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蔚州传奇第十三章上

蔚州传奇

作者/任建国朗读/浅笑盈盈

出品/诵读乐园

《蔚州传奇》全书内容提要:

假如你有缘读到这部书

那即是一次蔚州自然风光的漫游

也是一次蔚州民俗掌故的领略

更是一次蔚州历史文化的寻根之旅

第十三章东行路上象枢卖弄蔚州八景(上)

正是小满时节,就是在这荒僻的塞外蔚州也已是‘当严劲而葱倩,承和煦而芬腴’了。天色亮的早,人也就起得早,熹微中,城墙上的雉堞锯齿般刚一划破浓稠的夜幕,钟鼓楼上悠扬的报时钟声便引来了街巷里的嘈杂。水桶在扁担钩上的吱吱声和着豆腐坊里磨豆腐的驴叫声,与远远近近的狗吠鸡鸣声交织在一起,共同唤醒了这座古老州城的黎明。卯时刚过,两辆轿车和二十多匹坐骑从蔚州城东门出来,经护城河吊桥,穿过熙攘的东关大街,一路东行,向着小五台山金河寺的方向悠然地走着。

正是人间四月天,此时蔚州广袤的百里平川上,村堡庄寨,鳞次栉比,到处树木葱笼,草肥花放,阡陌纵横的田野里,牛耕驴叫,人来车往,一片劳作的繁忙景象。抬眼远眺,只见黛青色的山脉环抱四周,横亘绵延,东北方向的小五台山峰恋高耸,突兀挺拔。北面不远处的壶流河曲折宛转,碧波潋滟,在阳光的照耀下如一条舞动的白练,闪烁在绿草如茵的原野上。晴朗的苍穹,温暖的阳光,微拂的薰风,连绵的山脉,蜿蜒的河水,这一幅水软山温,清明隽秀的山水田园画卷,招惹得康熙在车棚里坐不住了,便下得车来,边走边啧啧称赞这乡野美景,魏象枢和高士奇几人也就跟着下了车,相随在康熙的左右缓步前行。这时,康熙看了一眼高士奇,说:“高老师,蔚州虽然地处关外边塞的苍凉之地,可眼前这田园山水美景倒与一首唐诗很相像,你说,是谁的诗哪?”

高士奇四下里望了望,又沉思片刻后,说:“当然是王右丞的《新晴野望》了!”

“是啊!很相像的嘛。”说着,康熙便随口朗诵了起来:

“新晴原野旷,

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

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

倾家事南亩。”

高士奇听了后感慨地说道:“东家日理万机记性竟是这般好,真是过目不忘啊!”

康熙嘻嘻一笑,说:“高老师过奖了。我也是艳羡你们满腹的学问才暗自发愤的,咱虽然不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起码也得是一个颜色吧,要不然怎么对得起你们这几位启蒙我的幼师哪!”接着又回过头来对魏象枢问道:“魏老先生,你说王维这首诗的意境怎么就和蔚州的景致这么相似呢?这好像就是写的这里呀!”

魏象枢说:“王维祖居是太原府祁县,也是北方人嘛,而他的大作向来讲究的是诗中有景,景中有诗,那他写起来其情其景自然与这里也就大同小异了。”

“哦!是这样吗?”康熙征询地问道。

见康熙有点狐疑的意味,魏象枢又说:“东家要是不信,那就等哪天夕阳西下农人暮归时分到村堡里再去看看,那就是王右丞另一首诗的景象了,虽然他写的是陕西那边的事情,但景物情势却是与这里如出一辙。”

“那又是什么诗情画意哪?”康熙仍然好奇地问道。

还没等魏象枢开口,高士奇抢过话头答道:“是王右丞的《渭川农家》吧?”说着就一步一句地吟诵了几句:

“余光照墟落,

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

倚杖候荆扉

……”

“对不对?”朗诵过后,高士奇回过头来问魏象枢。

魏象枢说:“果然是名不虚传满腹诗书的高翰林啊!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我这里仅仅说了句陕西,你就对上了这首《渭川农家》。”

高士奇回答道:“老先生过奖了,咱哪有什么灵犀哩,是笨人笨办法,死记硬背呗。”

康熙听了后却问道:“这说的是怎样一个景致呢?”

高士奇正待回答时,魏象枢顺口说:“这说的是乡下日暮时分,渐渐西下的斜阳照在村头的墙壁上,田野上放牧了一天的牛羊们循着深深的村巷徐徐归来,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翁站在篱笆门前,静静的等待着放牧归来的孩童。远处阡陌上,三三两两荷锄归来的农夫们相逢到一起,在晚霞夕晖中亲切絮语,共话农事,都有点忘了回家的感觉。东家看这一幅村闾暮归图美不美?”

“真的是很美啊!让老先生这么一说,待东家我有时间一定得来这里走走看看。”康熙听了后慨叹道。

魏象枢应答说:“东家要来最好是在春夏时节,这两个季节不光是村野的景致美,主要还是气候适宜,人不遭罪,初秋也可以,天高云淡,人清气爽的很美。冬天就不行了,这里是塞外,千里冰封朔风怒号,街巷寂静人影稀落,那就真的如南朝诗人庚信在《燕歌行》诗里说得那样了。”

“什么样呢?”康熙追问道。

魏象枢随口吟诵道:

代北云气昼昏昏,

千里飞蓬无复根。

寒雁嗈嗈渡辽水。

桑叶纷纷落蓟门。

魏象枢接着又说“寒冬里天气昏暗,朔风呼啸,无根的蓬蒿被吹得满地乱滚,这景致还美吗?”

“这倒是真的。”康熙说。

这时高士奇说:“其实历代描摹农家的诗作不少,但显示南方意境的居多,不是舟楫荷塘,就是画舫蚕桑,这些诗情画意在北方是很少看到的。之所以在唐诗里能寻觅到一些描摹北方意境的诗作,主要是因为盛唐时期江山一统,文人墨客往来自如不说,更是当时都城在长安。那为什么宋词里显现北方意境的词赋少而又少,因由是两宋时期国运积弱导致都城南迁,而北方大部沦为了匈奴的地盘,文人难得到这里来,那描摹这里景致的诗词歌赋不是说没有,可是很少,有也多是些戎马倥偬边塞烽烟一类诗词。”

“高先生妙论有理。”魏象枢称赞。

这时康熙又说:“按高老师的说法元明与本朝均定都于北京,可是写北方的诗词曲赋怎么也不是很多哪?”

高士奇说:“唉!这就与人文地理有关联了,东家怎么就忘了那句俗话了哪?”

“什么俗话呢?”康熙有点迷惑的问道。

“自古文人出江浙嘛。”高士奇笑了笑说。

康熙也笑着说:“嗯?是吗?我怎么就没听说过呢?高老师是浙江人,你这恐怕是有点自炫自媒了啊?”

“嗨!东家误会了,在下哪敢自我标榜呀!只不过是民间流传的民谚俚语而已。”高士奇也笑着辩解。

“这虽说是民间的民谚俚语,但也是无风不起尘啊,从古迄今江浙一带的文人墨客还真是不少,留下的诗文也比别处要多,因而在民间就归结流传出了这么一句谚语。”魏象枢说。

康熙听到这里瞅了高士奇一眼,说:“宋词里也有描摹农事意境的词作啊!还不少呢,像卢炳那首‘减字木兰花’不是很好嘛!那繁忙的农事景象够美得吧!”说罢就又吟诵了出来:

莎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急。

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

饁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东家这还是有点牵强了啊。”高士奇装出一副卖乖的样子反诘道。

“高老师又卖弄了不是?这不是一阕描摹农事景象的绝妙好词吗?”康熙质问说。

“当然是好词了,可这依然是写的南国水乡啊!‘绿水千畦’,那只有水润土沃的南方才有哪,这北方,尤其这偏僻苍凉的塞外当是寥若星辰甚至于无了,魏老先生是这里的土著,应该感触良深吧。”高士奇瞅了瞅魏象枢说。

高士奇这样一拉拢,让魏象枢有点左右为难,不知该倒向谁合宜,只好模棱两可地说:“高人自有阔论嘛!‘饁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卢丑斋这阕词妙就妙在放到哪里都是一幅繁忙的稼穑美景图画啊。”

说完后三人相视而笑。

作者简介

任建国,笔名:舰舸、渔舟人、仁在江湖。号:渔舟才子。男。二十世纪50年代末出生于河北省蔚县白乐镇。一直从事新闻、文秘工作,曾在乡镇、县直行政部门工作多年,退休前供职于河北开滦集团。自年开始业余文学创作,已在全国各类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民间文学等作品50余万字,有多篇(首)作品入选各种选本和作品集,著有文集《人生纪事》、长篇武侠小说《飞狐侠女》,出版长篇小说《蔚州传奇》。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等奖项。

诵者简介

浅笑盈盈,梁翠英,河北省张家口人。长篇历史传奇小说《霍老五》的诵读者。携一缕温暖光阴,漫步于诵读之中,愿生命多一份感动,愿人间多传递一份美好。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