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算得上是金庸先生塑造得最成功的几个角色之一。一句“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将武侠小说推向了新的高度。
但其实,郭靖并不是金庸先生凭空创造出来的人物,郭靖在历史上是有原型人物的。
郭靖之名
大家百度去查郭靖,就可以发现,在宋朝,有一个义士,也叫郭靖。《宋史·忠义传四·郭靖》是这样记载的:
有郭靖者,高桥土豪巡检也。吴曦叛,四州之民不愿臣金,弃田宅,推老稚,顺嘉陵而下。过大安军,杨震仲计口给粟,境内无馁死者。曦尽驱惊移之民使还,皆不肯行。靖时亦在遣中,至白崖关,告其弟端曰:“吾家世为王民,自金人犯边,吾兄弟不能以死报国,避难入关,今为曦所逐,吾不忍弃汉衣冠,愿死于此,为赵氏鬼。”遂赴江而死。
郭靖是四川高桥的一个巡检,当地的官员吴曦叛入金国,四川的老百姓不愿意臣服金国,于是郭靖带着他们背井离乡,沿着嘉陵江逃亡。但被吴曦率军拦截。郭靖至死不肯背弃“汉人衣冠”,投江身亡。
这就是郭靖的原型,也是郭靖名字的由来。
郭靖的前半生
《射雕英雄传》就是郭靖的前半生,他为了报家仇,灭了金国,为了报恩,帮助成吉思汗平灭花拉子模,直到最后一章,他决定镇守襄阳,开启了《神雕侠侣》的故事。
这些都不是胡编乱造的,郭靖的前半生原型正是蒙古将领,郭侃。
郭侃,唐代汾阳郡王郭子仪的后人,其祖父为郭宝玉,父亲为郭德海。郭侃是郭家次子。
列位可能要问了,一个汉人,怎么会在蒙古国当官呢?郭侃是实打实的,蒙古认可的蒙古贵族,他小时候就被蒙古将领木华黎的部将史天泽收养,换句话说,郭侃就是土生土长的“蒙古人”。
公元年,郭侃十五岁,从军征金,任百户长(十五岁就当百户长,这不是蒙古贵族我都不信)。
公元年,郭侃二十七岁,升任千户长。
大家可能要说,为啥过了八年才从百户长升成了千户长。要知道,那个时候在蒙古,只有蒙古人和色目人算人,换句话说,千户长意味着郭侃手下至少有个蒙古人士兵。
到了公元年,郭侃跟随旭烈兀西征,开启了他开挂的人生。
短短七年时间,郭侃征服了花拉子模。我先给大家看一下花剌子模的地图,列位请务必要放大观看。
简单来说,七年时间,郭侃从蒙古高原出发,第五年灭了黑衣大食王朝,攻占巴格达。到了第七年,郭侃差点打到了君士坦丁堡。
笔者每次看到这张西征图,都想起之前和朋友闲聊的一句话,“冷兵器时代,总有一些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情”。
这还没完,年,郭侃东归,蒙哥驾崩,郭侃二话不说,直接拥立忽必烈。献国策建国号、筑都城、立省台、兴学校等二十五事,并提供了详细的灭宋方针,“攻克襄阳,而后直取临安,孤立钓鱼城”。
到了年,郭侃终于当上了万户长。又过了六年,南宋被灭,郭侃受封宁海知州。第二年,郭侃病逝。
说实话,当笔者看到花剌子模地图的时候,我觉得金庸先生在扯淡。等到了解了郭侃的故事后,我觉得金庸有点小看郭靖了,在郭靖武功盖世,还有《武穆遗书》的前提下,花剌子模不是终点,只是起点。
郭靖的后半生
郭靖的后半生就很有趣了。《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都提到了,襄阳城的守将是个大草包,叫吕文德。襄阳能坚持住全靠郭靖黄蓉和众多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心江湖人士。
但事实上,郭靖镇守襄阳数载的出处,恰恰是书中的那个草包守将的故事。
那个“草包”其实不叫吕文德,吕文德是他的堂兄,也是抗元名将。“草包”叫吕文焕,小名叫吕六,这可能是命中的缘分吧,吕文焕也是镇守襄阳六年。
当然,金庸先生黑两句吕文德也没啥毛病,却是襄阳城丢了,吕文德要负责。那时候蒙古兵临城下,打算困死襄阳,吕文焕向在朝廷中枢的堂兄吕文德求援,被吕文德喷了一顿。吕文德认为襄阳城坚池深,蒙古奈何不了襄阳。最后蒙古围点打援,前来营救像样的张贵、张顺将军殉国。
最后,吕文焕投降了,不是那种没气节的投降,而是被逼无奈的投降。吕文焕坚持了六年,直到樊城被攻破,蒙古军队屠了樊城,而忽必烈再一次给吕文焕写了劝降信:
尔等拒守孤城,于今五年,宜力尔主,固其宜也。然势究援绝,如数万生灵何?若能纳款,悉赦勿治,且加迁擢。
大家只需要盯着“如数万生灵何”这六个字就可以了。说得好听叫劝降,说得难听就是拿百姓的命做要挟。吕文焕真的想投降,早都投降了,用不着等到这个时候。
插一句题外话,忽必烈和前面的几个大汗比,真的强多了。忽必烈屠城的次数,跟他们比简直天壤之别,也是因为这点,我怀疑樊城屠城就是杀鸡儆猴。
再后来,吕文焕就在元朝开始做官,直到退休,以江淮行省右丞请老,辞官回家。而他的儿子,又被皇帝任命为江东宣慰使。
坦率地说,吕文焕的投降在笔者看来和郭靖死守襄阳不分高下,因为吕文焕的投降保全了襄阳城数以万计的黎民百姓的性命。
而这就是“北侠郭靖”在历史上的后半生。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交流讨论,如果觉得笔者写的还可以,希望大家顺手点个赞,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