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小说车胤中

APP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93.html
祭祀完后,有身份的里中长老一起饮酒作乐,坐主位。其他里中百姓坐堂下,也很开心。自然要请赵掾说几句,他想了想,从供案上捏起一个梨子,说:“这个李子是哪里摘的?”有个乡民站起来:“我家屋后结的,是我小时候亲自选的李树苗,记得还是儿童时,我跟着父亲去陈县赶集,我苦苦求他买。当时他还不肯呢,说没那么多钱糟蹋。果树种了不知哪年能结果,结了果子也会被人偷。我说种在院子里,我天天守着,他没柰何,终于答应。种了十来年,才开始结果,我父亲都没活到吃它那天。现在三十年过去了,好像到了它的壮年期,越结越多。”赵掾道:“不错。这李子个头倒不大,我记得城壕边有一株大李树,那个结的果子比这大。”众人哄笑:“那个李子大是大,可都是苦的。”赵掾说:“你们怎么知道是苦的?”“我们尝过呀。”“对。不过世上专有一些聪明人,不尝都知道是苦的。”众人道:“不会吧。”“有的。我今天就给你们讲一个,本朝渡江前,有一个大人物叫王戎,家世清贵,他自己也做过大官,最高做到宰相。事情发生在他七岁那年。有一天,他和几个小伙伴出门游玩,看见道路边的李树上,结着很多的大果子,把枝条都压弯了。小伙伴们看见之后,非常激动,撒开腿就跑过去,一骨碌往树上爬,抢着摘果子,他却纹丝不动。有人问为什么,他说:‘这棵树长在路边,结了这么多的果实,却没有人摘,一定是很苦的李子。’那些抢着摘了李子的人往嘴里一塞,个个龇牙咧嘴,苦得不行,于是对王戎佩服得不得了。”众人啧啧称叹:“做过宰相的贵人,就是比我们这帮乡巴佬聪明啊。”赵掾道:“那可不。这位王宰相可不是普通的高官,还是一位名士。这世上高官易得,名士难求啊。当时跟他齐名的共有七人,喜欢在山阳县的竹林里聚会,饮酒作诗,号称竹林七贤。还经常服用一种叫做五石散的药,服了这种药啊,干那事就很强。那事,懂吧。除此之外,还会觉得身轻如燕,快乐得不行。但是啊,这种要得用肉镇着,每天至少三斤牛肉,吃不起的人,是没资格服药的。否则七窍流血,死翘翘。”众人一阵惊叹:“我们吃不起,赵掾,但你吃得起,你为什么不服?”赵掾说:“我也不敢服。每天三斤牛肉,我勉强能应付。但这还不够,吃了这个药啊,全身发热,面色赤红,就必须吃冷的,冷菜冷酒冷瓜果,洗冷水澡,冬日还好办,夏天要随时去井里打水洗澡,冰镇酒菜,尤其瓜果,冬天哪有,但有钱人可以暗火大棚种瓜,冬天也能吃上。搞这么多的事,家里非得有一群仆人随时侍候着不可吧?吃完冷酒冷瓜果,还必须快步行走,叫做行散,才能把药力压下去。半夜发热,半夜也要起来。这些名士家里都有庄园,把仆人叫起来,在自家庄园绕着走就行了。我们编户齐民,晚上宵禁,能去哪行散?走到街上被兵士拿住,怕不打个半死。就算没拿住打一顿,早上哪还有精力坐曹治事,放牛养猪?这就不是我们一般人人能享受的快乐。”众人道:“西辛里的张酱翁有钱,他开酱坊的,家产万金,城外还有大庄园。”赵掾不屑道:“他,一个土财主,想得美。除了吃药,还必须写诗,不会写诗,你绕着庄园跑什么跑,岂不是心智失常?写了诗,这才是雅事。所以服用五石散的人,都是要会写诗的,不会写诗,别说什么张酱翁,再大的官,人家都不带你玩。这才叫名士。他们啊,总有一些与众不同的特性,这位王宰相的特性,就是显得有些吝啬,经常与夫人亲手拿着算筹计算财产,忙得寝食俱废。另外,他自己家中也种了一棵很好的李树,每年结很多果子,特别甜。每次李子熟了,他都舍不得吃,吩咐仆人拿到市场上卖。但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每颗李子的果核都钻一个洞。这样即使别人买了李子,那个核也不能发芽了。”众人当即哄笑:“这等不算名士,我要是有能结好果子的李树,多半也会这样,谁不爱财。”赵掾惊讶道:“你们——,嗨,别拿你们来比。你们这些人,大多家无一年之储,碰上荒年就要挨饿,贪财一些可以理解。人家可是家世清贵,庄园数百顷,奴仆成群,一年的收成,十年都饿不着,干嘛还这么爱钱?就好比一个人重三百斤,却天天抱怨自己太瘦,这才叫名士风范。他有个女儿出嫁时,他舍不得送多少嫁妆,女儿为了多些嫁妆体面,特意向他借了数万钱,以为毕竟是嫡亲父女,难不成父亲最终会向自家讨还?就很久没有提还钱的事。后来有一次回娘家,发现父亲脸色很难看,好像得了痨病好久,话都懒得说一句,母亲暗示她:‘你父亲的为人,你也不是不知道。’她一听懂了,赶紧咬牙还钱。王戎一拿到钱,马上笑逐颜开,脸色也红润了,亲情又回来了。”众人大乐:“若我的女儿出嫁,向我借了钱不还,我恐怕不仅仅是脸色难看而已,多半气得直接跳进棺材了。”赵掾哭笑不得:“去去去,懒得跟你们这些俗人说。”众人道:“实在不见得名士比我等高明。”正在欢乐之际,小张又站起来了,说:“赵掾,你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有点假呀。”赵掾问:“又是你,这都是书上记的,怎能有假。”小张说:“写书的人惯会拍马屁,当不得真。这王戎既然家世清贵,跟他玩的小孩子也不一般人家的,肯定也非富即贵。不是沛国桓氏、颍川荀氏,就是东海卫氏、弘农杨氏,对不对?”赵掾说:“那,可能是吧。”小张道:“这就对了。既然都是名族之家的孩子,怎么就比他笨那么多?这是其一。其二,您刚才说他自己家里种了好李树,说明他对李树有些研究,识得品种而已,而不是他自己吹的聪明。第三,钻李核的事听着好听,却不符合常理。好好的李子,平时去卖,哪怕磕破一点点皮都很心疼。磕破了就容易烂,卖不出价。他却特意每个李子都用锥子去钻一个洞,还怎么卖?李子核那么小那么硬,也不好钻啊。我看啊,这些多半都是编的。”赵掾面向大家:“这竖子又来抬杠,我懒得理你。本来还有几个故事要讲的,现在不想讲了。”说着就走下坛去。众人挽留不住,有人就骂小张:“这竖子竟是多事,莫不是讨打。”场地沉默了一会,忽然一个青壮后生上去,掀起一个草席,裹在小张头上,随即其他人拥上来,七手八脚,把小张揍了一顿。小张被打了好多下,挣脱后看,也不知道是谁打的,只见一群青壮在旁边自己笑谈,若无其事一般。总不能上前随便找一个人打,只好气得发抖,破口叫骂,却没人搭理他,闷闷地回家。老婆见了大惊,得知原因哭道:“你呀,总有一天,这张嘴会把你害死。这次挨打还是轻的。”小张怒道:“下次我随身带着刀,谁要是再暗算老子,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提了磨石去井栏边,故意把刀磨得嚯嚯响,但也蔫了好几天。好在他性格天生率直,没多久又恢复了,依旧管不住自己的嘴。有一次和人口角,对方笑他:“你这竖子,记不住打,改天只怕又吃一顿。”小张大怒,拔出书刀冲过去,那人抱头鼠窜,在街边绊了个大跟斗,额头顿时肿起大坨。小张嘲笑道:“那些畜生动了爷爷,却不敢认,也就是孬种。有种光明正大,跟爷爷单打独斗。”小张家在乡里也不是单族,亲兄弟族兄弟有十几个,稀稀拉拉地也闻声过来看,说:“大丈夫敢作敢当,谁打了我家兄弟就出来认,暗算人不是好汉。”最终没人出来认领。日子一天天过去,很快又是一年秋天,赵掾突然带着几个乡吏敲锣打鼓下来,说有大喜事。咚咚,咣咣,西辛里的车胤被举为孝廉啦,咚咚,咣咣,本县的无上荣耀哦。咚咚,咣咣。大家都交头接耳:“车家的那竖子是吧,见过的呀,没发现什么出奇的呀,怎么就举孝廉了。”赵掾用便面指着他们说:“别乱说话。没什么出奇?车孝廉的事迹都传到皇帝陛下耳朵里了,这会三公府一起下了辟书,要征他去建业呢。尔等今后只能叫车孝廉,叫错惹了麻烦,别怪我们在公门的不讲乡党情面。”众人赶紧捂住嘴,但还是迷惑。经过赵掾一番讲解,才终于知道,原来车胤家很贫穷,买不起灯油。夏天的时候,就用白色丝囊装着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阅读。夜以继日,读遍了儒家经典,就此震动了朝廷。大家顿时啧啧称叹:“这孩子咋想到的?真是太聪明了,平时愣看不出来呢。”又纷纷嘲笑自家的孩子,“听见没有,不是咱家没条件让你读书。看看人家车孝廉,家里还不是穷,还不是没条件?没条件可以自己创造条件。抓萤火虫照着看书,人家能想到,你为啥就想不到。”大多数子弟都讪笑着,自觉地去砍柴喂猪,也有几个不服气的,说:“车家现在虽然败落,但他爷爷就当过太守,他爸爸去世前,也是郡主簿。您老当过啥呢?”父老们就气得发抖,大呼忤逆,捡起一根柴火就追上去打。于是这年秋社的时候,这事成了一个重大议题。里长首先发表讲话,说:“人家西辛里出了一个孝廉,咱们东辛里说话也有几个殷实人家,却啥也没捞着。本来我们和西辛里都是平等的里,现在不一样了。这些天,西辛里的里门前正在建阙楼呢,还是郡少府支出费用,好大的阙楼啊,里名也要改,叫‘孝廉里’,人家不跟咱混了。以后车马路过孝廉里的大阙楼,都要下来步行,以示尊敬。什么时候我们东辛里也能出一个孝廉?最好比孝廉还高级,出个‘秀才’,出个‘有道’,将来改叫‘秀才里’‘有道里’,彻底打败他们。但怎么才能做到,还得请赵掾帮我们做个指导。”赵掾上去,清清嗓子,道:“里长刚才这个讲话很有意义,我们东辛里要奋发呀。”有人吹捧道:“我们东辛里有赵掾,怕也不比车孝廉差。”(待续)风流天下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