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五霸谁该入选这回您来做评委

北京皮肤科医院医师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147810.html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烽烟已逝,英雄留名。

齐、楚、燕、韩、赵、魏、秦,是为战国七雄,世所公认。然而关于春秋五霸,自古至今却至少有七种说法:

1、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来自《史记》)

2、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越王勾践(来自《四子讲德论》)

3、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来自《白虎通》)

4、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郑庄公(来自《辞通》)

5、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吴王夫差(来自《汉书》)

6、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来自《荀子》)

7、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景公、晋悼公(来自《鲒埼亭集外编》)

这么多种说法,如此多的候选人物,到底哪种说法更贴近实际呢?一般意义上,第一种说法被认可的比较多。但是既然历来都有争议,今天我们不妨彻底地争议一把。也甭管是哪种说法,我们把所有可能的候选人都放在一起,一个一个地选评,最终评选出我们自己心目中的春秋五霸来。

今天你来当评委

第一步,罗列候选人

综合以上各种说法,以及可能入选的编外人物,总结出十二位候选人如下:

1、齐桓公

2、晋文公

3、晋襄公

4、晋灵公

5、晋景公

6、晋悼公

7、秦穆公

8、楚庄王

9、宋襄公

10、吴王阖闾

11、吴王夫差

12、越王勾践

候选人有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下面该确定评选标准了。

第二步,确定春秋五霸的评选标准

要想确定评选标准,就要明确什么是春秋五霸。

首先,候选人必须是春秋时代的。所谓春秋时代,实际是指东周前期,具体断代大致从平王东迁以后,三家分晋和田陈代齐之前。按照这个标准,以上所有候选人都符合。

其次,要看什么是霸。霸者,伯也。说白了,就是老大。但这个老大不是天下的老大。而是周天子之下的所有诸侯之中的老大。

春秋时代,周天子尽管实力一天不如一天,诸侯们尽管越来越不守规矩,但是大多数人的道德底线还是尊周天子为至尊的。

所谓春秋五霸,说白了就是春秋时,帮助周天子维护国际秩序的“国际警察”,是诸侯当中的老大。这个国际秩序既包括诸侯国与周天子之间的秩序,也包括诸侯国彼此之间的秩序。霸主们的具体任务,依照第一代霸主齐桓公的高参管仲的说法,就是“尊王攘夷”。

既然是维护国际秩序的老大,那么他就至少要具有以下四个标准:

1、国家实力必须得强

小国肯定当不了霸主。虽然称霸要靠“信”,但是没有“威”,何来信?没有实力,又何来的“威”呢?

2、必须有说得过去的武功

这里的“武功”,不是金庸、古龙武侠小说当中的“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而是封建帝王对外征伐的武力事功,是文治武功的“武功”。

这条标准尤为重要。因为要想别人听你的,光靠说教肯定没用。怎么办呢?打。只有打过几场硬仗、胜仗,你在诸侯当中才会有威望。另外,维护国际秩序,必要时也需要动武,因此“武功”必不可少。

3、必须发起并组织过“会盟”

这也是很重要的标志。怎么才能算是霸主呢?不是我们今天的人说他是霸主,他就是霸主。至少得春秋时代当时的诸侯们都认可,才算数。而认可霸主的最标准形式,便是会盟。诸侯们聚在一起,歃血为盟,公推侯伯,订立盟约,盟主则带领大家“奉天子以令不臣”。

4、会盟之后,此任盟主维护的“国际秩序”一定要维持相对久的一段时间

这一点也是必要的。如果刚订立完盟约,转身大家散会了,就没人听你的了,这个盟主又有什么含金量呢?

以上就是笔者总结的四个标准(如果哪位读者朋友还有更多的真知灼见,也请您讲出来,供大家学习参考)。

标准有了,现在就进入下一个阶段——评比。

第三步,依据标准,一一比对,进行评选

1、先看齐桓公

齐桓公小白

其实不用比对,我们都知道,齐桓公是春秋五霸当中最没有争议的一位。但为了公平起见,我们还是来仔细剖析一下齐桓公。

齐桓公,姜姓,名小白。

齐桓公主政齐国之时,借助管仲、鲍叔牙等人的辅佐,修齐国之政,连五家之兵(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以为军令),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国由此人民富足,国力强大。

关于武功,齐桓公灭郯,伐鲁,助燕伐山戎,救卫于狄,伐蔡,伐楚,伐陈,讨晋,伐戎戍周,天下诸侯,皆非其敌手,山戎北狄,无不闻风而北遁,真盖世武功也。

说到会盟,齐桓公一生多次会盟。大规模的会盟就有两次:一、齐桓公七年,诸侯会桓公于甄。二、齐桓公三十五年夏,会诸侯于葵丘。

至于长时间维护国际秩序,从桓公七年始霸,到桓公四十三年病卒,前后三十六年间,东周的天下秩序,一直都在齐桓公的掌控之中。

因此,结合以上各点,齐桓公当之无愧春秋第一霸主。就连孔子在提到管仲和齐桓时,都免不了啧啧称赞曰: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

如果没有管仲辅佐齐桓公雄霸天下,尊王攘夷,周朝的天下恐怕早亡了,我们这些人也早被戎狄所统治,过着那披发左衽的野蛮生活呀!(左衽,衣领朝左,为草原民族装扮,华夏人衣领朝右)

2、再看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中比较没有争议的人选。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

晋国原本就是大国,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及至文公修正,施惠百姓,三赏之后,晋人皆悦,国家实力,不容小觑。

关于武功,晋文公辅助周襄王复夺王位,杀王弟带,得赐河内阳樊之地;侵曹伐卫以救宋于楚;约退三舍而后败楚。晋文虽不如齐桓武功盖世,但攻必克,战必胜,也可称之威武。

关于会盟,践土之盟,楚俘献周,王使亲临,诸侯毕集,文公称伯。天子使臣亲自主持,天下诸侯心悦诚服,王庭之约,名实俱在。

关于长时间维护国际秩序,自践土之盟至文公去世,期间约四年的时间,国际秩序尽在晋文公掌控之中。甚至在晋文公去世之后,国际秩序很长时间依然是晋国说了算,这不得不说是晋文公实力称霸的深远影响。

基于以上几点,将晋文公列为春秋五霸之一,实至名归。

正因为晋文公称霸的影响波及后世,所以才会有史家将晋文公之后的几代组织过会盟的国君也算在春秋五霸之内。接下来,我们就依次分析晋国其余几位国君。

3、再看晋襄公

晋襄公歡

晋襄公,姬姓,名歡(歡,欢的繁体字),晋文公之子。

晋襄公在位七年,既未组织过诸侯会盟,也未见其维持过国际秩序,只和秦穆公打了两场大仗,一大胜,一大负。也许好多人都很纳闷,这样的人怎么会入选春秋五霸呢?

按照上面的标准,他的确不够格。但是您别忘了,他接的是晋文公的班,接过来的不仅仅是晋国国君的位子,还有晋文公天下霸主的地位。所以我给晋襄公的评价是八个字:借文公之余威而霸。

虽然他未组织过会盟,但那是因为天下除了秦穆公起刺儿之外,其他诸侯依然尊崇晋国的霸主地位,不用特意再进行会盟。而至于未见其维持过国际秩序,那也是因为天下在这七年,没什么大事。至于武功,晋国虽然在秦穆公的复仇之下被打得闭城自守,但总体上晋国的军事实力,在当时的天下还是不可小觑的,晋襄公也曾让秦军全军覆没,所以晋襄公还是勉强可以算作春秋一霸的。

4、再看晋灵公

晋灵公夷皋

晋灵公,姬姓,名夷皋(皋读如搞),晋襄公之子。

把这位老兄列为候选人进行评定,也许会让很多人都诧异。一个年少不更事,长大了只会在高台上用弹弓打人玩,一不高兴就杀厨子的昏君暴君,怎么也能参与春秋霸主的评选呢?

您先别着急,按照评选标准,此位“仁兄”还真能入选。

晋灵公在位十四年期间,与秦大战,互有攻守,武功虽不显著,但大战秦于河曲,也足见晋之威风。

至于会盟,灵公元年,晋国名臣赵盾就会盟了齐、宋、卫、郑、曹、许六个中原诸侯于扈。虽然主持会盟的是赵盾,但在名义上,会盟的霸主依然是晋国君主灵公,而不是臣子赵盾。晋灵公之所以当时未出席会盟仪式,原因在于他即位时还是个孩子,所以由赵盾主持了会盟。

至于说到维护国际秩序,晋灵公也有实际作为。晋灵公八年,也就是楚庄王刚刚即位的那年,周顷王崩,天下公卿各自争权,东周王室陷入混乱。此时晋灵公立刻派赵盾率领晋军兵车八百乘(乘读如剩)平定周王室之乱。一乘兵车最多可配置兵员75人,八百乘最多可领兵6万人,如此雄壮的军队,足见晋国当时的实力,也足见晋灵公对此事的重视。大军一到,动乱皆平,赵盾出手,主持王政,辅立了新任天子周匡王,安定了天下。这是实实在在的“尊王”,这是实实在在的“维持国际秩序”。

所以比照以上事实,晋灵公还是应该入选春秋霸主之列,尽管这个霸主只是名义上的,实际工作都是那位晋国名臣赵盾所为。

5、再看晋景公

晋景公据

晋景公,姬姓,名据,晋襄公之孙。

个人观点,古人把晋景公算作春秋五霸,实在没什么道理。晋景公在位时,大多数时候都在与楚庄王争霸。而楚庄王是众所公认的春秋霸主,既然楚庄王是霸主,那么晋景公就不可能是霸主。

6、再看晋悼公

晋悼公周

晋悼公,姬姓,名周,晋襄公之三世孙。

这个晋悼公可不简单。虽然他是因晋国之乱被从国外请回来当国君的,但是面对晋国的乱局,他即位之初便“逐不臣者七人,修旧功,施德惠,收文公入时功臣后”,大胆启用贤臣祁傒、解狐、祁午,尤其是放手任用名臣魏绛,让其九合诸侯,北和戎、翟。

所谓九合诸侯者:一会于戚,二会城棣救陈,三会于鄢,四会于邢丘,五同盟于戏,六会于柤(读如租),七戍郑虎牢,八同盟于亳城北,九会于萧鱼。

拥有此等事功,晋悼公堪称霸主。

以上我们分析的都是晋国的国君,接下来,让我们把目光转向晋国的西边,来看看秦穆公。

7、再看秦穆公

秦穆公任好

秦穆公,也称秦缪公,赢姓,赵氏,名任好。

自古至今,大多数史家都认可秦穆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但笔者私下里认为,秦穆公还真算不上春秋霸主。

秦穆公是霸主不假,但他只是称霸西戎,并未称霸中原,也就不能算作称霸天下,所以严格地讲,秦穆公只是区域霸主。尽管他也曾与晋文公一起协助周襄王,平定周乱,但毕竟此事让晋文公抢了先,霸主之位被晋文公坐了。也尽管秦穆公在西北“益国十二,开地千里”,称霸西戎之时,甚至还得到了周天子用以祝贺的金鼓,但那仅仅是祝贺而已,与“侯伯”无关。所以秦穆公算不上春秋五霸之一。

不过想来也确实可惜,秦穆公在春秋时代还真是数一数二英明神武的君主。他知错就改,不拘一格任用贤臣。五张羊皮换来奴隶出身的名臣百里奚;用真诚和计谋将戎王身边的大贤人由余招致身边为己所用,终霸西戎。文治武功,样样拿得出手。但是可惜归可惜,区域霸主与天下霸主,二者之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因此我们也只好忍痛割爱了。

看完西北,再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南边,来看“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8、再看楚庄王

楚庄王侣

楚庄王,芈姓(芈读如米),熊氏,名侣(侣读如吕)。

楚庄王作为春秋五霸之一,自古以来认可度极高。尽管楚庄王终其一生,也未像其他霸主那样搞个什么像样的会盟(楚庄王晚年的那次会盟,楚国已经风光不再,会盟者也各怀心机,所以此次会盟算不上楚庄王的霸主之盟),但这不影响人们对其作为春秋霸主的认可,因为楚庄王的霸主是抢来的,是一国一国打服的。

他甚至差点就要觊觎周天子的宝座。阅兵周郊,问鼎中原。只不过让王孙满给碰了一鼻子灰之后,楚庄王才明白,周天子在中原诸侯心目中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所以才“屈尊”当了霸主,不然的话,楚庄王都有心当天下共主。

这点野心,与后世的秦始皇有一拼。

楚庄王与其他霸主不同,其他霸主大多是中原黄河流域的诸侯,无论齐桓,还是晋文,因为他们与周天子的血缘关系,所以他们都秉承“尊王”的原则,而历来被视为南蛮的楚国,则天生不服周天子的管辖。直到今天,在我国的湖北武汉地区,也就是原来的荆楚之地,依然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不服周”。

楚人一直很倔强。从平王东迁之后,仅仅过了73年,楚国的国君熊通就开始公开与周天子叫板,自立为王,与周天子分庭抗礼,是为楚武王。自齐桓公称霸中原之时,楚国就开始渐渐强大起来,经历四代国君,三代楚王(其中一代楚君未称王)的发展,楚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南方大国。

楚庄王登基之后,楚国更是了不得。向南,楚庄王先后“并国二十六,益地三千里”;向北,楚庄王灭庸,伐陆浑之戎,伐宋,伐陈,克郑,邲之战败晋,灭萧……一路征伐过来,原来依附于晋国周围的中原诸侯,纷纷倒戈归附了南方大国楚国。楚庄王成为了当时天下实际的带头大哥,虽未称“侯伯”,已然是霸主。所以楚庄王算得上春秋霸主。

9、再看宋襄公

宋襄公兹甫

宋襄公,殷商王族后裔,子姓,名兹甫。

宋襄公起了称霸的心,是因为在其登基八年之后,春秋第一位霸主齐桓公死了,天下霸主的位子空出来了。

那他有实力当霸主吗?老实讲,没有。他只是想当霸主而已。想当和能当可是两回事。而且他虽然组织了会盟,但最终却让楚国搅了局,自己也被楚国抓了起来,关了一年才放出来。所以无论从实力,还是从名分,他都算不上春秋霸主之一。

可为什么传统说法却一直把宋襄公算作春秋五霸之一呢?也许是史家们从其心而论吧。平心而论,宋襄公是所有疑似春秋霸主当中,最符合春秋霸主的道德标准的。

什么道德呢?“尊王从礼”。

虽然身为殷商后裔,但宋襄公却十分信仰周公之仁义之礼。宋国确实有此传统,儒家的圣人孔子之先人就是宋国人。所谓仁义之礼,就是要严格按照君臣父子的等级秩序行事。所以宋襄公才想当霸主,目的就是为了维护以周天子为至尊的天下秩序。

正因为宋襄公笃信礼教仁义道德,所以才会有后人看起来迂腐的“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的行为。而这种对君臣等级秩序的坚守,正是春秋霸主的内在意义,所以后世史家才把宋襄公硬塞进了春秋五霸。

不过在笔者看来,有其心,而无其实,徒有虚名,怎么说也不应该入列春秋霸主。

10、再看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也称吴王阖庐,姬姓,名光。

依笔者看来,吴王阖闾不能上榜。

虽说他算得上雄武,在伍子胥和兵圣孙武的协助之下,在中国南方,又是伐越,又是攻楚,多次攻楚之后,甚至攻入了楚国国都郢,还让伍子胥鞭了楚平王的尸体,但是他还真的算不上春秋霸主,因为他没有称霸中原,即未组织过中原诸侯的会盟,也未能维持中原的国际秩序。他充其量算个地区霸主,而且还没做到头,在最后与越王勾践的争斗中,还因为伤了手指,不治身亡,所以吴王阖闾不能算数。

说完吴王阖闾,再说说他的儿子。

11、再看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

吴王夫差,吴王阖闾之子,姬姓,名夫差。

吴王夫差算不算春秋霸主呢?个人意见,疑似。

为什么说他疑似呢?因为他确实有点像。在其治下,吴国国力强大。他也报了杀父之仇,击败了强大的对手——越王勾践。而且北上伐齐、伐鲁皆取胜而归。齐国臣子鲍氏弑君,他兴兵讨伐,虽然失败,但也可以看做有心维护国际秩序。并且吴王夫差还曾两次会盟,一次与鲁、卫之君会于橐皋,一次与中原诸侯会于黄池,意在保全周王室。依此看来,确实有点像霸主。

但是像不等于是。尽管在会盟时他与晋定公争大小,最终被尊为“伯”,但是还没等吴王夫差的霸主宝座坐热乎,自己的国家就让越王勾践给灭了,自己也落得个自刎而死。虽然有个短暂的霸主之名,但却从未履行过霸主的义务,这样的霸主可以称之为“有名无实”,所以吴王夫差还是不能上榜。

看完夫差,最后我们来看一看夫差父子的死对头,越王勾践。

12、最后看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大禹之苗裔,越王允常之子,姒姓,名鸠浅,音译为勾践。

越王勾践的故事,中国人几乎家喻户晓。关于他的成语也一大堆,什么“卧薪尝胆”,什么“兔死狗烹”。

说起越王勾践的为人,确实不咋地。且不说他在阵前利用死囚集体自杀的招数胜了吴王阖闾,也不说他为了增加越国人口驱赶寡妇上山任由男子游山,单就他的忘恩负义,卸磨杀驴就够让人恶心了。大功臣范蠡被其吓走,大功臣文种被其逼死。道德如此之人实在令人不齿。但道德败坏归道德败坏,要是论起春秋时代的霸主,越王勾践还真够格。

面临灭国危机之时,苦心经营,卧薪尝胆,终至复仇,并灭掉强邻吴国。北渡淮河,率领越兵横行于江淮以东,诸侯惊悚,纷纷敬贺。与中原大国齐、晋会盟于徐州,致贡于周。周元王亲自派人赐胙命伯(胙读如作,天子祭祀用肉),诸侯皆称其为“霸王”。会盟之后,“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这是履行维持国际秩序义务的实际行为。

有实力,有武功,有天子命伯的含金量极高的会盟,有维持国际秩序的实际行动,有此四点,越王勾践为春秋霸主,实至名归。

以上,我们一一分析了十二位候选人,总结出够格的春秋霸主一共七位:

齐桓公、晋文公、晋襄公、晋灵公、晋悼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七位当中,晋国国君就占了四位,由此可见,晋国是春秋时代的霸权大国。这七位,我们权且称之为春秋七霸。

不过,弄来弄去,弄出个春秋七霸,总归与人们惯常的思维习惯不符。如果非要排出个春秋五霸,我们还得精选。去掉实力较弱的,留下精华。

去掉谁呢?晋襄公可以去掉。因为晋襄公自己实在没有太多的事功,他能成为霸主,完全是依赖其父晋文公的余威,在此就只好把他去掉了。

还得去掉一位。去谁呢?晋灵公吧。尽管晋灵公在位之时,晋国的霸权还是相当稳固,但是晋灵公能够称霸,完全是因为那位连刺客都不忍心杀掉的春秋名臣赵盾,晋灵公只不过顶了一个名号而已,所以还是把它也去掉吧。

这样一来,全新的春秋五霸终于新鲜出炉了:

齐桓公、晋文公、晋悼公、楚庄王、越王勾践。

春秋天下,五霸称雄。战鼓远去,钟吕不鸣。

历史早已走远,今人心绪未平。关于春秋五霸的评选,您还有什么高见,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闪亮的思想火花和动人金句。百家争鸣,岂不快哉!

参考资料:《史记》、《左传》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声明:本文为老钱读历史原创出品,抄袭必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