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

冯至的存在不是高声调的,几十年里,他写作的几条脉络如细水长流,绵延不断,又渐渐汇聚成河,呈现出阔大幽深的面貌。如果你对现代新诗感兴趣,这位“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的诗自然不可忽略;如果你热爱杜甫,冯至的《杜甫传》和相关文章是极佳的引导;如果你迷恋里尔克,你一定看过冯至译的里尔克诗和《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如果你钦慕的是歌德、席勒,冯至的译本也是恰当的选择。此外,冯至还写小说,写散文,小说《伍子胥》和散文集《山水》虽篇幅不长,但文字如诗,具有沉思、简净的迷人特质。

冯至,原名冯承植,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翻译家。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图为青年冯至在德国海德堡,年。出版社供图。

不同的文本类型背后,是同一种精神气质和文字标准。个人的创作与翻译相互影响,诗与小说、散文一脉相承,至于学术研究,也是在研读某位作家多年之后的颇具创见性的论述,绝非泛泛之谈。这样的整体写作样貌,可谓既繁富又专精,不可多得。

今天是冯至诞辰周年纪念日,我们以此文纪念他。

撰文|马鸣谦(作家、翻译家)

疫情以来,不能外出访友,替代方案就是与友人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