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杭州日报
杭州作家
让优秀文化春风化雨
杭州作家喜获鲁迅文学大奖
于佳
鼓掌。
昨天,第八届鲁迅文学奖正式揭晓。在获奖名单里,有我们熟悉的杭州作家:艾伟的《过往》、钟求是的《地上的天空》分别获得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奖。陈人杰的《山海间》,获得诗歌奖。
“杭州带给我源源不断的灵感”
本次获奖作家中,艾伟现任浙江省作协主席、杭州市文联主席。其小说《过往》以越剧《奔月》为线索,借用嫦娥的故事,展示了当代越剧人家的悲欢。4万多字的故事,从一个悬疑场景开始,充满叙述张力和情感能量,在获鲁迅文学奖前,就已受到广泛欢迎。
不久前召开的杭州市委文化工作会议指出,为了加速迈向一流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要全面构建文化建设“体系”,其中,就要大力推进文艺创作攀峰行动,具体目标中包括要加强新时代文艺精品创作,力争打造2-3部具有鲜明杭州辨识度的现象级文艺精品等。
艾伟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努力。今年3月,其新作、长篇小说《镜中》出版,在后记中他写道,“这是我第一次写杭州,我觉得杭州值得书写,当我想象这座城市时,她带给我源源不断的灵感。在小说里我写下了诸多杭州的风物,我愿意把这部小说当作我写给杭州的一首赞美诗。”
也许,很多年后,我们不再会记得这一年究竟是谁得了鲁迅文学大奖,但就像艾伟所言,“说到底,文学是要向读者奉献人物的。也许,故事会忘记,但是会记得故事里的那个人。”
“感谢文学”
傍晚大雨倾盆之前,赶到《江南》杂志主编钟求是的办公室,整洁的办公桌旁,并排罗列着的牛皮纸袋有三尺多高,这些大多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杂志样刊和作者投稿。20多年前,钟求是也像这些寄信来的作者一样,创作的第一篇中篇小说《诗人匈牙利之死》,就发表在《江南》。
谈起获奖,钟求是首先说感谢文学。
去年9月,《地上的天空》发表在《收获》(第五期),主编程永新在转发时这样评价:“很牛的短篇,求是在中短篇或在长篇方面都完全显现一个小说家的才能,这个短篇有可能,我说的有可能,是今年最好的短篇。”
对此,钟求是也一样举贤不避亲。他说尽管自己是作者,但这仍是一部他愿意一读再读的作品。得知作品得到鲁迅文学奖的肯定后,钟求是打电话给自己作品的文学编辑,也陆续有朋友向他祝贺。
偶然的停顿之间,他想起自己曾创作的《谢雨的大学》《未完成的夏天》《两个人的电影》。“如果可以,我很想和我作品里的人物分享文学大奖的喜悦,当然一样想起的是,这些人物在文字中的萌芽,以及在文字中的生生不息。”
钟求是说:“自己并不是产量很多的作家,但因为作品一旦发表后,经常被几经转载,所以才被人熟悉。”他很想对从鲁迅文学奖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