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的热播再次让人们聚焦多年前的历史,人们对于嬴政一家子的研究历来热衷,今天给大家说一部“太敢写”的小说《哑舍》。
《哑舍》在第五部分讲述了秦二世胡亥和公子扶苏纠缠千年的爱恨纠葛。虽然它架空历史,但仔细品来,扶苏和胡亥的感情或许真不像我们想得那样冷淡。
小说情节太敢写,胡亥迷恋公子扶苏
在《哑舍》中,胡亥有一颗自卑的心灵,对扶苏很痴迷。
秦始皇对扶苏要求严厉,把他作为帝国接班人培养;反观胡亥,秦始皇宠他却不那样悉心培养他。
扶苏读了很多书,从小习武练功,文治武功的扶苏让一无是处的胡亥感觉深深的自卑。胡亥仰慕扶苏可以得到父亲的重视,立志自己成为哥哥那样的人。
胡亥喜欢收集刀剑,只因扶苏曾说刀剑可以伤人,也可以保护自己心爱的人;胡亥还喜欢缠着扶苏下六博棋,很多细节都能看出胡亥对扶苏的喜欢。
但是自卑让胡亥无法认清自己对哥哥的情感,因为自卑,他走进了赵高的圈套,扶苏被逼而死。
胡亥杀光所有皇兄,因为他只肯承认扶苏一人是他的皇兄,而且他认为杀光他们可以复活扶苏。
就这样,胡亥走上了一条杀戮之路,而他不小心获得了长生不老之身,于是在随后的多年里,胡亥一直寻找扶苏,想向扶苏赔罪,把皇位还给扶苏……
这部小说,一改胡亥凶残愚蠢的形象,虽然知道是非现实作品,但这却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思维发散——历史中的胡亥和扶苏关系到底如何?
现实中,兄弟二人关系如何?
《史记》并没有为胡亥和扶苏单独立传,他们的具体生活无从知晓,但从只字片语中不难发现,胡亥对扶苏并没有恶意。
扶苏,作为帝国的嫡长子,身兼重任,秦始皇对他的栽培毋庸置疑。在《史记》中,扶苏第一次出场就是在参政议政,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发表看法。
而胡亥的首次出场,是作为始皇最宠爱的小儿子跟着他四处巡游。
正如寻常百姓家,老大总是被寄予厚望,老小总是被过度溺爱。要说宠爱,其实秦始皇更宠胡亥。
但是得天独厚的胡亥并没有想要夺皇位的意思,他甚至把扶苏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这在沙丘之变时,赵高与胡亥的对话中就能窥见一斑。
当秦始皇在沙丘病逝时,赵高游说胡亥取代扶苏继承王位,胡亥第一时间表示自己不会这样做,他说道:
“固也。吾闻之,明君知臣,明父知子。父捐命,不封诸子,何可言者。”
意思就是,这件事没什么好说的,父亲当然知道自己儿子都什么德行,言外之意,自己根本比不上扶苏。
赵高听后,再次劝胡亥,给他灌输不当人臣的思想,但胡亥还是进一步表示拒绝。他说:
“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胡亥一番表述,逻辑严密、层层推进,不论是对扶苏、对秦始皇还是对江山社稷,他都有自己最正确的价值观,可见胡亥根本就没有争夺江山的欲望,已经把扶苏当作不可侵犯的帝君。
无奈赵高吃定胡亥意志不坚定,他对这个从小跟着他学习长大的胡亥太了解了,软磨硬泡之下,胡亥半推半就上了贼船。
胡亥上位后,所作的暴行都是出自赵高的指引。有人说他本就残暴,不然怎么忍心屠杀自己的兄弟姐妹?
其实这件事好理解,正如一个做错事的孩子,优秀的家长会教导他知错就改,三观不正的家长反而会鼓励孩子继续错下去,赵高就是那个三观不正的家长。
胡亥已经逼死了扶苏,心理正备受煎熬,唯恐受到惩罚,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能引导他安抚内外,或许不会造成惨剧,可赵高却看准胡亥害怕的心理,教唆他大开杀戒,用杀戮掩盖自己内心的恐惧。
这手法很受用,以至于胡亥一生都臣服于赵高的掌控,其实他不是害怕赵高,而是害怕自己的心。
结语
胡亥是个没长大的孩子,对扶苏虽然没有强烈的依恋,却也并非要置他于死地。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扶苏是胡亥向往成为的人。
也许在皇宫深处,扶苏一直把胡亥当做疼爱的弟弟,因为只有一个备受宠爱的孩子,才会一半像天使、一半像恶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