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端午传佳话,
远古到如今。
事事富意趣,
处处见精神。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了,
虽已人到中年,佳节来临时,
心底里的欢喜依然像个孩子。
这不,书香居的粽子也为各位包好了,
“神气”为粽叶、“正气”是糯米,
“文气”为馅,“王气作线,
“人气”为调理。
香味已扑鼻而来,各位请剥粽子吧
香味已扑鼻而来,各位请剥粽子吧
神气:源于祭祀的端午节
中华民族作为龙的传人,古人对龙的信仰是普遍的。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龙舟竞渡,都与龙相关。
这个由来已久习俗,可谓是源远流长。
按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的考证,
至少可以追溯至先秦吴越时期。
吴越先民们以“龙”为图腾,为了除凶趋吉,有“断发纹身”的习俗;
闻一多先生还说,吴越先民在端午这天会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祀;
其中一项祭祀活动就是在水面上作竞渡祭龙神,
同时提振团体精神,烘托祭祀气氛,大家快乐过节,
龙舟竞渡的习俗便是由此而来。
后来,同为龙的传人,
吴越文化逐渐和中原文化交流融合,
这种习俗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地区,
端午节风俗形成可以说是南北风俗融合的产物,
并随着历史与文化的不断演进与发展,
又与时俱进地注入了清新、鲜活的内容。
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
正气:纪念英雄的端午节
端午节还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社会教育呢。
依据来自于南朝梁人吴均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
认为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这个说法流传最为广泛。
此外,还有认为是纪念名臣伍子胥的、纪念孝女曹娥的,
也有认为是纪念忠臣介子推、廉吏陈临的,
种种说法也都持之有理、论之有据。
其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中,
我们许多的传统节日都会被附上某些故事作为“起源”,
这些故事或传说不少远远晚于节日诞生,
是后世的人们有意关联起来的。
人民群众把自己最为真挚的爱和恨,
用节日的方式记录下来,传给后人。
其中有对仁人志士的真挚缅怀、真切纪念,
也有对子孙后代见贤思齐的谆谆教诲、殷切期待!
善良的庶民们通过节日的方式,
为先贤伸张着正义、为时代弘扬着正气。
意蕴深厚的端午节
文气:意蕴深厚的端午节
关于端午节的意蕴,先贤在典籍又是怎么解说的呢?
《说文解字》里说:“端,物初生之题也”,端就是初的意思。
《岁时广记》里面也有相同的说法:
“京师市尘人,以五月初一为端一,初二为端二,数以至五谓之端五。”
而午字的意义和今天“中午”的含义有些差异。
《说文解字》里直接说午就是五的意思。
《说文解字》里也说到:“午,五也。五月阴气忤逆阳,冒地而出也。”
也就是说,“端”和“初”字在当时是通用的,
五月初五叫端五,六月初五也叫端五,七月初五也叫端五。
按照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
每年正月建寅,第五个月就刚好是“午月”,
因为午代表着“火”,代表着万物丰满长大,阳气充盛。
那么午月午日就被称为“重午”,所以端午又称为“端阳”。
龙舟竞渡
王气:华丽变身的端午节
那么问题就来了:
“端五节”又是如何变成了我们如今的端午节呢?
其实这和开创开元盛世的名君、贤相是有直接关系。
明君是唐明皇李隆基,贤相是一代名臣宋璟。
李隆基的生日是八月初五。
在开元十七年,李隆基过生日的时候大宴群臣。
群臣一起上书请求把每年的八月初五定为“千秋节”,
为让天下人铭记不忘,好一起为李隆基庆祝生日。
李隆基当然是很开心啦,
还设立了一个新县,赐名叫千秋县。
开创了“开元盛世”的李隆基日渐膨胀了,
到了天宝七年,李隆基觉得“千秋节”才是一千岁而已,
旷世明君他要与天同寿,
大唐王朝也要天长地久,
于是就把“千秋节”改成“天长节”!
千秋县也改名叫天长县,也就是如今的安徽省天长市。
在文武百官都想方设法赞美李隆基的时候,
宰相怎么可以默默无闻。没有表示呢?
一代名臣、宰相宋憬突发奇想,
认为之前为皇帝避讳只是避讳了皇帝的名称,
现在如此伟大的皇帝过的生日都是“天长节”了,
大家就都应该不说五了,避“五”字的讳。
但是五字实在是太常用了,
如果这个字不能说,那肯定就影响到社会正常运作了,
于是就建议将“端五”正式改为“端午”。
可以说,我们中国人从唐玄宗李隆基开始,才开始过真正的“端午节”了。
人气:深入人心的端午节
端午节确实是个深入人心的节日。
传统风俗琳琅满目,请随书香君一起观赏。
赛龙船
赛龙船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历史悠久重要活动,是集体划桨竞赛。
龙舟竞渡分为请龙、祭龙神、游龙和收龙等几个版块。
在湖北的屈原家乡秭归,也有划龙舟祭拜屈原的仪式流传。
挂艾草
挂艾草
插艾草和菖蒲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
如挂艾草于门,《荆楚岁时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吃粽子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
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
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放风筝
放风筝
竹做骨,纸做背,趁着风势上天飞,
放风筝为男女老少所喜爱。
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风筝称为“放殃”。
拴五色丝线
拴五色丝线
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的五种颜色青、红、白、黑、黄被视为吉祥色。
端午以五色丝线系臂,曾是很流行的节俗。
传到后世,即发展成如长命缕、长命锁、香包等许多种漂亮饰物,
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
端午节的民俗多种多样,让节日的生活多姿多彩,回味悠长。
结语
龙舟竞渡,我们看到了神气飘逸的端午节;
缅怀屈原,我们感受着正气浩然的端午节;
品味端阳,我们玩味这意蕴深厚的端午节;
追忆命名,我们回忆那王气十足的端午节;
民俗缤纷,我们沐浴在人气满满的端午节!
端午佳节,书香居祝朋友们吉祥安康!
端午佳节,书香居祝朋友们吉祥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