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中国没有童话中国蒙学

中科助力健康中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5077/

之前看到有个广为流传的儿童推荐书目,里头说我们中国没有儿童学习的童话,没有青少年学习的文学。叹息今人之不学之余,就有了写点东西的念头。

其实我国自古就有蒙学。蒙学包含童话,有远远不止童话。西人童话多数肤浅或者黑暗,这一点,读过《安徒生童话》等的人都有数。我国蒙学是思想性很强的东西,教学的内容广泛,包罗万象。其中的自然知识和历史掌故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教育孩子方方面面的东西。我国蒙学,书本内容精炼,通过家人和先生口头铺开故事(小时候就从没念过书的奶奶那里听到不少故事)。我国蒙学除了蒙书,还有数不清的古老歌谣(到我们这一代也开始大量失传了。

《礼记·内则》记载:“子能食食,教以右手。能言,男唯、女俞。”孩子会自己吃饭了,就要教他使用右手;会说话了,要学习答话,男孩用“唯”,女孩用“俞”。从六岁(注意这个六岁)开始,孩子有不少知识要学习和掌握。六岁要学习识数,辨认方向;七岁要懂得男女有别,不同席而坐;八岁要懂得谦让,礼让长者在前;九岁要知道朔望日,会用干支记日。对古代儿童而言,十岁是个重要的年龄关口。据《礼记·曲礼上》载,“人生十年曰幼学”,孩子们要正式跟从长者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女子十年不出……学女事,以共衣服;观于祭祀……礼相助奠(现在的年轻人不论男女不会祭祀,但父母那一辈通常都会完整的祭祀礼仪,男人主,女人辅)。”女孩十岁就不能随意外出了,要教导她温婉柔顺,听从尊长教诲,学习纺麻织布、煮茧缫丝、制作衣服等女红;还要观察祭祀,学习按照礼节帮助长者传递安放酒、浆、笾、豆、菹、醢等祭品和祭器。至于男孩,则要“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开始拜师学习了。

西周时,王城有教授儿童的“小学”,地方则设有“塾”。“周礼百里之内二十五家为闾,共同一巷,巷首有门,门边有塾。民在家之时,朝夕出入,恒就教于塾。”历代以来,地主、商人设立家塾,宗祠、庙宇兴办义塾,这些统称为私塾。

上课举手提问,下课全体起立,这些课堂规矩古人早已有之。《管子·弟子职》是管子讲述弟子受业、坐作、进退、洒扫等关于“课堂纪律”的文章。文中记载,“若有所疑,奉手问之”,学习中若有疑难,要拱手提出;“师出皆起”,先生下课走出,学生一律起立。若是学生犯了错,轻则罚抄,重则挨揍。

早在周代,我国就有儿童启蒙课本。《汉书·艺文志》记载:“《史籀篇》者,周时史官教学童书也”,这是我国第一部启蒙识字教材。秦汉时期,蒙学教材开始丰富,其中以汉元帝时黄门令史游的《急就篇》最具代表性。《急就篇》今存两千余字,内容包括“姓氏名字”“服器百物”七百多种。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可见其影响之大。日本的《官话急就篇》就借用此书名称,采用相似体例。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南北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蒙学教材当数《千字文》。是时,周兴嗣奉梁武帝的命令,取王羲之遗书中的一千个字编成。全文共句、四字一句,涉及天文历象、岁时变化、古代帝王、品德修养、建筑文化、历史地理、生活起居等。

唐代以来,分门别类的蒙书大量出现。《太公家教》是现存最早的训诫类蒙书之一,出自于敦煌遗书。它吸收了古代诗句和流行谚语,侧重对学童的伦理道德教育,如“一日为师,终日为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等,至今仍能耳熟能详。此外,敦煌写本中还保存有算术类蒙书《九九乘法歌》、历史类蒙书《古贤集》、综合类蒙书《孔子备问书》等。

《百家姓》《三字经》和《神童诗》是宋代出现的影响最大的三本蒙书。《百家姓》收集姓氏,编为四言韵语,为尊宋代国姓,以赵居首。《神童诗》多为劝学诗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等广为流传。家喻户晓的《三字经》,则是一部集识字、常识、历史、读书和伦理教育于一体的蒙书,它继承了儒家传统的教育思想,包含着大量合理的内容和有益的经验。

《龙文鞭影》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传统蒙学著作。传说古代有一种名马叫龙文,只要看见鞭子的影子就会高速驰骋。明代万历间,萧良有编撰了《蒙养故事》一书,后经杨臣诤进行增补修订并改名《龙文鞭影》,意为让青少年尽快掌握各种知识,逸而功倍,成为龙文一样的千里马。《龙文鞭影》广泛地汲取了前人的若干蒙书的材料,溶入了二十四史的不少人物典故和神话、小说、笔记,是一部集自然知识、历史掌故于一体的骈文读物。按照我们今天的话来说,《龙文鞭影》内含一千多个故事,而且基本上都是历史上真实的故事,其中教育意义绝对不是西方那些虚构的童话可以比拟的。《龙文鞭影》对后来的《幼学琼林》起了催生作用,影响很大。后来,在以李氏《蒙求》这种骈文体例影响下,出现了各种“蒙求”,有名物的、文字的、历史的、经学的、伦理的、地理的,各种读物不下百来种。但《龙文鞭影》和《幼学琼林》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两部知识性蒙书。

《声律启蒙》是一部由康熙年间进士车万育所著的儿童启蒙读物,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

明清时期,蒙学教材大体沿用前代,又有所发展。直到晚清时期,《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仍然是蒙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爱读书的家长,就算每天不辍,给孩子讲蒙书中的知识典故,到孩子长大,也未必讲完。我国古代留下来的典籍,不谈那些个道理,光是知识典故,也是多如牛毛,取之不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