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批评与写作(一)
一、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分:9.0分推荐指数:★★★★★
北京:中华书局,年03月。中华书局《跟大师学国学》丛书本《中国小说史略》,以北新书局年第十版为底本。并据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鲁迅全集》辑录鲁迅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论述,编为附录,如著名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是书真可谓「鲁迅古小说论述汇编」。
然本书亦有瑕疵——排印失误过多,影响读者阅读心情。略举两例,如原文「《庄子》《外物》」、「《汉书》《艺文志》」、「《春秋》《左氏传》」,显然不是指六部书,而是指「《庄子·外物》」、「《汉书·艺文志》」、「《春秋左氏传》」;又如原文「与耆旧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同列」缺少标点,为什么标点者就不能逐句细读、添上正确的标点——与耆旧、高隐、孝子、良吏、列女等《传》同列。以上标点之疏忽,不胜枚举。若不是疏忽,那就是文献学不过关——对中国古籍不熟悉(体例与内容)。最让人不可忍受的是,全书总是把「:」印成「,」,即
君子曰,“中华书局的文字句读、标点、校勘者能不能在付梓前再检查一遍原文?”这个「,」算不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或者漏掉标点,如原文
传所云《拾遗录》者,盖即今记,前有萧绮序。补全则为
《传》所云《拾遗录》者,盖即今《记》(《拾遗记》),前有萧绮《序》。文字错讹,如误印「张叔夜」为「嵇叔夜」。
还好我有《鲁迅全集》参读,佩服能平心静气读完全书的人。
《中国小说史略》之「略」字,不是「简」而是「要」,即大略、概要、概论。此讲义原名正是《中国小说史大略》(年油印本)。
是书共二十八篇,简明扼要地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变迁概况。既述又论,时或道出堪称定谳的高论,如文学史常引用的「(至唐代)始有意为小说」(实明胡应麟观点,后人引用不全,尽归之鲁迅,有掠美之嫌)[1]。又如他对古小说的分类与命名,如称《西游记》、《封神传》(《封神演义》)等为「神魔小说」。本书最重要、须细读的地方,正是这些归纳与批评(观点)。
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最大贡献与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相埒——草创之功,是各自研究领域的奠基之书。然受时代所限,是书文献占有不足。相较而言,当今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更广、更深,学者纠正、补益了鲁书的缺憾,并提出了更进一步的新解。若读者不了解中国古代小说,可先读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
中国人看小说,不能用赏鉴的态度去欣赏它。却自己钻入书中,硬去充一个其中的脚色。(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六讲《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
中国人底心理,是很喜欢团圆的。所以必至于如此(大团圆式结局、坏人得报应),大概人生现实底缺陷,中国人也很知道,但不愿意说出来;因为一说出来,就要发生「怎样补救这缺点」的问题,或者免不了要烦闷、要改良,事情就麻烦了,而中国人不大喜欢麻烦和烦闷。现在倘在小说里叙了人生底缺陷,便要使读者感着不快。所以凡是历史上不团圆的,在小说里往往给他团圆;没有报应的,给他报应,互相骗骗。这实在是关于国民性底问题。(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三讲《唐之传奇文》)
二、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评分:9.0分推荐指数:★★★★★
刘绍铭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05月。是书共分三编凡十九章,论述自文学革命起至为止的中国现代小说概况。初期(-);成长的十年(-);抗战期间及胜利以后(-)。是书名为「中国现代小说史」,却实为以「作者」为中心的作家传记集,「小说及小说之史」的味道有所欠缺。
作者撰写此文学史的目的是——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秉持文学本位,注重文学的艺术成就。「一部文学史,如果要写得有价值,得有其独到之处,不能因政治或宗教的立场而有任何偏差。……我所用的批评标准,全以作品的文学价值为原则」(第十九章《结论》,第+页)。
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