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插图与接受伦理以明代历史小说为例

咨询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150709/4653256.html

江守义教授

摘要

从接受伦理的角度看,明代历史小说中的插图是商业伦理的产物,商业伦理将经济利益和伦理教化联系在一起。插图设计本身有较强的伦理意蕴,以方便读者接受,这些伦理意蕴通过图题、主副图、边栏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同一种小说不同版本插图形式的演变,既与刊刻者的伦理取向、接受者的阅读体验、地域的伦理氛围有关,也与不同版本宣传自己的意图有关。

很多古代小说有插图,这些插图是在理解小说内容的基础上刻绘插入的,可将之视为小说接受的一种方式。古代小说由于具有强烈的伦理说教意图,小说接受也难以摆脱伦理教化的影响。从伦理角度看古代小说,可以区分出意图伦理、故事伦理、叙述伦理和接受伦理四个层面。接受伦理中包含刊刻者和绘图者的伦理动机,小说插图可体现这一动机,因而可以从接受伦理角度加以论述。由于明代历史小说在古代小说中的特殊地位(《三国演义》拉开了明清长篇小说的帷幕,古代小说标榜的史传精神在历史小说中表现最为明显;除《南史演义》《北史演义》外,原创的历史演义小说都在明代完成),不妨以其为例展开论述。

一、商业伦理氛围中的小说插图

明中后期,由于商业发展,很多读书人弃儒从商,成为儒商。不少儒商加入到小说创作和接受的行列中来,成为书坊主。明代历史小说的兴盛与小说接受的推广,与书坊主的积极参与密不可分。书坊主虽然从事商业牟利活动,但商人伦理并非唯利是图,而是在牟利的同时不忘士人的伦理教化职责。熊大木作为书坊主,在《新刊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序》中,将刊行小说和宣扬纲纪视为同一件事:“武穆王《精忠录》,原有小说,未及于全文。今得浙之刊本……然而意寓文墨,纲由大纪,士大夫以下遽尔未明乎理者,或有之矣……使愚夫愚妇亦识其意思之一二……于是不吝臆见,以王本传行状之实迹,按《通鉴纲目》而取义。”新刊《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的目的,不仅可以让“愚夫愚妇亦识其意思之一二”,也可以弘扬朱熹《通鉴纲目》中的纲常名教。

书坊主不仅创作小说,同时作为接受者还想办法推广小说,如何创作和推广小说,就涉及到商业伦理问题。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出现了经商热潮,“今夫天下之人,不为商者寡矣,士之读书,将以商禄;农之力作,将以商食”。商业的发展在促进社会财富快速流动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方式。由于明初统治者重视教育的一系列举措,到了万历年间,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提高,大量市民加入到读者行列中来,使得明代小说的读者队伍由士人、商人为主转变为以市民为主。在利益驱使之下,书坊主积极地改变刊刻形式、增加吸引读者兴趣的内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小说的传播和接受。

历史小说传播和接受中凸显出来的商业伦理,最突出的体现是对经济利益的追求。正因如此,让很多畅销的小说如雨后春笋般反复出现。嘉靖年间刊刻的《三国演义》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出现余象斗所说的“坊间所梓三国何止数十家矣”之情形。为了追求利益,就要在书的设计上尽量吸引读者,于是,刊刻时加入插图就成为一时风行的做法。对读者特别是下层读者来说,插图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吸引他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他们对于小说文字的理解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补足小说在文字、情节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以达到“尽其言”的艺术效果。明末人瑞堂刊刻的《隋炀帝艳史》就在文中加入了大量的插图,并在凡例中点明对插图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