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是高考文学类文本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常设题型有以下三类:人物形象的概况或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人物形象(物象)的作用。
一、人物形象的概念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品的主要构
成部分。
二、人物形象的分类
按照在小说中的地位可分为以下几类。
(1)主要人物:小说的主人公,作者所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
(2)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在小说中占次要地位的人物。
(3)故事叙述者:小说中讲述故事或参与故事情节的人物,其既有可能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也有可能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
题型一人物形象特征构成
1.人物心理分析型
(全国Ⅰ)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客栈前有一段一再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越野滑雪》海明威)
2.结合情节分析型
(浙江)结合故事情节,概括“我”的形象。[《呼兰河传(节选)》萧红]
3.整体概括型
(全国Ⅱ)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书匠(节选)》葛亮]
题型二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全国Ⅰ)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理水(节选)》鲁迅]
题型三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浙江高考)你认为作者刻画“捡烂纸的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用意?(《捡烂纸的老头》汪曾祺)
2.次要人物的作用
(全国Ⅲ)“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玻璃》贾平凹)
3.事物形象的作用
(新高考Ⅱ)本文多次提到“板凳”,这是富有意味的细节。请分析这里“板凳”的用意。[《大师(节选)》双雪涛]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如肖像、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等。具体描写方法及作用如下:
(1)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如鲁迅《祝福》中的对祥林嫂三次肖像描写。
(2)神态描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神态和人物心理关联,透露的是人物的内在情感。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品格;展示人物的内心,活现人物,反映人物的命运;透视时代印记等。如鲁迅《祝福》中描写众人谈论祥林嫂的孩子被狼吃时神态。
外貌与神态不同。前者包括外貌嘴眼鼻脸发肤着装,多从静态方面呈现而暗示身份,表明外在特征;后者集外貌、动作、心理于一体,多从综合方面表现人物性格而暗示心理,呈现内在性格特征。
(3)动作描写。每一个动作都在替心理活动发声。
作用:表现人气性格特征,体现人物身份、地位,人物心理活动进程,推动情节发展,照应某些段落。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关于林冲的一系列动作描写传神至极。
(4)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细腻真实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是人物思想变化、行动的内在依据,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
(5)语言描写:包括对话和独白。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6)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具体而又细微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以便起到烘托气氛、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主题的作用。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使形象栩栩如生,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其主要手法为渲染、烘托、衬托等,其方式主要是借次要人物、借事物形象、借环境描写陪衬烘托。
作用:①从人物衬托侧面描写突出人物性格。②从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心理。③从他人评论侧面描写彰显人物特点。一是作者的评论,二是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论,三是评论方式的变化:反话正说、正话反说等。
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
1.概述人物形象特点
(1)抓取主干概括人物特征。
①从故事情节角度概括: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也是人物性格的展现史。因此,抓住情节,就可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从人物描写角度概括: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细节等正面描写,尤其是对细节描写进行分析,即可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从环境及人物关系概括: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离不开其生活的历史背景,而背景又包括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之间的关系等,因此,抓住环境特点及人物间的关系也可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梳理内容完善人物形象。
①从他人评论角度概括(侧面描写):小说中人与人之间的谈论常常带有对他人的评价,有时作者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判。因此,从作者的介绍和评论或作品中其他人的评价入手,可以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
②从作品背景角度概括:把人物放在典型环境(一定的历史背景)下,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也可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1)明角度,定方向。先明确题干要求和文本内容,确定答题是从正面描写的角度还是从侧面描写的角度,还是二者结合。
(2)找原文,细分析。从原文找出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对应的文本内容,分析清楚这些内容是使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指出这些手法是从哪个角度表现了人物白哪种特点。
(3)析效果,组答案。最后指出使用这些手法所达到的艺术效果,并结合题干要求分条列点整理题目答案。
3.人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是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2)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①从“自身作用”看,次要人物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作用首先是自身的作用和价值。
②从情节和线索看,主要人物的一举一动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常常起到线索作用。
③从衬托主要人物看,这是次要人物的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两种。次要人物可以将原本单调的故事情节衬托得活灵活现,凸显主要人物品质,表达思想感情,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清晰。
④从主题看,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又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⑤从环境看,有的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渲染气氛的次要人物多是群体人物。
⑥从“‘我’的作用”看,小说中的“我”是个特殊人物,与散文中的“我”有所不同,它是小说中的人物,不一定是作者自己。因为“我”是第一人称,作为故事的见证人,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
3.事物形象的作用
(1)从自身作用看,物象作为小说形象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特点、作用和审美价值,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2)从人物形象看,物象衬托了人物品格,突出了人物形象。应格外注意物象本身的特点从哪些方面对主要人物做了映衬。
(3)从情节结构看,物象往往是组织和推动情节发展的线索物件。在小说中,物象反复出现,能串连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具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4)从环境描写看,一是它对时代特点氛围做了怎样的揭示或暗示,二是它对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的作用。
(5)从文章主题看,“物象”往往具有衬托或象征意义,有揭示和深化主题的作用。
典型例题
(湖北南漳第一中学高三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刺刀锋芒
胥得意
这次执行任务,整个仪仗队全副武装披挂上阵,枪上的刺刀闪着银辉。
以前执行任务,刺刀并不开刃,银灰色的刀锋倒是显得庄重,可那种光芒里却透不出冷峻的杀气。
自从严峻当上仪仗队大队长后,他要求仪仗兵要把刺刀的刀刃开出来。配发下来的那块长方形的磨刀石和擦枪工具一并成为了战士们的必备。每次执行任务回来,除了要通体擦枪,多出的一项内容是磨刺刀。
新兵韦民提出过疑问:“这只是礼仪配枪,又不打仗,磨刀做什么?而现代战争即便打仗,似乎也用不上拼刺刀。”
面对这个问题,严峻不屑于正面回答,只是告诉韦民:“让你磨你就好好磨,磨久了你就知道为啥了。”韦民闷不作声地磨刺刀,嘶啦,嘶啦,嘶啦……在这一声声锐响中,韦民觉得时间走得有些慢,但比以往多了一些内涵。
磨刀石呈暗褐色,石面有些淡淡的粗糙,像是韦民的皮肤。这种粗糙,沾上水接触刀刃之后,随着一滴滴暗黄的石粉掉下来,却又显得有些细腻。这种细腻一点点就变成了韦民的心情。每一次磨完刺刀,他都会惊诧地发现磨与不磨的区别。磨之前的刺刀虽看起来凛例,但是拇指肚抚上去轻刮一下时,感觉却是一块钝铁温和地划过了皮肤。而磨过的刺刀却不是这样,手指只需轻轻一碰,一股冷冷的风声就会直直地钻入耳朵。并且,他的眼前会突然幻化出一些奇怪的画面,有时是刺刀扎向胸膛,有时是刀尖上沾着鲜血。他知道,这些画面大多来自以前看过的影片。看这些影片时,先辈们和敌人拼刺刀时的呐喊声就会贯入耳膜。每次把枪交到枪库,韦民的目光都有些恋恋不舍。有一次,他猛一回头,竟然看到大队长严峻在几米处用眼睛盯着他。那目光有些复杂,他一时读不太懂,有几分冷峻,几分欣赏,几分温度,似乎还有几分轻蔑。
在那以后,韦民只要磨刺刀,眼睛都会悄悄地寻找大队长的身影和目光。他想把磨了三个月刺刀的感受说出来,可是,他发现大队长并不是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