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怎么样 https://m.39.net/pf/a_5131644.html如果说逻辑流小众,可它“占用”了所有推理小说最核心的元素“逻辑”,想来应该是名门正派历史悠久,且这么多人把“心目中最好的推理小说”这一票,投给了《X的悲剧》这样一本逻辑流名作。可说它大众吧,似乎在推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它都不是最火热的流派,专门创作逻辑流推理的作家也绝算不上多。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逻辑流——这个似乎有点曲高和寡,但又贯穿整个推理史始终的流派。起源:短篇时代首先,推理小说还是小说,那么最好的推理小说,一定是最好的小说吗?肯定不是。所有的推理小说,源头都是美国作家爱伦·坡的那五个短篇。年的《莫格街凶杀案》是史上第一篇推理小说,尽管当时还没有“推理小说”这一概念。《莫格街凶杀案》是典型的密室杀人,它影响了后世那些专攻“不可能犯罪”的诡计流作品,虽然通过奇怪现场,进行逻辑分析,最后抓到凶手的整个过程不可谓不逻辑,但我们依然不能就把它当成逻辑流推理的鼻祖来看待。《莫格街凶杀案》,作者:[美]爱伦?坡,译者:赵苏苏,出版社:群众出版社,年1月。因为逻辑是所有推理作品中一定会有的,而判断一部推理作品是否是“逻辑流”,看的是它最重要的阅读乐趣在哪里。Who(谁)、How(怎样)、Why(为什么)——如果说推理小说的阅读乐趣有三原色,那么这就是它的三原色,分别代表了三种最常见的推理小说阅读乐趣。Who(谁),即意外凶手。阿加莎·克里斯蒂最著名的那些作品,走的就是意外凶手的路线。诸位可以回忆一下,当我们提到《东方快车谋杀案》《罗杰疑案》《ABC谋杀案》这些作品的时候,是不是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没想到凶手竟是ta”?《东方快车谋杀案》剧照。How(怎样),即意外手法。同为黄金时代三大家,约翰·迪克森·卡尔的作品当数这一审美体系下的王者。他所有的作品重点都在不可能犯罪的手法上,整本书要讨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凶手是如何办到的”。Why(为什么),即意外动机。在黄金时代,动机多少仍算是推理小说的附属品,如阿加莎、卡尔等人的作品中,谋杀动机无外乎经济纠纷和爱恨情仇,不会有太多意外之感。但到了社会派大行其道的时代,谋杀动机便站到了台前,松本清张、东野圭吾等人的作品之所以让人后劲十足,原因也在于此。读者会通过他们的故事,去思考人生中一次次选择和无奈。以上三种,已经包含几乎所有推理小说的阅读乐趣了,那么逻辑流呢?根据日本评论家饭城勇三的说法,以奎因为代表的逻辑流,追求的并不是“意外的真相”,而是“意外的推理”。我认为这句话有一定道理,但有点为了突显逻辑的重要性,而刻意压低逻辑流推理其余的乐趣。逻辑流是意外的推理没错,但并不和意外的真相矛盾。很简单的例子,《X的悲剧》中的侦探确实奉献了独特而精彩的推理过程,但他的真凶身份难道就不意外吗?《埃勒里·奎因论》,作者:[日]饭城勇三,译者:张舟,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年1月。所以,如果要给逻辑流作品的阅读乐趣下一个定义,我认为饭城勇三在《埃勒里·奎因论》中另外一个观点要更加恰当。他说:奎因“国名系列”中的挑战,并不是“你能推理出事件的真相吗”,而是“你能做出与侦探同样的推理吗”。简而言之,逻辑流作品不是填空题,是问答题。你不能靠猜直接填写答案,而是要给出解答的完整过程。以这个定义去回顾爱伦·坡的五篇小说,我们可以找到的源头是年的《玛丽·罗热疑案》。玛丽·罗热是巴黎一家香料店的店员,因为过人的姿色和风流韵事,在巴黎小有名气。这样一位美丽女子的突然失踪,引起了巴黎人民的热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