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愚忠这种说法才是千古奇冤,

一、

宋徽宗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年3月24日),相州汤阴县(今属河南汤阴)永和乡的岳和夫妇生了一个小孩,取名为飞,字鹏举(宋孝宗时追赠谥号为“武穆”,宋宁宗时追封为“鄂王”)。

岳飞从小家境贫寒,双亲虽皆忠厚良善之人,可一日三餐都难饱,更别说有余资供岳飞求学了(宋徽宗时北宋进入末代时期,徽宗赵佶是个有才华的艺术家却是个害苦治下百姓的愚昧皇帝,《水浒传》的故事写的也是发生于他治下的北宋,当时大部分国人的生活境况还不如岳家能有安定的居处呢,举家流离失所、道有饿殍、鬻儿卖女等人间惨事随处可见。另一方面,以赵佶为首的北宋权贵却日日笙歌、夜夜宴饮,帝都汴京城繁华无二,让昏眼迷离的赵佶觉得“天下皆如此繁华”)。

岳飞从小憨厚老实,渐长又孝顺懂事,知道父母不容易,小小年纪就开始帮家里干活。憨厚老实的人只是本性纯然,并不是不懂机变,如岳飞,没钱读书却知道躲到书塾门外偷听其他孩子念书,只要忙完手头的活,无论风雪、寒暑,皆会偷偷躲在门外听课。久而久之,书堂里的孩子学到的东西都没这个躲在屋外的岳鹏举学得好。

岳飞的好学和坚韧惊动了一位文武双全的侠士,他便是关中大侠周侗。周侗也是被附近的富户聘请过来的教师,只是他的教学比较特殊,如果他看不上的孩子,甭管给多少钱都不收,如果他看上的,一文不收并还提供食宿。

周侗知道岳飞躲在门外偷听他讲文演武,有心收他,却也想试试这个孩子的韧性,考察一番后觉得孺子可教,便把毕生的文韬武略倾囊相授于岳飞。

岳飞成长的同时也是北宋渐进衰亡的时期,东北女真族的崛起成立了金国,金国灭了没落的辽国,北宋本与金人合作共同灭辽,结果打不过金人的辽人却轻轻松松的就打败了兵员众多的宋人。金人灭辽后看到北宋的昏昧可欺,也不再跟你讲什么盟友关系,直接抄刀子就冲进了宋境,并迅速打入宋都汴京(今开封附近),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那一年是公元年,北宋年号是靖康二年,北宋亡,赵室宗亲大部分被金人俘虏到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去感受冬日的“寒流”,宋人称那一年为“靖康之变”、“靖康之耻”(《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给郭靖、杨康命名为靖、康,就是要他们勿忘“靖康耻”)。

国家大变的同时,岳飞已经参军好几年,由于屡立战功已经成为一方偏将,却因为做了除暴安良的侠义行为,把强抢良家妇女的恶霸权贵砍了头,差点被军法处斩,幸亏老将宗泽力保,准其将功折罪,免除一死。

宋徽宗有一个儿子叫赵构,逃到南方成立了历史上称为南宋的偏安朝廷。

赵构就是宋高宗,他逃到南方后正和妃子亲密,太监忽然慌张跑进来报告金人杀过来了,赵构一个惊吓导致了后来的生育困难(后来赵构的皇位传给的是养子赵昚,即宋孝宗,而赵昚这一系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赵构和他爸赵佶都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后人,赵光义是赵匡胤的弟弟,传闻赵光义是杀了自己的哥哥赵匡胤后当上的皇帝,“烛光斧影”就是这个传闻来的。当然,都是传闻,正史是不会记载的。所以,北宋除了宋太祖其他皇帝都是宋太宗支系的子孙后代,南宋因为除了赵构逃出来,其他宋太宗的子孙后代都让金人掳到东北去了,非死即囚,赵构又因为惊吓伤到身体没法生育,所以后来养子只能从宋太祖的支系中找,整个南宋时期除了宋高宗赵构外其他皇帝都是宋太祖的子孙后代)。

赵构被金人吓成惊弓之鸟,其实南宋初立那几年,金人因为对北中国实行的政策是杀、抢原则,统治极为困难,各地起义反抗不断;另一个是金人早期的创业精神也锐减了,抢的东西多了开始提倡享受生活,所以再打仗就不如早期一穷二白的狠劲了。

相对应地南宋政权,虽然在南方还没站稳脚跟,但终宋一代对读书人的待遇还是比较高的,当时的读书人就是所谓的笔杆子、宣传机构,即使老百姓受赵宋的鸟气很深,也容易被笔杆子们引导到更高级的民族气节中,所以能“人心不死,人心思宋”;另一方面,宋在抵抗金的这些年中渐渐出现了一帮真刀真枪不怕死又有智谋的战将,除了岳飞,像宗泽、韩世宗、刘琦、吴玠、吴璘等与金人对阵都是赢多输少。

是以,南宋在人心、武力上已经具备收复北中国的优势。这也是岳飞一直心心念念的“直捣黄龙”,同时,岳飞也是第一个能实现的南宋名将。

不得不说,前期赵构是极为重爱和欣赏岳飞的。岳飞在当时诸将中,年纪最轻,地位本在诸大将之下,却因受赵构的赏识也兼战无不胜的过往,权实名望都迅速盖过诸大将,赵构对他下的褒奖制词都有“身先百战之锋,气盖万夫之敌。机权果达,谋成而动则有功;威信著明,师行而耕者不变。”说岳飞不光打仗厉害,有勇有谋,战无不胜,还能保证大军行到处不侵害、不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事实也确是如此,甭管是正史记载还是笔记传奇小说的神化,岳武穆就是有如此本事,千古往来,战无不胜的战神不少,但做到行军所过处不扰民的战神还真不多。

随着战功的积累,职位的升高,岳飞终于有收复中原旧都的机会,带军一路大胜的迫近旧都汴京城。

当时受尽奴役的北中国百姓一听到“岳家军”的旗号即将过境都是欢声雷动,金人一听到“岳家军”迫近都是提前逃亡,颇有点北宋灭亡前的倒转感觉。据说黄河以北已有两百万志士摩拳擦掌地等着“岳家军”的到来,想加入“岳家军”一起赶走金国人。

后来,大部分人都知道的,十二道金牌急令岳家军班师回朝,岳武穆仰天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再后来,大部分国人都知道,秦桧“莫须有”(有可能的意思)三字,偷偷把岳飞刺杀于牢狱之中。这一年,是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年1月27日),岳飞时年39岁。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班师回朝和被冤杀后,近千年来很多无识之辈都会对岳飞评论“愚忠”。(惭愧的很,本人当年就是这么一个“无知无识”之人)

下面我要说的就是岳飞不光不是“愚忠”,而且是真正的、千古难遇的、伟大又智勇双全的战神,说他“愚忠”的,对兵法、历史都是无知之徒,徒有“马后炮”的一时嘴快而已(我本人当年就是一位如此之人)。而且这个想法的转变,绝对不是因为看了本书才转变的,而是之前已因多看了几遍《孙子兵法》后就开始转变了。

二、

先从兵法说(这只是“纸上谈兵”,真正打起仗来,比这难无数倍)。

《孙子兵法》十三篇,第一篇讲“计”,第二篇就讲“作战”,一般安排在前面的都是特别重要的基本环节,由此可见兵圣孙武子对“作战”一环的重视。可“作战”主要讲什么?翻开兵法,原文就是“用兵之法……带甲十万……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带兵打仗,打的是什么?打的是后面的粮食供应、物质供应、武器供应、车马供应……日费千金,所以,当代有一句话叫“战争,打的是经济”,家底不够厚,就别瞎惹事。

“作战篇”通篇主要讲的都是做好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岳飞作为一代名将,这点道理他不懂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句《孙子兵法》里的老话岳飞不懂吗?他对《孙子兵法》都已经滚瓜烂熟了,而且之前他违抗上头的错误命令取得的胜利也不是一次两次的,这次怎么就会不敢违抗?

但,这次若违抗,后勤保障怎么来?底下十几万大军和黄河北等待的两百万志士不用吃饭?吃不饱肚子的士兵又如何继续打仗?那,学金人、盗匪一样,抢老百姓的粮食?莫说老百姓也没有余粮,就是有,真靠抢的话那收复失地和不收复失地又有何意义了?

除了后勤,当时赵构已经把其它几路大军撤回南方,剩下岳飞一路大军已经是孤军深入,稍有不慎,很容易被反包围,即使打下汴京城,赵构也不会派兵支援,岳飞再能打,疲兵、劳兵、饥兵又能支撑多久?

有说,反了赵宋,自立旗帜,抗金又抗宋。这个不是不可以有,但在当时的环境下不仅仅是岳飞忠信的个人问题,还有大环境就不适合。孔夫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当时可不像现在有民主、自由的思想,有的都是忠君的思想,更兼笔杆子、宣传机构都在读书人手上,反了赵宋只会让内部更加分裂,内部一乱更容易被外部趁火打劫、趁虚而入(当年,国共两党打得水火不容,一遇到抗日的民族大义,双方不光得合作,同时也都不敢在“名声”上落下破坏团结的把柄)。

还有一点,赵构的“金牌”其实相当于“尚方宝剑”,是有先斩后奏的权力的,持有金牌的信使当然不敢随意斩杀岳飞,可连下十二道金牌,非得把大好形势白白浪费,赵构想苟且偷安的决心可见一斑。

说岳飞不太懂政治或许没错,但说他的忠是“愚”委实有点看轻战神的智商了。岳飞当时想的先撤回去,也是不会想到一回来就会被“冤杀”,他想的是赵构毕竟对自己有知遇之恩不会对自己怎么样,自己还打算回去后先保存精锐部队,同时积极做好后勤的基础,等待再次举兵北伐可以一鼓作气的取得成功。另外他想金人也还在北方虎视眈眈,总不可能飞鸟还没尽就良弓藏,敌国还没破就谋臣亡吧?可赵构就是能做出这事来,这就叫“自毁长城”。

历史上说害死岳飞的是秦桧,可我一直觉得秦桧就是一张挡箭牌,真正幕后黑手就是赵构。现在也不是封建时代了,秦桧该批,赵构更该批。皇帝也是常人,做了恶毒、愚昧的事一样得批。岳飞墓前现在跪着四樽像,分别是秦桧、王氏(秦桧的妻子,史无正名记载)、张俊(同时代还有一个张浚的抗金名将,莫要混同)、万俟卨(读音“莫奇谢”,他不是姓万,是姓“万俟”,这是一个复姓),其实,把赵构的跪像也放进去才对,现在也不是皇帝为大的时代了,皇帝也是常人,为什么他做错了就能比大臣做错后要得到更多谅解和更优待遇?

再说点题外话,初中时看二月河写的历史小说《康熙大帝》(陈道明主演康熙的电视剧《康熙王朝》就是根据二月河的历史小说改编的)。其中有一个细节,讲到清廷想在“文武二道”上各立一位圣人以供天下人祭祀礼仰,“文道”方面毫无争议的就定为孔子,“武道”方面大臣们给康熙提供了三位备选名单,分别是春秋时期帮助吴国称霸的功臣伍子胥、三国时期的关羽,还有就是岳飞。康熙仔细权衡,伍子胥把杀父仇人、也是自己故国的楚王都开棺鞭尸了,这个行为没法鼓励忠心,虽然他最后也忠死于吴国,可还是不能定为效仿的武神。关羽打仗方面实在比不过伍子胥和岳飞。岳飞,智信仁勇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神,忠君爱国,呵护百姓,简直是完美的化身,康熙大笔正要钦点岳飞为武道圣人,陡然一个机灵,想起了岳飞是“抗金名将”,金人是女真族,满族人也是女真族的后代,努尔哈赤举兵反明的时候国号也是“金”(史称“后金”),后来他儿子皇太极才把金的国号改为“清”,所以,金、清本就是同一个民族的国号,如果钦点“抗金”的岳飞为武道代表,岂不是提倡汉族人反抗清统治?于是,康熙改把关羽钦点为武道圣人。

关云长忠义传千秋,这点是值得钦佩的。但他有点高傲过度,容易刚愎自用,最后也是因为刚愎自用的性格而败。

岳武穆真的是近乎“完美”,除了部分后人误会他为“愚忠”外,真是挑不出一点毛病来。为人、为将,盖世无双。自己武力超强,打起仗来又智谋超群,更加爱民、爱兵如子,从谏如流。秦桧为什么只能靠“莫须有”三字冤杀他,因为岳武穆治下的几十万大军尽然只有两个能被收买的叛徒,而这两个还都是因为自己犯过错被惩罚后怀恨在心的,更可敬的是其中一个最后受不住良心谴责,当堂翻供指出是自己受了收买来诬陷岳飞的,震惊所有人。由此也可见岳飞平时的为人是多得人心了。

公道自在人心!

同时,秦桧因为害死岳飞后,内心长自不安,不许听到任何人议论他,为了控制言论,连“秦”字都不许百姓提,同时,他也害怕“岳”字,把当时的“岳阳”都改为纯州。岳飞被冤杀了,可秦桧和赵构还是安安稳稳的死去的,不禁让人感叹:好人又何来好报?恶人又何来恶报?

仰天长叹“公道何在?”

后来,明代的大儒王阳明说了一句“致良知”,好人不一定有好报,恶人不一定有恶报,但,恶人良知没有了,内心多少会受煎熬的。如秦桧控制言论和改地名正说明自己心里有鬼,睡不好觉!赵构也一样,还活着就把皇位传给养子赵昚,自己做太上皇去,据说也是天天睡不好觉!就是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睡不好的?不过,他应该是自觉愧对岳飞的,因为,赵昚即位第二个月就恢复岳飞官位,以礼厚葬,这些做法,应该也是赵构间接默认的,毕竟赵构还活着,赵昚是宋孝宗,以孝出名的皇帝,如果赵构没点头他不会去忤逆养父的做法。

再叹,公道自在后世明白人的心里!(像本人以前不了解史实的那种无知无识的瞎评论,该叫“糊涂人”)

三、

还珠楼主是民国时期写武侠小说的大宗师,本书自然而然的伴有一些“武侠、传奇”的元素,不过本书主要依据的是正史《宋史·岳飞列传》而作,书中的主要内容都是以历史事实为本而展开的,情节即惊心动魄又令人热血沸腾、感奋不已,文字又属名家大师的笔法,洗练脱俗、大气简洁。

下面有一些涉及兵法、机变的语句,可堪一读。

“阵而后战,兵之常法。但是运用之妙,最重灵巧,千万拘泥不得。”

“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

“自来从善政之后为善政难,从暴政之后为善政易。”

“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做什么事,不能一概而论。”

“用兵之道最重审机应变,知己知彼,丝毫疏忽不得。”

“因为兵数越多越难带领,能胜而不能败。遇到敌人偷袭,或是遇见劲敌勇将突来冲杀,一个抵挡不住,不管他是多少万人,决不能都涌上前。只被冲破一个紧要所在,便难免牵一发而动全身,减低了全军的斗志了。”

“自来安内才能攘外,足食才可足兵。”

另有岳飞两首词作,《满江红》都听闻过,还有一首《小重山》听闻较少,兹录在此。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菊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蛩:音读“穷”)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