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因为存在的时间太短,所以在文学上并没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_zx/dcgvy80/
《史记》和《汉书》秦代因为存在的时间太短,所以在文学上并没有取得大的成就。散文方面,只有《吕氏春秋》和《谏逐客书》影响较大。汉代的散文远比秦代散文成就突出,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另一个繁荣期,不仅政论散文发展迅速,历史散文也蓬勃发展,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及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西汉在散文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有贾谊、晁错、司马迁、刘安和刘向等人。成就最高的散文家是司马迁。司马迁(前?—?),字子长,其生卒年和出生地在学术界一直存有争论。他出生在一个史官家庭,他的父亲司马谈曾任太史令。司马迁受家庭的影响,自幼喜欢读书,10岁就开始读用先秦古文字写成的文献,儒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都是他的老师。在他继父亲职位任太史令的时候,他更是利用一切机会广泛阅读。除了从书本学习知识以外,20岁的司马迁还曾亲身到各地漫游,实地考察访问,搜集资料,求证史书记载和历史传说的真伪。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一直想编写一部包括战国到秦汉历史的通史,但可惜的是,他这个修订史书的心愿一直到死也没有能完成,于是他将希望寄托在司马迁身上,临死前嘱咐司马迁不要忘记。司马迁接受了父亲的嘱咐,决定开始修史。从公元前年开始,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史记》)的写作。公元前98年,司马迁为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惹恼了汉武帝,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李陵之祸给司马迁的心理带来了极大的影响,虽然他忍受着这个奇耻大辱,出狱后继续写作,但他的写史动机已从一开始的总结历史、颂扬圣君贤臣的功德变成了借写史书来抒发自己的愤懑不平,即从润色鸿业变成了发愤著书。到公元前91年,《史记》的写作基本完成。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元狩元年三千年的历史。虽然《史记》在许多方面借鉴和继承了先秦散文的写作风格,但司马迁在创作时就抱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的宗旨,所以全书的体例和以往的历史散文不同。它不是《春秋》那样的编年体,也不是《国语》那样以国别来写成的史书,而是由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组成,共篇。其中本纪主要以年月为序记载帝王的言行事迹,时代越远的,记载越简单,时代越近的,记载越详细。世家主要记载王侯贵族之家的事情;列传主要记载不同阶层的重要人物,有一人一传,有多人合传,还有同一类人物归入一个列传的,如儒林列传、循吏列传、酷吏列传等;书记载礼乐、经济、文化、天文、历法等典章制度方面的内容;表是各个历史时期帝王诸侯国间的简单大事记。作为纪传体史书,本纪是全书的纲领,其他如世家、列传、书、表都以本纪为中心展开。这种以人物为中心的体例是司马迁的首创,全书中最有文学价值的部分也正是人物传记。司马迁以神来之笔创作了这部历史散文《史记》,他在展示人物活动的同时再现了三千年的历史,但全书中有着作者自己身世之感的寄托,所以在人物传记的编排上,作者巧用匠心,既尊重历史事实,又有自己对事情前后因果关系所作的思索,同时又隐藏着自己的情感和评判。如项羽被司马迁归入本纪,一代儒学宗师孔子、农民起义领袖陈涉被归入世家,而且许多下层人物也被司马迁写进了书里。《史记》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互见法,即将一个人物的主要特征放在他的传记中,但在别人的传记中也有对这个人物其他方面的性格特征的介绍,所以必须将人物的相关传记放在一起阅读才能真正全面了解这个人的性格。因为作者广泛阅读各种文献,又多方面收集材料,除了去实地调查外,还和不同阶层的人物进行接触,所以《史记》的材料来源是丰富而且真实的。《史记》传记中的人物广泛,形象生动。书中有四千多个人物,帝王将相、布衣小民、诸子百家、刺客游侠等都有所涉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个性突出,人物之间绝不雷同。作为我国史传文学的杰作、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史记》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一方面,后世的历史学家和散文学家都纷纷学习它的写作技巧、风格等,纪传体通史这一体例也成为后世史书惯用的体例;另一方面,《史记》作者“发愤著书”的精神和书中人物的人格魅力鼓舞了后代的作家,而且《史记》中的不少故事也成为了后代小说、戏剧等的素材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