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6次全国过敏阅读调查的显示中,年我国成年人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7本。很多网友都纷纷表示自己拖了后腿。我在年一共阅读了多本书,在这些书里面,大部分都是非虚构类型的书籍。部分书目而在书籍的选择上,我个人更倾向于不分领域地”杂读“。”杂读“可以帮助我找到更多有意思和启发性的话题,在头脑中培养出新的知识。书籍类型更重要的是,随着阅读量的累积和阅读领域的扩展,我们看世界的角度、高度和自由度便会越来越大。通过阅读,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上成长,通过阅读,我们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拓展自己的格局。年每月阅读量图示一、我一般都是怎么去阅读一本书的?每一个人,都有一套适用于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鲁迅先生就曾说过,读书有五法。一曰“多翻法”。他说:“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二曰“跳读法”。鲁迅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三曰“设问法”。读书提出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然后带着问题再细读全书。四曰“五到”法。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脑到。五曰“立体法”。他说:“倘要看文艺作品呢,则先看几种各家的选本,从中觉得谁的作品最爱看,然后再看这一个作者的专集,然后再从文学史上看看他在历史上的位置;倘要知道得更详细,就看一两本这个人的传记,那便可以大略了解了。”那今天,我就和大家来分享一下我的整个阅读流程,让大家知道,年阅读量+,我是如何做到的。1、首先,拿到一本书以后,先从目录、前后序言开始阅读。特别是那些致用类和教材类的书籍,往往都能从目录和序言上把握作者90%的意思。更多的书籍,单凭目录,就能绘制出一本书大纲的思维导图,方便以后资料的储存和检索。2、一边读,一边做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和疑惑之处记录下来。有时候为了吃透书里面的知识点,可以借助多色荧光笔和便签等工具,把讲解部分的内容张贴在书中进行补充说明。《如何有效提问》内页如果你阅读的是电子书,那么做笔记就更方便了。除了可以导出你的注释,书里的许多图片都能以图片的形式直接保存。这个时候,你可以把所有的资料都做成长图,一键存储在云空间。4、写书评。每一次阅读完后,都可以用写书评的方式来检验阅读效果。长期的写作训练能够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和对文字的敏感度,从某一程度来看,也有利于我们阅读水平的提升。二、读书难,到底难在哪里?其实,觉得读书难的朋友,不外乎是出于这几个问题:1、不知道读什么——选书的问题2、不知道怎么读——阅读技巧的问题3、读了容易忘掉——阅读目的不够明确如果你把一本书,当做是一个人,看书当做是跟人聊天的话,或许你能够更快地找到阅读的意义。和一个人聊天,相处,主要是学习那个人思考、处理问题的思路、角度和方式,只要方向对了,结论就能自己推导出来。用别人的思路去思考,你就会得到对方想出来的答案。看问题的角度越全面,你得到的有效信息就越丰富,越接近真实的情况,决策出来的误差就越少。而看书也是一样的,看书的时候你主要去了解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作者到底是用什么方式去讲的,用了什么素材去组织和论述,最后它论证出来的结论和他刚开始提出来的观点一致么?就像一个人做人做事有没有言行一致一样,你认同他的观点么?会按照他的理念来做事么?如果不认同,不跟从,那你的原因是什么。把这个类比搞明白以后,你就會发现其实读书也没啥难度的,不就跟人聊天差不多嘛。只不过聊天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口头语+肢体语言,读书的时候只能通过文字。所以说,如果你和一本书“好好聊天”,你就要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聊天技巧,而这里指的聊天技巧,讲的就是你的“阅读技巧”。因此,掌握好了阅读方法,再去阅读,才会事半倍增。下面,我将推荐几本提升阅读技巧的书,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三、书单1、《高效阅读》推荐理由:为什么会推荐这本书呢?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比较适合人刚开始学习速读和略读的朋友。书里提到了一种名为“共振阅读”的阅读法,我总结了一下,就是让你根据书中的某个观点和片段,出发你的个人经验和灵感,启发和引导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振阅读法”可以帮助你用20分钟就读完一本书。这个方法很适合用来阅读致用类书籍,也适合想要高效获取一本书中的主要信息(如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的人。书中提出的第二个观点是,不主张大家去看目录,而是拿到一本书直接随意去翻阅书中的内容。但我本人觉得,还是看目录最比较好。特别是那些致用类和教材类的书籍,往往都能从目录和序言上把握作者90%的意思。更多的书籍,单凭目录,就能绘制出一本书大纲的思维导图,方便以后资料的储存和检索。最后强调一下,这本书介绍的阅读方法并不适合文学类作品的阅读。因为文学类作品需要你去慢慢阅读故事,沉浸在故事的情节和氛围里才有意思。建议初阶阅读者可以看一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