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火爆的程度,不用我过多描述,人手一本有点夸张,但看过的人绝对很多。
那这本书到底在说什么呢?
一、
黄仁宇想说的话,没有在前面的六个主人公身上,而是在文末最后那篇文章:《万历十五年》和我的“大”历史观。
其实看了这篇短文,也多半一头雾水,根本不知道黄仁宇所说的大历史观是什么。而黄仁宇也事实上根本没有给他的大历史观下一个真正的定义。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因为这个定义根本给不了。
当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山河破碎,钱穆思考着国家命运,写下了《国史大纲》,以图激起国人爱国之心。在那个年代,日寇凶残,钱穆甚至想的是亡国之后,用这本书告诉国人自己的历史。
只是黄仁宇的心更大,他嘴上说“我不能将我个人的有限度的观测去推论无可知数”,但实际上,他是要建立一个解决当今历史问题的方法,是比阿诺德·汤因比以文明为基础的史学观更大的“大历史观”。
而黄仁作为一位历史研究者,他的历史理论是立足于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