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伯庸张玮历史写作的密码睡前分享

中科医院专家 https://m.yiyuan.99.com.cn/bjzkbdfyy/
中国人有写史和读史的癖好。早在先秦,就设立了史官,到了宋元,历史小说兴起。如今,历史写作依然热闹,尤其在通俗写史领域,更是畅销书迭出。但后人应该如何书写历史,是一个争论已久的话题。对此,意大利历史哲学家克罗齐曾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对这句话也有不同的理解,有些人认为就是按当代的需要去写历史,还有些人的理解是,能激发当代人感知与兴趣的,才是真正的鲜活的历史。作家马伯庸显然赞同后者。他认为,要用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写历史小说要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他的新书《食南之徒》写的是一个汉代的“吃货”,“因为我跟很多人一样是吃货,古人从苏东坡到袁枚,都是吃货。写吃货的故事,一定会跟现代人产生强烈的共鸣。”写历史也是体力活。马伯庸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7点半开始在工作室码字,一直要工作到傍晚。非虚构写史的张玮,《历史的温度》已经出到第七册,他在还没专职写作时,每天下班到家已经七八点了,10点多打开电脑,写到半夜两三点是常事。直到现在,如果有点时间空下来,但电脑不在身边,“我会有种负疚感,自责为什么不能写点东西?”在通俗写史的虚构与非虚构领域,马伯庸和张玮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不妨听他们谈谈,历史写作的密码。《黄海昕制图》嘉宾:马伯庸(作家),张玮(作家、自媒体人)主持:高渊(解放日报特聘首席记者、高级编辑)写历史只会写不动,不会写完高渊:马伯庸曾在外企工作十年,张玮在报社工作了十多年,你们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开始涉足历史写作?马伯庸:也算是机缘巧合。我当年在一家法国企业工作,公司有着多年历史,但官方简介写得很乏味。我就想,这多年里公司发生过很多事,而且其中不少肯定跟历史大事件有关。我查了一下,果然故事很多,就动笔写了公司的历史演义,发在内刊上。内刊一般是没人看的,但那次连载了一年,同事们都追着看。我发现,原来很多人都对历史感兴趣,这也鼓励我用轻松的笔法写历史。张玮:我本来是体育记者,后来做新媒体,停笔了几年。到年,想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