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曾国藩手稿本在湘首发记录一

12月29日,岳麓书社《曾国藩》(手稿本)新书发布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唐浩明分享新书。

红网时刻记者蔡娟通讯员吴咪咪谢一帆长沙报道

“《曾国藩》已经出版30年了。这部小说能得到大家的喜爱,对我而言,是我一辈子最欣慰的事情。感谢这个时代,感谢千千万万的读者朋友。《曾国藩》手稿本的出版,我压根没有想到,也从来没这个想法。当年,我从出版社要回手稿,是想着自己保存。没想到,当年这个举动还做对了。如果不是当初要回来,这些手稿或许因为时代久远就找不到了。”《曾国藩》(手稿本)新书发布会上,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唐浩明向大家分享内心的喜悦。

今年是唐浩明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三十周年。12月29日,岳麓书社《曾国藩》(手稿本)新书发布会在湖南长沙举行。岳麓书社社长易言者、岳麓书社首席编辑曾德明、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等出席新书发布会,并与唐浩明一道,共同解读曾国藩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畅谈《曾国藩》(手稿本)的创作故事及出版价值。

挖一口深井,成就“曾国藩”系列经典

上世纪八十年代,岳麓书社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湖南地方文献与古籍整理的出版计划,拟陆续出版从古代到新中国成立前的两千多种湘籍人士的著作,其中包含《曾国藩全集》。当时在岳麓书社立志做一名优秀编辑的唐浩明,在面临众多艰难险阻的情况下,主动请缨担任《曾国藩全集》的责任编辑。

编辑《曾国藩全集》是一项浩大艰难的文化工程,唐浩明需一字不漏地啃读曾国藩本人所留下的一千多万字的原始材料。这种认真勤奋的读书方式,也让唐浩明看到了一个真实、生动、鲜活的曾国藩,看到历史上很多被人忽略的细节。

年,四十不惑的唐浩明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写一部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长篇历史小说。之后,唐浩明白天编《曾国藩全集》,晚上写曾国藩小说,日夜兼程,没有节假日,没有任何应酬,除开睡觉外,也没有任何休息时间,甚至感觉不到天气变化时序推移,对着孤灯冷月,编辑、研究、创作,埋首案头。

年,唐浩明凭借丰富的史料积累和扎实的文学素养创作的《曾国藩》长篇历史小说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一经面世引起轰动,引发了全国的“曾国藩热”。三十年来,这部小说一版再版,发行数百万册,入选了“二十世纪华文小说一百强”“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唐浩明被誉为“中国研究曾国藩的第一人”“曾国藩的异代知己”。唐浩明围绕曾国藩这口“井”挖了数十年,挖出了涓涓不息的泉水,《曾国藩全集》、小说《曾国藩》、“唐浩明评点曾国藩作品”系列等这些经典作品会永远散发着生命力。

“30年来,《曾国藩》出过很多个版本,有普通版、超级版、注释版、讲解版、线装本,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印刷版。从阅读的角度来说,他们阅读起来肯定比手稿本更为顺畅,我们有很多理由不出手稿本。但我认为,岳麓书社出版《曾国藩》手稿本是一个富有魄力的抉择,这也是我们的共识。这已不再是一部普通的手稿了,它为我们留存的是一个书写的时代,是作者和出版编辑所共同拥有的时代。”唐浩明在新书发布会上说道。

曾国藩第六代嫡孙曾樾(右)专程从北京赶到长沙参加新书发布会。

新书发布会现场座无虚席。

珍贵手稿影印出版,还原《曾国藩》原始面貌

今年恰逢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出版三十周年,岳麓书社隆重推出《曾国藩》(手稿本),还原作品最原始最质朴的面貌。

“很多看到《曾国藩》手稿的朋友跟我说,这是古董,是绝唱,劝我把它印出来。这多页的手稿,记录了这部书艰难的写作历程,也记录了我和编辑30年前为这部书所付出的全部细节,给后人提供了一段真实的历史、一份温馨的回顾,这就是手稿本出版的意义。”唐浩明分享道。

易言者介绍,岳麓书社此次出版的《曾国藩》(手稿本)全书共九册,外带精美函套,根据作者原珍贵手稿制作而成,完全影印,有作者和编辑涂抹修改的原始痕迹,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当时作者写作的手迹和心迹。此外,更难能可贵的是,唐浩明为《曾国藩》(手稿本)亲笔手书序言,盖有特制签章,写下专属签名,随书附有唐浩明手书墨宝,该书极具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收藏价值。

谈及《曾国藩》(手稿本)的出版价值,曾德明说,“手稿,相对于其后所有版本而言,是第一‘祖本’,具有不可取代的文献价值。手稿有着“见字如面”的亲切感,那段历史和历史保存者经历的波折在手稿中一一再现。手稿还保留着作家的原始字体、笔画,甚至笔迹浓淡都具有阐释解读的空间,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此外,曾德明还透露了《曾国藩》(手稿本)的图书设计细节,该书采用“大海绵延不断,世代永存”(海水江崖纹)的设计,精选特种纸,书脊、函套用布讲究,使用烫金工艺,选择纯实木扣子,装帧设计精美。

作为曾国藩后人,曾樾专程从北京赶到长沙的新书发布会现场。他满怀激动地表示,“我为30年而来,为感恩而来。30年前,唐浩明先生以他的胆识写出了这部巨著,把曾国藩客观地留给了中国人,把曾文正公还原给了曾家。历史因铭记而永存,唐浩明老师用他的笔把曾文正公的历史留下了,以手稿本这种特定形式把文学家的智慧留下了,更重要的是把他和编辑们的心迹和思路留给了后人。我相信,曾国藩的故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会在中华大地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希望中国文学界永远是鲜花盛开的春天。”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版《曾国藩》手稿本,可以看到唐浩明新誊写的上部《血祭》第四章《天王定都》以及一些零散缺页。第四章《天王定都》的初版缺失,恰恰体现了当时出版《曾国藩》小说时的矛盾与纠结。新誊写的零散缺页,则反映了一个对文化事业有贡献的作家的情怀。零散缺页的原稿,唐浩明早年作为慈善活动的捐赠品而被拍卖,所得善款均用于助学济贫等公益事业。

《曾国藩》(手稿本)。

《曾国藩》(手稿本)内页。

记录写作的时代,承载中华先贤的丰富精神遗产

《曾国藩》的原始书稿是唐浩明在稿纸上一笔一画写就的,这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收获。手写锻炼了书法,培养了美,唐浩明说,“十多年的笔耕不辍,三部长篇写下来,竟然在不知不觉间把字写得像个样子,至少自己看着不再愁眉苦脸了。”如今看来,这部手写书稿在飞速发展的电子化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曾国藩》(手稿本)对于唐浩明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令我欣慰的是,三十多年后当我再次捧起这些书稿时,竟然有一种特别的温馨之感。看着那横平竖直的一笔一画,当初孤灯冷月埋首案头的情形,便清晰地一再出现。那一个个的字,就如同农夫一锄一犁翻出来的泥土、园丁一枝一叶修剪出来的花木。我从中能感触到当时的汗水、往日的心血。正是这些文字,激活了那些已成历史的岁月。这批书稿里所传递的信息,与后来那些请人用电脑打出来的文章相比,在感觉上的确有些不一样。”

《曾国藩》(手稿本)不仅仅是单纯的作家手稿,同时还记录着《曾国藩》出版的过程。除了作者本人的笔迹外,《曾国藩》手稿中还留有初版责任编辑朱树诚的审改痕迹。手写时代的编辑工作与今天不同,很多编辑都是在作家手稿上直接修改。不少手稿上还留有排版信息编辑分别对标题、作者和正文做出了“仿宋”“空一行”等标注,这些排版信息真实生动地再现了铅印时代的出版流程。唐浩明也颇有感触,“我每当看到那一道道粗粗的红杠,就会想起小学时代语文老师批改的作文簿。”

岳麓书社此次出版的《曾国藩》(手稿本),诉说着唐浩明“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坚守,记录着一个传统手写写作的时代,更承载着中华先贤丰富的精神遗产。“今天看来,曾国藩已经不是一个人的名字,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我们有这样一个共识,曾国藩是中国最后一个传统文化集大成者,他的身上体现着许多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尤其是他教育后人、家人方面,他都是把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东西,他自己去感悟、去琢磨,用亲身体验,用最通俗、最亲切的语言和文字把它表述出来。”唐浩明表示。

《曾国藩》创作于30年前,会不会过时?唐浩明说,“我创作‘曾国藩’系列,是希望借助曾国藩,引导读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中华文化的复兴,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有很多承载的载体,作为人来说,曾国藩是一个很好的载体。我们通过他,知道什么是中国人,知道怎样把中国优秀文化践行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今天的时代,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那么曾国藩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看着这个文化在照着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从而把我们的事业和人生走得更好。所以,今天读《曾国藩》一点也不过时,反而更有新的时代意义。”

“无论世界如何变化,中国人始终要有中国人的心灵、中国人的文化。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灿烂文明,我们不应该丢掉。首先我们从心里要热爱我们的文化,然后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原点,通过博览精读来走进代表着中华文化巅峰的诗文、小说、学术著作等,从而把中华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这是每个中国人的使命。”唐浩明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