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丐帮究竟多可怕别被武侠小说误导了,

中科白癜风微博 http://m.39.net/pf/a_4580348.html

说起丐帮,你心中的代表人物是谁?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洪七公、黄蓉、萧峰等人物,因为武侠小说的渲染,丐帮二字在读者印象中不仅是天下第一大帮,更盛产大侠,传闻中的打狗棒法威力无双,绊、劈、缠、戳、挑、引、封、转,锄奸杀恶所向披靡,但历史上真实的丐帮,真有这么厉害或者充满着正义气息吗?

当然不可能,武侠小说再如何反映历史,也不可能将历史全盘搬过来复制摘抄,绝大部分东西还是虚构艺术加工,为作者想要传达的理念服务。

比方说乞丐这个职业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是以弱势群体形象出现,但如果你经常看新闻,不难发现很多人明明有手有脚甚至有房有车,却非要腆着脸皮以乞讨为生,“好逸恶劳”4个字,简直是为他们量身准备的评价。

当然不是说所有乞丐都属于坑蒙拐骗的家伙,因为走投无路而选择放弃尊严在街头流浪者也有之,至于什么天下第一大帮,这种设定也就在武侠小说里能够成立,自古以来,真实的丐帮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其成员身份乃至行事手段这些,可以说没有任何底线,乱世也好,盛世也罢,丐帮里的脏污恶臭,都多得出奇。

古代等级森严,要是能正儿八经地走士农工商之路何必沦为乞丐,除非脑子真有坑。但也不乏那些流氓懒汉恶棍借“丐帮成员”身份敲诈敛财横行街市的,这就导致丐帮各种下三滥手段都有,有些甚至流传到了今天,我们从古代哪些人怕乞丐们找上门这个角度展开说就见其可怕:

商户怕乞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这句俗话并非没道理,在过去乞丐也分“文”、“武”二派,文一点的走街串巷打太平鼓、说数来宝、吹乐,有文化的甚至会念几句自创的诗,这已经类似靠卖艺赚钱了,比走到哪儿都直接伸手要钱来得让人顺眼,也算一种求生职业技能;

相比之下武丐就要蛮横得多,叫街丐、钉头丐,柱头丐、蛇丐,强行讨要钱财打不走骂不怕甚至恶形恶状,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很多走武丐路线的乞丐会自觉结成集体,向街市上的商户索取一些规费,这规费跟保护费还有点相似,交了便可以得到名为“罩门”的纸,贴在门上,表示不许一般的乞丐再上门滋扰敲诈,否则就是坏了行规要被惩罚;

商户一般会更愿意花钱买个清静。不买不行,麻烦更多,除非背后有让乞丐畏惧不敢招惹的势力,否则本身就拉帮结派的乞丐有的是办法让你生意难做,地方的丐帮有“丐头”,不肯纳捐的商户,就会遭丐头指使手下群丐成天登门软硬皆施强行索要钱财,若是遇上了红白喜事,要得更来劲儿。

但乞丐也并非没有脑子,所得的丐捐除了自用外还会给官府中人准备,大丐头俨然就是地方帮主,占有自己的势力地盘,而且因为乞丐人数众多又不怕被抓进牢里吃公家饭,官府也不可能将所有乞丐都往牢里一逮了事,对这些乞丐去商户处强打秋风,也只能睁只眼闭只眼。

一般的人家也怕恶丐,恶丐不仅会在婚丧嫁娶之事上横插一脚闹事要钱,还可能会拐走家中幼童,古代有“采生折割”的职业乞丐,所谓采生折割,就是说这些乞丐会将原本正常的幼童人为使之残废,包装成奇形怪状的怪物,带着乞讨,博得同情也好吸引眼球也罢,总归是奔着钱去,因为这类手段太恶毒,古代法律也有针对性惩罚措施,《明律》规定:

“凡采生折割人者,凌迟处死,财产断付死者之家。”

地方的丐帮势力除了自己占据一方外,还会串通各种黑帮,谁给钱便为谁服务,乞丐这个行业,被其余的势力利用为眼线实在太正常了;他们本身也很懂得怎么扩宽生意的渠道,上门要钱时,甚至会威胁不给钱便“见红”,很多人家怕招惹晦气便只得掏钱打发人走,这跟现在乡下很多地方拦路要钱、上门送财神要钱的套路差不多,揪着人图吉利怕触霉头的心理。

乞丐在古代的确是有团体的,比如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至于乞丐者,亦有规格,稍似懈怠,众所不容”,说明当时宋朝都城开封乞丐的穿着与乞讨地区、乞讨对象很可能都特定,受到团体的管辖约束,并非全是流丐散漫,这也有利于官府的管理,维护治安。

丐帮的很多规矩在两宋之后更进一步发展,到清代民国时期乞丐一行在有团体、丐头持杆管束的情况下,组织规模更突显,纪律也更加严明,丐帮的头领甚至会由官府指定,帮会有“十穷(如穷家也讲三纲论,穷家也讲三教共九流)”、“八要(如要遵守祖师爷的教导,遵守国法)”、“十戒(如戒引马上槽也就是不许暴露自己所做的坏事)”等规矩,沿袭成行规。

甚至乞讨的行话、行头与日常生意也有说头,在旧社会,有财有势的大户人家每逢白事甚至会请丐头带着手下兄弟来做些打幡儿之类的活计,这算乞丐在日常乞讨之外另有的谋生手段;至于丐帮的内部,也是有拜师、讲究前后辈这些规矩的,根据明清时期的文献资料,当时入丐帮甚至有“文武先生”做介绍人,小乞儿有老师傅来教,这和其他帮派也没什么区别。

而入帮时,丐帮也有拜祖师爷的传统,这一行的祖师爷根据地域风俗不同,有不同的信奉对象,如范丹、伍子胥、朱元璋等人在过去都被视为乞丐的祖师爷。

武侠小说中的丐帮是有自己产业的,而在古代,丐帮的领头者的确也存在混得比较风光的情况,明代的《今古奇观》上曾经讲了一个叫“金团头”的杭州丐帮头子,他是整个杭州城乞丐的老大,靠底下人的银钱供奉过起了富人生活,“廒多积粟”、“囊有余钱”,甚至有仆役伺候,可见古代的等级制度,在丐帮组织同样渗透不少。

根据现代社会学家的研究,丐帮形成于两宋时期可以基本确定,至于丐帮的组织性,在清末民初时表现得更明显,比如京城的乞丐就分“黄杆子”、“蓝杆子”,前者是破落的八旗子弟管,后者是民间普通乞丐组成;江南一带乞丐有地域派系,分三江、两湖等;再比如云南地区的乞丐帮主叫“舵头”。

可以肯定,明清时期的丐帮由朝廷控制着,而且内部等级也分得很细很森严,乞丐虽然被视为三教九流中的末流,但若是在内部混成了头领人物,也是可以指挥群丐过得比一般穷苦贫民更滋润的;丐头间甚至也有祖传信物,比如旱烟管打狗棒一类,他们对手下乞丐同样有生杀之权,比如割鼻、断耳、淹死砸死这些在丐帮内被视为“帮规处置”,是得到王法保护的。

所以说,古代丐帮和武侠小说里绝对有很大区别,无论江湖多宽广,作为社会组织存在的丐帮始终还是要服从朝廷,等级之森严和制度之严苛非常可怕,尊卑上下之分依然非常明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6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