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看历史|三国机密|第一期去年末播出的《大军师司马懿》系列的余热还没有消散,今年马上又上映了一部三国剧,呈现出不一样的司马懿,不一样的杨修,荀彧,曹操……对三国迷来说,这是好事,因为能有更多的人,去了解这段历史。古人都说,文以载道,现今,剧也能载史。很有意思的是,《三国机密》许多演员都搬了《军师联盟》的主演。比如,这里的曹丕是那里的司马昭,这里的荀彧又是那里的曹植。但是,毕竟,故事不一样,人物也不同,他们必须演出不同的风格。这里,并不想将两部剧做比较,可是因为题材与时间的巧合,不得不展开联想。《三国机密》一开场,便看汉献帝皇后伏寿运筹大局。这在历来的三国剧中,是没有过的,伏寿一直被忽略。但事实上,她比汉献帝还要神秘。伏寿比汉献帝年长一岁,嫁给皇帝时,十五岁。历史对于她的记载,是个飞蛾扑火的悲剧人物。《后汉书皇后纪》中说,曹操横行跋扈,杀了汉献帝的贵人,和董承。伏寿皇后由于畏惧,给他的父亲伏完写了一封秘密信件,信中要求其父亲诛杀曹操。这里叉几句伏完的背景:伏完那时被封为执金吾,掌管京城的禁卫军,是皇城内的最高军事统帅,相当于中央保卫队的长官。自古以来,掌握禁卫军的人,都必定为天子心腹,因为他们是最接近皇帝的部队,也是发动政变最先要争取的力量。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伏寿完全有理由写信给伏完。《后汉书》中说,伏完接到信以后,并没有照女儿的提议办,他觉得没有能力办掉曹操,于是压住不发。多年以后(将近十年),伏寿曾经写信的事情被曹操识破,于是曹操下令将伏寿幽禁,直至她去世。连同皇后生下的两个皇子,族人数百,全部处死。但是,对于她的死因,史学界是有质疑的。吕思勉说:曹操的胸怀不会因为一封信去杀人。当时的情况,一定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大到根本就不敢记载进历史的事。换言之,当时发生了一件大事,给了曹操非杀伏寿不可的理由。而这件事,本身没有人敢记载进史书,所以就借着“书信”为由头,给她安了个罪名。这里借着史学家吕思勉的想法,我们继续往深处去想。若真有这么一件大事,它要有多大,才可以让曹操灭了她一族呢?通过《后汉书》,我们知道,伏寿是于年事发,被幽禁的。年,汉献帝赐曹操为魏王,位置在诸侯以上。这表面上看还是一个汉臣,但是谁都知道,他已经有着绝对的独立性,和权力了。而这一切质变,不过发生于两年之间。吕思勉有说:曹操杀伏寿,可能是由于伏寿有一个事关大局的政治计划,曹操必须杀她。这里所谓的“大局”,我们可以理解为,可以改变曹操与汉室力量对比的一件事。这样说,或许有一种可能:以伏寿为核心的汉臣集团一直在与曹操较量,最后曹操胜利了。再回到《三国机密》这个故事:汉献帝还有个双胞胎弟弟刘平。献帝去世,伏寿组织暗中将民间的刘平接到宫中,冒充皇帝,光复汉室,制衡曹操。这件事,够机密吧?这个计划,够大吧?这个活动,不能被记进历史吧!所以你看,《三国机密》是如此解释“机密”的——偷换皇帝。而这一切的组织者,正是以伏寿为核心,以杨修父子为帮手的汉臣“集团”。伏寿,是《三国机密》的源头。看到这,你可能觉得这太扯了,怎么可能有个人和刘协长的一样!是的,这很扯,但是故事,都有扯的性质。而你不能因为扯,就忽视了其中的真:在历史中,伏寿写信给父亲,诛杀曹操,是真。曹操杀伏寿,并且灭了其族人,是真。将近十年才事发,因为一封信,素来有胸怀的曹操就杀人,这很不和逻辑,也是真。史学家有多种猜测,更是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9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