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书今年我看到的关于汉代历史最好的书

今天推荐一本书《胡马北风啸汉关》,作者莲悦,三联书店出版。这是今年以来我读到的历史题材特别是关于汉代历史最好的书。这本书如果在书店里遇见,非常容易错过,因为朴素的封面,还有它偏严谨的写作风格,这是作家莲悦一贯的风格,绝对不用轻佻的文字来讨你欢喜。但如果你对中国历史感兴趣,又具备一定的深度阅读能力的话,不要错过这本书。这是一本可以给人以启发和震撼的好书。文字也绝不枯涩。这本书所著写的历史,是汉匈关系百年战争,从汉高祖刘邦的白登之围一直到汉宣帝刘询时期,是一个所谓“落日照大旗,马鸣风风萧萧”的时代。一共十九章,每一章都引人入胜,包括邻敌之国、国家的女人、蛰伏的王朝、苍狼的后裔、走向战争、龙城飞将、马踏匈奴、妥协的艺术、乾纲独断、暴君的逻辑、人相食,人相食、没有刹车的帝国、轮台诏、武帝的遗产、最后的匈奴、昂贵的和平等等。在我们多数人的印象里,这个时代的百年历史会被简单地浓缩成一句话: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或者是浓缩成几个辉煌的名字:高祖,武帝,李广,卫青,霍去病。但是粗暴地理解和简化历史,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历史是有血有肉的,是由无数丰富的细节组成的,也是由千千万万的人的生命感受和离合悲欢构成的。一个帝王经历的公元前和一个农夫经历的公元前年,有可能截然不同;一个将军的吉日可能同时也是无数个家庭的末日,到底哪个才是历史?哪个才是真实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的褪色,资料的缺失,帝王的记忆可能留了下来,而千千万万农夫的记忆却湮灭了,丰富的历史会逐渐变得干涸,会扭曲,失去本来的面貌。一位负责任的历史学者和作家,她的使命就是重新打捞历史。而一个有追求的读者,则应该去了解更丰富、更真实的历史。比如这部《胡马北风啸汉关》就努力回答了一些问题:汉匈关系百年战争,两个民族各自付出了什么代价?这个代价到底有多么沉重?何以导致百姓流离,赤地数千里,乃至惨绝人寰的“生子辄杀”,“人民相食”?为什么拥有多万人口的大汉帝国,要击败一个即便在鼎盛时期也只有万人口的游牧民族匈奴,却要付出如此超乎想象的沉重代价?为什么在卫青、霍去病的时期,汉军能够战无不胜,而在汉武帝晚年发动的几次规模甚至远超卫、霍时期的北击匈奴战役,不是无功而返就是大败而归?难道就是因为指挥官的无能?横向对比同时代的古罗马,同样发动旷日持久的对外战争,为什么能从一个小城邦逐步将自己的势力扩张到欧非亚三大洲,不仅没被战争拖垮,反而极度繁荣?为什么汉朝却被战争拖累,国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汉武帝不得不在晚年发布《轮台诏》,诏命废止一切劳民伤财的政令,并彻底停止对外征伐?汉匈百年战争,对中国后世的政治制度又造成了什么影响?有没有一些我们根本没想到的影响?如果你觉得这些问题都深刻、有趣,那么可以在本书里去搜寻答案。作者莲悦的写作态度很严谨,其本人近十年来一直在研究汉代历史,并先后到陕西、甘肃、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实地考察相关历史遗址和博物馆,踏访烽燧亭障及战争线路。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同样也是写作者,这一点上我自愧不如。不说别的地方,重庆的唐诗遗迹遗址就很多,我都没有走到过几个。金庸先生在重庆也留下过很多印记,我也没有详细走访和考察过。作者为了写这本书,多次到古战场遗址去实地考察,书中有大量考察时候拍摄的插图。比如写到汉王朝的边塞系统,作者专门到敦煌、玉门,重走张骞出使西域的道路,现场考察了许多汉代遗迹。看了书才明白汉长城为什么又叫红柳长城。它其实不高,而且不是土垛垒成,只有凑近细看才知道,城墙的骨架是红柳芦苇。再比如克孜尔尕哈烽燧。你看到照片里,苍茫辽阔的大地上拔地而起的烽燧,你就能理解汉王朝是怎么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把势力辐射到遥远西域的。书中征引借鉴的资料,除了《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外,还涉及林幹、陈序经、林甘泉、李剑农、陈梧桐、葛剑雄、陈直等多位专家的史学专著。作者还涉猎了钱穆、余英时、狄宇宙、泽田勳、永田英正、王明珂等学者的相关著作,参读了河西走廊、居延地区、湖北江陵凤凰山汉墓等地的考古发掘报告。对于一个历史问题,学界主流观点是什么,反对意见又是什么,周到翔实。书不贵,才三四十块钱。提供两个购买链接。都是手动找来的。跑了多个网店,少的只剩七八本,乃至三两本。为了不影响大家的购买,建议大家可以到京东和当当上的三联书店购买,他们家的备货量相对较多。当当网的价格比较实惠,打七九折,37.9元。可以扫下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