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官网 https://m-mip.39.net/disease/yldt/bjzkbdfyy/年12月19日,“文献、问题与方法:中国文学早期西传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师范大学校徐汇校区召开。会议由上海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文学市级创新团队主办,来自国内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青年学生和相关新闻媒体以线上、下结合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会议。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陈恒教授首先为会议致辞,指出中西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具有激活激励的作用,没有外来文化,中国文化无法取得今天的丰硕成果。反过来,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文学早期西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知识信息爆炸的时代,从庞大的信息中所创造的学术成果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者的眼光与胸怀为此奠定了基础,期待与会学者能够在中西文学交流研究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陈恒教授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以《戏曲与俗文学文献的域外传播研究》为题发表主旨发言,指出无论是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贸易,还是东与西之间的思想震荡,无论是主动的开启还是被动的打开,伴随文明的冲突而带来的挑战与回应之中,最后的结果必然是双向交流的建立和文化交互渗透的潜流涌动。中国戏曲与俗文学在海外的传播与接受,是中西文明交流进程中的一个小小的影子。书籍在海外的传播及阅读、接受过程,体现了文明之间相互了解的渴望,而众多学者对这些书籍的收集与研讨本身指向了更为广阔的领域。上海外国语大学宋炳辉教授介绍了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视域与方法,提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的前提是“中国文学是个整体”这一观念。虽然“主体”的观念在近代遭受到不断质疑,但从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角度来看,仍然需要以主体意识作为起点。世界文学视域中的中外文学关系不仅是一种逻辑性的存在,更是一种具体的历史过程。因此,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具有以下五个维度:对中国文学近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境遇的体察;研究者主体文学立场的自我审视;对其研究如何汇入当代中国文学文化的世界化进程的主体意识;如何在近三百年来的现代世界文学主流经验之外,对中国和其他非西方文学为世界文学的多元共生,及其所体现、包孕的可能性的发发掘与阐释;如何展开这一领域研究的方法论的思考。与会学者合影本次研讨会共设“海外中国文学文献的发现、整理与考辨”“中西文学关系研究”“海外中国文学的传播与接受研究”“中国文学翻译研究”“中国文学西传研究的方法与路径探讨”五项议题,旨在以新材料研求问题,探索新的研究路径及方法,以此审视当代的中西文学、文化交流,从中获得启发。参会学者分别在四场研讨会中开展了热烈的学术探讨。第一场由华东师范大学程华平教授主持和评议。南京大学苗怀明教授以《海外中国说唱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题,主要介绍了东亚、欧洲和北美三个地区对中国说唱文学的研究,指出各个国家地区的研究因学术环境的不同呈现出差异,形成各自的特色和优势,但也具有一些共性。在海外中国说唱文学研究方面,日本是一个学术重镇。总的来看,日本学者对中国说唱文学的研究起步时间早,重视基本文献的搜集、整理和研究,重视舞台演出和实地考察,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中国说唱文学的实际生存与演出状态。欧洲地区对中国说唱文学的研究人数较少,且各自的兴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