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历史小说豹变连载28

商务BD求职招聘交流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640.html

28

久雨初晴,月明如霜。

汴京兴国寺浴室院一间小客房里,苏洵正在油灯下埋首疾书。窗外月色很好,可苏洵此时却毫无赏月之兴,他正忙着给欧阳修写信。

携大苏小苏来到京城,不过一月有余,可苏洵却感觉如同过了一年。五月底刚到汴京时,恰逢京师一带连日暴雨,蔡河决口,京城内外一片汪洋。京城的大小官员都忙着治水救灾,日常政务全都闭门暂歇。直到七月,雨停水退,一切才复归正常。

入住兴国寺时,他为两个儿子专门安排了一间大房,以方便他们读书备考,自己则租了一间便宜的斗室。

这次进京,目标很明确,一是要让两个儿子成为登科进士,崭露头角;二是要通过欧阳修等高官的引荐,为自己谋得一官半职,获取一席之地,以便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两个儿子的进士官爵,在他看来,如不出意外,应是探囊之物。只是自己的谋官之道,虽有张方平、雷简夫的荐书,但他知道朝中诡谲,充满变数,究竟能否如愿是个未知数,因此不能有丝毫侥幸。

想去想来,他决定先给内翰欧阳修写一封信,言说自己倾慕贤达君子之心,阐明自己胸中的宏大抱负。

信写完时,已是深夜,他又字斟句酌改了一遍,重新拿纸誊写了,这才如释重负,吹了灯,倒头和衣而睡。

第二天一大早,他把自己的信和《洪范论》、《史论》等七篇文章,连同张方平和雷简夫的荐书,一并投寄给了欧阳修。

不到十天时间,他就接到欧阳修的回复,请他马上到府邸一叙。

苏洵心下暗喜,看来张方平的荐书没有白写,自己的良苦用心也没有白费。

当天晚上,苏洵依然一身幅巾田服,在一个下人引领下,走进了欧阳修的官邸。

欧阳修在他的书房与苏洵见面。

下人引苏洵站在书房门口,通报道:“眉州苏洵,前来拜见内翰执事大人。”欧阳修听了,从书案前的座椅上起身,笑着说道:“苏洵老弟,快进来坐。”又命下人:“快上茶。”

书房很大,书柜中书案上满是书,连卧榻上也堆满了书。苏洵以前曾听说,欧阳修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金石遗文一千卷,今日亲眼所见,果然。

从外表看,欧阳修身材矮小不说,还长得耳朵长,上唇短,张口笑时,一排牙龈突露无遗。苏洵想,大人物往往有奇相,欧阳修当属此类。

入座几番寒暄后,欧阳修对苏洵说:“老弟的七篇文章,我都一一拜读了,大有荀卿之风啊!”

苏洵闻言,心中如过了一道电流,激动不已。嘴上却道:“还望执事大人多多垂教。”

欧阳修说:“老弟不必自谦,我大宋野有遗贤,我等辅助皇上不力,汗颜啊。”又问苏洵道,“老弟今年近半百,举进士自何时起?”苏洵答:“执事大人莫笑话我,自十八岁起,大小共四次,可每次都名落孙山。”欧阳修听了,久未作声,突然站起身,自言自语道:“看来,我大宋科举已到了非革新的地步了,而科举革新,得从矫正天下文风始。”

接下来,两人谈科举、论文风,直到深夜。

临别时,欧阳修说:“老弟的文章可否全寄给我看看,方便时,我将向皇上举荐。”又写了几张名帖,交与苏洵,说,“我一人之力不够,你可带着我的名帖,去拜访一下枢密使韩琦和宰相富弼两位大人。”

苏洵连声道谢后,这才怀揣名帖离开了欧阳府。

第二天,苏洵便把自己的《权书》、《衡论》等二十几篇文章,全都寄给了欧阳修。

接下来的十几天里,苏洵兴奋不已,又忙碌不已。

他先是带着欧阳修的名帖,连同雷简夫的推荐书和自己的言兵之作《权书》,去见了枢密使韩琦。韩琦待他彬彬有礼,读了他的《权书》后,却未作评价,只是请他回去后,书面谈一谈对当朝军事的意见。第二天,苏洵就洋洋洒洒写了两千言的《上韩枢密书》,力陈自己对当朝军政的见解,寄与韩琦。书中,苏洵认为大宋之军眼下的顽疾,在于军纪涣散,战力不强,久骄不治,难以胜任御敌卫国的重任,还举了西蜀和京师两个例子加以佐证。他的观点很鲜明:不仁之器加之于不仁,而杀人之事施之于当杀。建议韩琦整肃军纪,效法唐朝将军李光弼杀张用济于辕门之举,杀一儆百。

接着,他又去见了仰慕已久的宰相富弼,还带去了自己的力作《几策》。《几策》包括《审势》和《审敌》两篇。《审势》主要讨论治国的原则问题。针对大宋当前官吏旷惰、戎兵骄狂的弱政现状,苏洵主张严用刑法而不赦有罪,建议朝廷推行治乱世用重刑的强政。《审敌》重点论述大宋的对辽策略。苏洵认为长痛不如短痛,应坚决拒绝乐于赂而怯于战的短视思维,对辽积极备战,示之以强,反而可能会早日解决问题。

富弼在宰相府宽大的客厅里,接见了苏洵。这位当年英俊的洛阳才子,如今已是年过半百鬓发飞霜了。富弼虽待他礼节有加,一副温良宽厚相,可言谈中,对他在《几策》中的观点却不置可否。半个时辰里,苏洵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看见的是一个与他想象中判若两人的富弼——坐在高背的太师椅上,一边喝茶一边漫不经心与他聊天的富弼,既非两次出使契丹不辱君命的国家功臣,也非庆历新政时明敏而果锐的变革先锋,而是一个守典循故老成持重的阁老了。

出了富弼府邸,他边走边想,一个原本才华横溢棱角分明的学者,是不是做了位极人臣的高官,就会被官袍官帽箍成四平八稳的泥人呢?

回到住处,苏洵还是想不通。几番犹豫后,他提笔写了一封言辞委婉但蕴含批评的信给富弼。

次日,他又写了三封信,分别给宰相文彦博、枢密副使田况和青州知府余靖。五年前他就曾见过田况一面,那时田况在成都做益州知州。当时,他带着几篇文章去见他,田况不冷不热的,推说自己太忙,令他无果而归。不过,如今田况已升为有用人权的高官,他想不妨再试一试。在给田况的信中,苏洵重点阐述了自己的人才观,言辞激烈而犀利。

信写得差不多了,苏洵开始焦急地等回音。他什么地方也不去,就在兴国寺里转悠。一会儿到两个儿子的房里看他们读书备考,一会儿到寺门口张望是否有书信给他。可等了十多天,什么音讯也没有。就连他给欧阳修寄去的二十多篇文章,也不见一字回音。

他有些沉不住气了。一日黄昏,他到欧阳修的府邸门口,托了个下人去问问缘由。得到的答复是,内翰大人公务太忙,还没时间读呢。

这下,他有些心疑了,甚至有一种被敷衍戏弄的感觉。欧阳修不是说过他的文章有荀卿之风吗?当时他还自鸣得意,现在想来此话不是戏言,就是讥讽。荀卿是何人?是自孔子、孟子之后的文章大师,自己配得上么?这不是开他的玩笑又是什么?

苏洵越想越生疑,索性又给欧阳修写了一封信,想问个明白。

信中,他直截了当地问欧阳修,你称赞我文章的那些话,大概是失言了吧?大概是一句玩笑话吧?

信发出后,苏洵又有些后悔。万一自己是杞人之忧呢?是冤枉了内翰大人呢?但信已无法收回,他只好埋怨自己太性急,太过鲁莽了。

约摸又过了半月,一天下午,苏洵突然接到欧阳府上的通报,说是内翰大人要设晚宴请他。

苏洵这才转忧为喜,看来,欧阳修并没有忘记他。

两人一见面,苏洵首先致歉:“苏洵穷居山野惯了,上次信中鲁莽之辞,还望大人海涵。”欧阳修笑呵呵地答:“理解,理解,是我让你等久了。”入座后,欧阳修又说:“我以前见过不少名士,只喜欢尹师鲁和石守道二人的文章,但还是有遗憾之处,读了你的二十几篇文章,我就非常满意了。”

酒过三巡,苏洵已是不胜酒力,满脸酡红,欧阳修却酒意正浓。于是,两人不再互敬。欧阳修自斟了一大杯,开怀饮下,然后笑呵呵地说:“苏洵老弟,昨日,我已向皇上呈了荐书,建议朝廷破格甄录老弟。”苏洵喜出望外,起身抱拳道:“知我者,惟吾父与欧阳公也。如今吾父已仙逝,大人就是我苏洵的再生父母,多谢大人再造之恩……”说完就要叩拜,欧阳修忙叫他坐下,说:“不必讲礼,能结识老弟这样的文友,我欧阳修也算是一生有幸。”接着,又问道,“听说你有两个儿子,从小由你亲授以书,如今正当年少狂勇,可有此事?”苏洵答:“正是,二子如今也在京城,准备参加明年的省试。”欧阳修笑道:“那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就等着听你们父子三人的好消息呢!”

苏洵听了,情不自禁地站起来,提起酒壶,给欧阳修斟满,又给自己满满地斟了一大杯,然后端起酒杯,恭恭敬敬地对欧阳修说:“内翰大人对我父子三人如此厚爱,苏洵我自小不胜酒力,今日也要开怀痛饮,以表对大人的敬意于万一!”说完,双手捧酒杯,伸颈,仰头,一饮而下。

(未完待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