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被删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提起中国名著,很多人第一印象想到的应该是“四大名著”。其实,建国之前,“四大名著”之说并不存在,更流行的是“六大名著”的说法。它们分别包括《儒林外史》、《西游记》、《水浒传》、《石头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和《聊斋异志》。建国之后,由于种种原因和教育理念的需要,“六大名著”被删为“四大名著”。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入,“六大名著”说法也在被改编之后就消失于历史河流。比起“四大名著”,《儒林外史》和《聊斋异志》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艺术价值,一点儿也不亚于它们。那么,“六大名著”为什么变成“四大名著”?《儒林外史》和《聊斋异志》又有哪些价值?文化繁荣下的“六大名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一中国文学艺术文化发展脉络相当清晰,之所以有如今的文化大繁荣和得到众多古典名著,必须归功于这年。文化发展的背后是经济大繁荣,南北朝之后,中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全国各民族之间及各地方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使诗、词、曲和小说兴盛起来并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到明清时期,诗、词、曲被很好地综合到一起,不过也逐渐地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同时发展起来的小说,类型共有笔记体、传奇体、话本体、章回体等,其中的种类还有情感、神话和历史演义等。清朝时,曹雪芹的《红楼梦》(原称《石头记》)被称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此后再无人可以超越。元末明初是中国小说兴起的开始,当时有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王侪、沈采、苏复之等,他们有的是小说的奠基者,有的是开拓者,各自形成不同的门派与风格,对清朝时期的小说以及现代小说有着深刻影响。其中,影响最深远的当属吴承恩、施耐庵和罗贯中,他们分别或合作著作的《西游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独占“四大名著”的3/4,让清朝时期才有曹雪芹的一个《红楼梦》挤进去。不过,新中国建立前,被排列起来的名著并非”“四大名著”,而是“六大名著”。清代两位作家吴敬梓和蒲松龄分别著作的《儒林外史》和《聊斋异志》也名列其中,明清两代的名著在此也算得上是1:1的比例。那么,建国之后为什么要打破这一个平衡?让清代只有一本小说列入名著排列中?“六大名著”变成“四大名著”国家要稳定和发展,除国家机器维持正常运转之外,思想和价值观是极其重要的,它既能让一个国家一夜之间诞生,也可以让一个国家和民族悄无声息地灭亡。所以,不注重思想和价值观等文化所带来的改变力量,中国将失去方向及永远无法获得发展、稳定与繁荣。苏联解体之前,中国尚未预料到以文化为软实力的战争所带来的威力,不过却提前预知它的到来会给一个国家带来怎样的改变。所以,建国初期,国家尤为注重健康思想的塑造与培养。当时中国的文盲比例是70%,这一背景之下,扫盲才是国家需要解决的第1个问题。那么,读什么书籍合适呢?《资治通鉴》、《史记》等过于复杂,“四书五经”又不适合国家和民族发展,只能当做传统文化来继承。所以,在明清时期被称为“不入流”的“六大名著”很快就被盯上,它们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道理、具备很高的文学价值,更重要的是通俗易懂,能为许多人所接受。在排版时,相关的出版社才突然发现,当时的资源并不能满足“六大名著”的全部出版,必须要对其进行一个取舍,一些书籍可以提前出版,一些只能等到后来再补上去。那么,哪些书该提前出版?哪些往后再补上?出版社对“六大名著”进行调研,发现《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和《红楼梦》受喜欢的程度更高,《聊斋异志》和《儒林外史》的知名度要低一些,最喜欢的程度也没有前4本的高。所以出版社决定,先出版受喜欢程度比较高的前4本,后面两本等到资源满足后再出版。就这样,受欢迎的4本书详尽问世。不过令出版社没有想到的是,国人的观念由此形成“四大名著”的认知,而不是建国以前的“六大名著”。虽然《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后来及时补上去,但永远也挤不入名著行列中,“六大名著”也因此而沦为“四大名著”,不免让人有一些痛惜。经这一轮的“淘汰”,《儒林外史》和《聊斋志异》在民众的心中知名度更低。那么,它们真的不行吗?被排除在外的“两大名著”依然有价值《儒林外史》和《聊斋异志》在小说史和艺术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打破了章回体小说的传统写法,以独特的独立小故事形成整体小说,对整个小说史的发展有着深刻意义。《儒林外史》被称为中国古代讽刺小说之最,后来出现的各类小说都无法与其比拟,所以一直是讽刺文学中的标杆。就本质而言,它属于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笔锋犀利,用非常独特的角度和语言讽刺八股取士制度下的众多儒生,据描述他们活在制度下的悲惨人生,也将儒家提倡理念与现实不符进行比较和讽刺。一些人口中仁义道德,所做的事却是龌龊之一,可谓是讲着响亮的口号,却做着最廉价的事。所以,普通故事之下,人们总是对吴敬梓塑造起来的人物印象深刻。每月读完一个故事,都会有一个新的感悟。其中最经典的莫过于《范进中举》,它对鲁迅的影响非常深,被鲁迅高度评价。此外,还被录入到语文教材中,经典之处不言而明。说起《聊斋志异》,许多人也许想到的是鬼怪异志。不过,作者蒲松龄只不过是借着怪异的手段和现象去表达一些理念而已。其中不乏有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如《聂小倩》中的聂小倩和宁采臣的爱情故事。他们打破人妖界限,触犯“天规”的走到一起。看起来相当诡异,其实所打破的天规不仅有世俗的规则,还有那一层让各阶层之间永远不能翻身的封建枷锁。聂小倩和宁采臣之间的爱是处于内心最深处的互相欣赏,但却不得不被外界的压力所排挤和打压。还好在蒲松龄给出一个很好的结果,不然也不会那么经典。如此高超的艺术手法和文学价值却被时代所淘汰,《聊斋异志》和《儒林外史》被排挤的确让人感到惋惜。结语之所以说中华文化博大,是因为众多的经典著作就如一块丰富的宝藏矿一样,让后人怎么也挖不完。除去四书五经传统地给人讲道理,众多的中国古典小说也能够教会人们如何做人,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清楚的意识到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采用何种方法去处理。比如,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固然概括性很高,但阅读《水浒传》后就知道,但凡“出来混的,总有一天要还”。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