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读者人气排行榜

推荐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孟繁华(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刘大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梁鸿鹰(《文艺报》主编)

汪政(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岳雯(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研究员)

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

陈东捷(《十月》主编)

李朝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贺绍俊(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白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编者按:

长篇小说历来是文学重镇。近年来,我国每年出版长篇小说近1万部,创作数量和质量都令人振奋。老作家不断推出长篇力作,新作家争相尝试这一文体,希望用大体量囊括时代命题。如何在丰富多样的新作中选择一些及时深入把握时代脉动、引领社会风气、对于长篇小说文体有所创造的作品推荐给读者?为此,我们特邀对当下创作有广泛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在年纸质出版的原创长篇小说范围内进行推荐,并撰写推荐语。面对丰富繁荣的创作现状,当然,选择都是挂一漏万的,敬请体谅。

深度介入现实生活,敏锐把握时代生活新质,是我们推荐的一个标准。身处这样一个大时代,现实生活为作家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丰富和新鲜的创作资源。新主题、新人物、新视角、新理念层出不穷,社会生活如汪洋大海,一朵浪花都可以被作家酿成醇厚的文学老酒。然而,现实生活的芜杂性、异质性、丰沛性、非逻辑性也给创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米兰·昆德拉意义上的“惟有小说才能说出的东西”不是主观意愿上贴近现实就能实现的,贴的太近反而会看不清,“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需要作家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较高的站位,有那么一点“守望的距离”。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中,一些作品触及到社会现实的新问题,交出了它们的答卷:被腐败分子连累的亲人如何重新生活,物质生活满足后的老年人如何获得爱与希望……

先进的历史观、宏阔的历史空间、个体人物与历史群像结合的表达方式是我们选择的标准之二。如何认识过去关乎怎样定义当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文学如何表现历史与作家的历史观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作家的叙事延伸至无人问津的历史角落,在宏大历史叙事之外通过精巧构思拓宽了历史表现的空间与美学向度。历史与人物的关系成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叙事动力,人物既是历史的主体,也是历史的客体,二者交错、互相塑造的过程体现了作家敏锐的历史意识。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回顾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我们也期待它们能够披沙拣金,定格在当代文学史的影像之中。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致敬;祝福!

《主角》

陈彦著作家出版社年1月出版

孟繁华:一部“新世情小说”。以忆秦娥为中心,写的是梨园行,更是40年来的世风世情。小说写忆秦娥11岁到51岁,也就是年到年的40年。这40年,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基本契合。小说在摹写人情世态的同时,更将人物命运融汇于时代风云际会和社会变革之中。它既是小说,也是“大说”,既是正史之余,也是正史之佐。

刘大先:以传统戏曲的角色设置与结构方法,写出从底层女子到秦腔明星半个世纪跌宕起伏的人生,叙事顺畅,形象鲜明。执拗不变的人物性格与迅疾变化的外部社会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让时代的丰富性叠加在人身上。

《黄冈秘卷》

刘醒龙著湖南文艺出版社年6月出版

梁鸿鹰:小说经由对地方“秘闻”与“传奇”的揭示,超越对东坡赤壁、黄麻暴动、黄冈神话等地方性知识的描述,将笔触深入到历史和人性深处,在一个家族数代人的命运变幻和恩怨情仇中揭示人的独特性格和地域文化气韵,为故乡的浩大绵长精神立传,寄托着作者对故乡难舍的深情。

汪政:一部向英雄、向父辈致敬之作,并成功地改变了传统的英雄叙事模式,顶住“弑父”的新传统压力,于文明传承层面给出了正本清源的释义。作品收放自如,将小说内外的艺术资源拢于笔端,体现了作家阔达的艺术胸襟和吞吐百家的功力。

《北上》

徐则臣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年12月出版

刘大先:用精妙的结构、圆熟的叙述、针脚绵密的细节,贯穿起以京杭大运河为中心的三个年代、数个家庭、不同人物的变与不变、选择与执守,个体命运落脚于特定空间与时代,地方历史向世界敞开了自身,从而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命题。整个小说如同运河一样气象万千、连绵不绝。

岳雯:一百年前,一群人因缘际会,在沿着大运河北上的路上相逢。一百年后,这些人的后代因缘际会,再次聚首。大运河成为联结历史、空间与心灵的中心意象。小说为一条河作传,格局博大,语调庄重。

《天黑得很慢》

周大新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年1月出版

施战军:倾心于老龄难题和老境体察,让我们从中体会人生终点前的种种情状。时尚诱引和旧事纠缠、进城落脚的心事与城市落户的心机、老年临终的模糊心神和陪护报恩的清晰心志……在小说中渐渐汇聚为情和义,在平常人不平静的心中无限重叠,温度、道德、筋骨都活化在小说里,社会治理的问题渗透到褶皱深处,人文关怀的视角使得老年护理人群有了被表达的机缘。作家的现实敏感和生命体悟如何平衡在文本之内?《天黑得很慢》,这部“有心”的长篇作品提供了朴素又新鲜的样式。

陈东捷:一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