗,诗名就叫《老翁井》:

井中老翁误年华,白沙翠石公之家。

公来无踪去无迹,井面团团水生花。

公今与世两何预,无事纷纷惊牧竖。

改颜易服与世同,毋使世人知有翁。

诗中,苏洵分明以井中老翁自喻。他真想“改颜易服”,永远地隐居在这老翁井旁,出没于白沙翠石之间,不使世人所知。

一日,苏洵在泉边转悠,忽生一念,何不在这井上建一座草亭,以纪念这位自洁自好的老翁?他找村里几个长者合计后,说干就干。他亲自画了草图,确定了亭址,村里一些能工巧匠和年轻人也自愿来做了义工。为防夏日水潦之暴,他又叫人们用大瓮装满石子,砌于井水四周。经此改造,老翁井不仅无竭无溢,而且蓄水量由原来的日饮百户,提升到日饮万夫。不到一个月,草亭和井堤先后落成,苏洵亲书“老翁亭”三字,悬于亭上。又作了一篇《老翁井铭》,刻石勒碑,立于井旁。

大功告成后,苏洵如了结了一个偌大的心愿。同时,一种想永远隐居此地的念头,也在他心中悄然滋生。

暮春时节,他分别给在京城的欧阳修和梅尧臣写了一封信,述说自己回家奔丧和二子丁忧之事。并说,自己年事已高,老病侵凌,难以千里奔走,恐怕再也不能到京师去拜见他们了。顺便,他还把那首《老翁井》诗寄给了他们。

不久,欧阳修和梅尧臣都回了信。欧阳修在信中说:“足下文行见推于时,岂久穷居于远方者。”想对苏洵的悲观情绪有所开导。梅尧臣则寄来和诗一首,题为《题老人泉寄苏明允》:

泉上有老人,隐见不可常。

苏子居其间,饮水乐未央。

渊中必有鱼,与子自徜徉。

渊中苟无鱼,子特玩沧浪。

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

百鸟戢羽翼,不敢言文章。

去为仲尼叹,出为盛时祥。

方今天子圣,无滞彼泉旁。

诗中既想象苏洵在家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又赞美他两个儿子的文采过人,最后还是规劝他进京出仕——老翁泉再美,也无需滞留其间,因为当今天子圣明,天下正值盛时,正是你和儿子施展才能的好时光。

读完信,苏洵心想,你们都夸我有司马迁、贾谊之才,文行俱馨,可为何皇上连个小官也不赐予我呢?就算是你欧阳修、张方平、梅尧臣等人真心要帮我,可还是撬不开皇上那张金口。看来,这朝廷说的什么爱才惜才、野无遗贤之类,全是冠冕堂皇的虚言。还是这清寂的山林好啊,无车马之喧,无尘俗之烦,虽每日只是粗茶淡饭,但不用仰人鼻息,不用看人颜面,身如野云皋鹤,心似古井老泉,活得逍遥自在,胜似天上的神仙。

想到这里,苏洵不再心烦,从小屋里抱了一捆松苗,径直往山上栽松去了。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