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说了一句狠话不看中国书结果出人意

在一般人印象中鲁迅是很洋派的人物,这不仅因为他在日本留学7年,还源于他那句名言:“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年《京报副刊》刊出的一则征求“青年必读书”的启事。鲁迅为此发表了一篇惊世骇俗,甚至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文章,其中写道:“我看中国书时,总觉得就沉静下去,与实人生离开;读外国书——但除了印度——时,往往就与人生接触,想做点事。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要是活人,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

从上文来看,仿佛鲁迅是一个全盘西化的人物,其实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极为精深的研究,著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汉文学史纲要》,校正编辑了《嵇康集》、《唐宋传奇集》,还创作了不少笔墨深沉的古诗。

当时就有读者质疑,说鲁迅自己“读得中国书非常的多。……如今偏不让人家读,……这是什么意思呢!”

鲁迅幽默回应:“我向来是不喝酒的,数年之前,带些自暴自弃的气味地喝起酒来了,当时倒也觉得有点舒服。先是小喝,继而大喝,可是酒量愈增,食量就减下去了,我知道酒精已经害了肠胃。现在有时戒除,有时也还喝,正如还要翻翻中国书一样。但是和青年谈起饮食来,我总说:你不要喝酒。听的人虽然知道我曾经纵酒,而都明白我的意思。我即使自己出的是天然痘,决不因此反对牛痘;即使开了棺材铺,也不来讴歌瘟疫的。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这样看来,鲁迅确实真心主张一般青年多看外国书,但是对于学习、研究中国文学的专业人士,他还是推荐了不少“中国书”的。

与鲁迅有着35年交谊的许寿裳(—)在其《亡友鲁迅印象记》(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年第1版)中就记载了鲁迅为许世瑛(—)推荐“中国书”这件事。

据该书记载,许寿裳在长子许世瑛五岁的时候就请鲁迅做了开蒙先生,年秋,许世瑛考入清华大学,本来打算读化学系,因为眼睛近视,只得改读中国文学系,请教鲁迅应该看些什么书。鲁迅于是精挑细选,开了一张包含12种书的书单给他,有些还注明了书的主要内容以及阅读方法。

(这个书单以《开给许世瑛的书单》为题被收入《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但论述不及许寿裳详细)

1.王充《论衡》(鲁迅注:“内可见汉末之风俗迷信等。”)

2.葛洪《抱朴子外篇》(鲁迅注:“内论及晋末社会状态。”)

3.刘义庆《世说新语》(鲁迅注:“晋人清谈之状。”)

4.王定保《唐摭言》(鲁迅注:“唐文人取科名之状态。”)

5.计有功,宋人,《唐诗纪事》

6.辛文房,元人,《唐才子传》

7.胡应麟,明人,《少室山房笔丛》

8.胡应麟,明人,《四库全书简明目录》。鲁迅提示,该书“其实是现有的较好的书籍之批评,但须注意其批评是‘钦定’的。”

9.王晫《今世说》(鲁迅注:“明末清初之名士习气。”)

10.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鲁迅指出“可不看”该书中的“零碎不全之文”。

11.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鲁迅特别注明读这本书“可知名人一生中之社会大事,因其书为表格之式也。可惜的是作者所认为历史上的大事者,未必真是‘大事’,最好是参考日本三省堂出版之《模范最新世界年表》。”

12.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

许寿裳认为:“以上所列书目,虽仅寥寥几部,实在是初学文学者所必需翻阅之书,鲁迅的说解也简明扼要。”

中文系的学生或者有志于把古文学好的青年,不妨按图索骥,把这12种书找来研读,因为这是鲁迅给挚友的儿子、自己学生的“青年必读书”书目,属于“不传之秘”,一般人他不告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