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不负所学长篇历史小说大唐

陆贽:“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

——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廉相陆贽》作者访谈录

导言

陆贽(公元-年),字敬舆,苏州嘉兴人,唐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政论家。18岁中进士,26岁任翰林学士,39岁拜相,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学才能。他一生以“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为己任,忧国忧民,直言敢谏,清慎廉洁。42岁时被贬为忠州别驾,居忠十年,闭门读书,搜集整理医方50卷以解民间疾苦。唐顺宗即位后下诏召回陆贽,诏未至陆贽已病逝,葬忠州南岸翠屏山,追赠为兵部尚书,谥“宣”,故人们尊称“陆宣公”。

近年,重庆青年作家、忠县作协主席秦勇沉下心来,精研中唐历史,悉心搜集人物资料,深入嘉兴等地采访,潜心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廉相陆贽》,已由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忠县籍著名作家马识途为该书作修订,著名历史作家王觉仁为该书作序。该作品年9月被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联评为“重庆市第七期中青年文艺骨干研修班优秀创作规划”。

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廉相陆贽》以“安史之乱”至“永贞革新”五十年中唐历史为创作背景,以独到的政治视角、惊心的故事情节、深邃的散文笔法,生动地讲述了大唐廉相陆贽的丰功伟绩和跌宕人生。堪称一部挖掘和弘扬“忠文化”的力作。

忠县籍著名作家马识途(右)修改审订秦勇作品

日前,就创作背景、过程、内容等情况,该书作者秦勇接受了重庆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重庆晚报-上游新闻记者胡万俊的专访。

访谈录

胡万俊(以下简称胡):陆贽系苏州嘉兴人,唐朝唐德宗时期的宰相,之前还没有一部以陆贽为主角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怎样的机缘促使你要写作这部作品?

秦勇(以下简称秦):我写《大唐廉相》好像是一种注定,一种情怀,更有一种责任。一是陆贽虽出生在嘉兴,为官于朝廷,而他生命的最后10年是在我的家乡忠州度过,陆宣公祠、陆贽墓就在县城对岸的翠屏山麓,忠州人民对他特别敬仰,特别怀念,我感同身受。二是日本大学教授鬼头有一年带领10多名汉学者漂洋过海来到忠州,当他听说陆贽墓就在酒店对岸,立忙就地双膝下跪,俯身叩首。国外如此推崇他,我作为一名忠州作家,把陆贽写出来,这是责任;第三,陆贽确实是一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政论家,他18岁就中进士,19岁又中博学宏辞科,28岁升翰林学士,39岁位极宰相,可以说没有陆贽,唐朝在公元年就灭亡了。特别是他以民为本、养民资国的思想,公忠体国、清廉清慎的政德,值得大力推崇和宣传。写好陆贽,很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胡:你作为机关干部,平时工作也很忙,从什么时候开始提笔写这部《大唐廉相陆贽》,写了多长时间,多少万字?

秦:谋划写陆贽应该是10年前的事,多年潜心研读《旧唐书》《资治通鉴》等史书,搜集了大量的史料资料,买了《陆贽集》《陆宣公翰苑集》,书中全是古文,加上又是繁体竖排,我花了年多的时间边读边翻译,才把多页的制诰、奏议、奏草读完,读得心力交瘁,但越读越有劲,越读越充满敬仰,后来还跑到嘉兴、西安、嵩山、秦岭等地去寻访他的足迹。但我历来是个工作狂,没时间潜下心来搞文学创作,真正沉下心来写是在年9月,当时我在县纪委挂职。陆贽清慎拒贿、清廉政德的故事促使我正式起草了创作提纲,并开始创作,每天写到晚上11:30结束,一直写了将近整整3年,写了40万字。年春节前我去拜望忠县籍著名作家马识途时,马老对我讲他小时候去过翠屏山上拜谒过陆宣公祠,这么大一个名人,死于忠州葬于忠州,你是作协主席一定要好好写一写。到了年春节,我将初稿带到成都送给马老指正,马老高兴地说,你写得很麻利哟,这么快就写完了,一定好好读一读,还欣然同意给我题写书名。

胡:不到3年时间,利用业余时间写了40万字,那还是很辛苦的。最后这书又是怎么得以出版的呢?

秦:书稿写好后,根据马老和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副主席张者以及一些好友作家的修改意见,又花了半年修改,砍成35万字。年6月我将书稿寄给了6家出版社,其中4家出版社同意以版税方式出版,经过商谈最后选择了华文出版社,主要原因是接手的编辑是个哲学博士,他编辑的《历史的沸点》我读过,所以就放心给他了。

胡:看来好书不怕没有出版商。刚才你讲到,陆贽18岁就中进士,这在大唐历史上也是罕见的,你可否谈谈他为何如此优秀,如此年轻就入仕为官?

秦:陆贽家族系江南望族,其先祖有陆烈、陆逊、陆机等,可以说门风蔚然,文武贤达层出不穷,其高祖陆元感是朝散大夫、黄州司马,祖父陆齐望,官至唐玄宗开元时代的秘书监,父亲陆侃为溧阳县令,皆习《史记》《汉书》,尊崇儒家思想。陆贽出生在安史之乱的前一年,公元年,可以说生不逢时,命运多舛。他12岁时父亲就死于战乱,很快家道中落。史书记载,“陆贽少孤,颇勤儒术”,以尧舜之道、孔孟之道为思想根源,探本《六经》,精习诸子,特立不群,骈赋写得超极棒,他18岁进京一次性考中进士,次年他又参加博学宏辞科铨试,笔试、面试、身言书判都第一,入仕为官,这在大唐三百年中十分罕见的,大家知道的名人韩愈25岁中进士,考了4次,博学宏辞考了3次都落榜。

胡:据说这本小说最先取名为《大唐相国》,为何后来又定名为《大唐廉相》,你谈谈陆贽的清廉表现在哪些方面?

秦:苏轼在《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一文中曾写道:“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资治通鉴》记载,宰相陆贽勤政爱民,尤为清廉,堪称大唐第一清官。他从来不收受任何馈赠,分外之财分毫不取。他任郑县县尉时东归省母,与老乡寿州刺史张镒结成忘年交,临别时张镒赠钱于他,陆贽分文不受。陆贽母亲去世丁忧洛阳,各地藩镇都来送礼,四方赙遗数百万,他依旧不收分文。升任宰相后,鞭靴衣物、金银财宝纷至沓来,陆贽仍是一概谢绝,就连唐德宗都说他“清慎太过”。这为唐德宗后期的稳定执政和唐宪宗时代的“元和中兴”打下了富民强国的基础,清朝末期,官员层层盘剥,腐败无法遏制,最终导致亡国值得深省,所以一个“廉”字可以让一个国家不断强大,走得更稳更远。

胡:我注意到,重庆作协主席陈川在看完书后说道,“如果没有陆贽,李唐王朝或许早在公元年就灭亡了”,你谈一谈这是怎么回事情?

秦:安史之乱后,唐朝藩镇割据、拥兵自守愈演愈烈,唐德宗登基后毅然亮剑讨伐河北藩镇,没想到酿成幽州、成德、魏博、淄青叛乱称王。公元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率二万兵马围攻河南襄城,唐德宗紧急征调关中泾原诸道军马出关援救襄城,没想到军队路过长安因犒赏不足突然哗变杀入皇宫,唐德宗逃奔奉天,原幽州节度使朱泚乘危篡位称帝。陆贽率领朝中忠臣良将扈从唐德宗播迁奉天、梁州,挥翰起诏,谋猷参决,驭将制军,时同朝廷“内相”,他与众文臣武将浴血共战,剪除凶逆,平定了席卷大半个帝国的“四王二帝之乱”,皇帝得以重返长安。《资治通鉴》王夫之这样评价:“唐室为之再安,皆敬舆悟主之功也。”同时,在军事上,陆贽实施足食备边战略,建立“守则固,战则强”的边疆防御体系。在经济上,陆贽改革“两税法”,创立“量入为出”“养人资国”的财政思想。在外交上,陆贽实施“北结回纥、南接南诏、西结天竺”政策,掣肘吐蕃,防御外敌。特别是他颁行《均节赋税恤百姓六条》,宽政养民,消弭战争,极大地缩小了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使“贫弱不至竭涸,富厚不至奢淫”,可以说没有陆贽,李唐王朝将在八世纪就消失了。

胡:陆贽曾担任知贡举主持进士考试,开创了大唐科举史上最出名的“龙虎榜”,得到朝廷和士林的广泛赞誉。然而,他为何又差点因“龙虎榜”事件身陷囹圄?

秦:陆贽非常重才,他主张“求才贵广,考课贵精”选官用人思想。公元年,陆贽担任知贡举招揽天下英才,贾稜、欧阳詹、李观、李绛、韩愈等23位进士及第,诸人才学皆为天下之选,时人号之“龙虎榜”,王涯、李绛、崔群后来位极宰相,欧阳詹、韩愈、李观成为中唐时期著名的文学家。“龙虎榜”后,陆贽声望甚隆,时任宰相窦参感觉到相位不稳,于是以陆贽废除自古科举应试“糊名”制而采用通榜法取士为由,给陆贽冠上一个惊天动地的罪名——“通榜取士、徇私舞弊”,想致陆贽于死地,结果“舞弊门”事件纯属诬陷,不久,窦参被贬,陆贽取而代之。陆贽位极首相后,大胆改革官员考课制度,以“三术”核才取吏,以“八计听吏治”,奖惩分明,升降得当,吏治清明。

胡:唐德宗在逃亡奉天中与陆贽形影不离,结下生死患难之情,可以说非常恩宠陆贽,为何在后来又将“功盖天下、再造唐室”的宰相谪贬忠州?

秦:首先要表明我研究中唐历史后得出的一个观点,就是陆贽表面上是被贬“忠州别驾”,但实际上“非贬”,而是唐德宗对他“冷藏”保护而后“重用”,这个决策可以说关系到大唐的兴亡盛衰。原因有三个:一是陆贽和魏征一样,常常犯颜直谏,“格君心之非”。比如长安失守,唐德宗逃离奉天,陆贽上疏唐德宗,让他向天下颁布了中国历史最为著名一道皇帝《罪己诏》。唐德宗将“宣索”来的财物储藏于私库,他极力反对,唐德宗已然“害怕”陆贽这面“铜镜”。二是陆贽偏偏遇到一个奸臣,那就是户部侍郎裴延龄,他在皇上面前极尽谄佞,谤毁群臣,甚至已出手陷害陆贽。嫉恶如仇的陆贽不得不弹劾他七大罪状,导致矛盾升级,水火不容。三是唐德宗在后期准备废黜太子李诵,另立过继的儿子李谊,陆贽极力反对废谪,更反对李谊的养母韦贤妃册封皇后。于是李谊将韦贤妃(后宫)、神策军窦文场(太监)、裴延龄(奸臣)等结成集团,极力打击陷害陆贽,唐德宗取其下策将陆贽贬出朝廷,实则是保藏好陆贽,以待李诵登基之后作为股肱辅佐之臣。在我看来,若是陆贽能重返长安再度为相,定然再造大唐伟业,遗憾的是唐德宗驾崩,陆贽悲痛而去,这个“劣币逐良”的沉痛教训是大唐历史上最为痛楚的伤疤,陆贽过后,唐朝从此一步一步走向衰败。

胡:司马光非常推崇陆贽,他在《资治通鉴》中引用陆贽的政论奏章39篇,是《资治通鉴》中最多的,除此之外,还有哪些人对陆贽作过评价?

秦:陆贽具有卓越的政治、经济、军事、政论、文学才能,只是他流传下来的多是难懂的古文奏章、骈赋,不为大多数读者所熟悉。但历代皇帝、政治家、思想家对陆贽评价相当高。大唐宰相权德舆说他“搉古扬今,雄文藻思”,将他比之为西汉名臣贾谊;苏轼评价他“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若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雍正皇帝为他的《陆宣公全集》作序,乾隆给他题匾“内相经纶”,朝鲜国王说,《陆贽奏议》数十篇,可以维持乎三百年气运,熟读得力,可以为文章,可以做事业。朱熹、王夫子、曾国藩等人都非常推崇陆贽,把他作为“修身齐家治国”的典范。还有网友给我留言“一代贤臣光千古,才干不输王阳明”等等。

胡:目前,《大唐廉相陆贽》已在新华书店、当当、京东销售,谈谈你目前的感受,想给读者们说点什么?

秦:写完这部作品,我回头再读时,依然在动情之处落泪,愤懑之处痛首,那些沉浸其中挥就的情节、诗词、对话让我惊奇不已,真的是拚尽了我的洪荒之力。书中除了有朝中纷繁复杂的官场故事,有金戈铁马的战场故事,还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除了有陆贽人生沉浮的叙事主线,还有幕后交织的多条暗线,除了有非虚构小说的历史本色,也有我个人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愿读者朋友们通过读这本书,敬畏已隐没于历史长河的悲怆和先贤,重拾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忧患,接受儒家思想的沐浴和滋养,虽然不一定都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但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做人、做官、做事的基本道理是不会变的,愿廉相陆贽化着一轮明月,永远照亮历史的星空,照亮我们的心空!

《大唐廉相陆贽》作者秦勇

链接相关评论

小时候,家乡忠县翠屏山上的陆宣公墓祠,我也去拜谒过。

——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协荣誉主席、重庆市作协荣誉主席马识途

看完这部小说,我不禁感慨,若是没有陆贽,唐德宗政权或许早在年就崩溃坍塌了。李唐王朝能躲过此劫,这里面重要的一点,就是陆贽的爱民、宽民、恤民思想。

——著名作家、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

在如此短的时间,秦勇能在工作之余写出这样一部极具历史、文学、资政价值的长篇力作,是用了心血的,是拼了智慧的。这也是他扎实的写作功底、文学涵养和为文为人情怀的淋漓展现,我将鼓励他继续跑好文学的“马拉松”。

——著名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张者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陆贽是大唐的一面铜镜,本书封面也用了一面铜镜,书中处处折射出陆贽以民为本、求才贵广、养人资国的资政智慧和儒学光芒。

——重庆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上游新闻阅读频道主编、重庆晚报副刊主编胡万俊

宰相也有儿女情长。秦勇细腻描写陆贽与唐安公主、寿州刺史张镒之女张倩、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女儿钱薇的爱情故事,结构缜密,人物刻画深刻,历史小说写出新意,不可错失。

——著名华文女作家虹影

传记小说,事事皆实,则失于平庸;事事皆虚,则过于诞妄。作家秦勇力求实者贯虚,虚中见实,以独到的政治视角,惊心的故事情节,深邃的散文笔法,将陆贽“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融进唐德宗时代血雨腥风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融进主人翁跌宕起伏的人生命运中,让我读来拍案叫绝!

——《血腥的盛唐》《王阳明心学》等畅销书作家王觉仁

这是一部探研中唐历史的参考书,一部青年博学精进的励志书,一部官员崇德修身的案头书,应该能成为一部传承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畅销书。

——畅销书作家小桥老树

中唐历史其实是文艺创作的一个“空白段”。幸好,有秦勇的这本书填补了。他用锐利的笔锋剖进了历史的真相:唐德宗的“不昏而昏”、卢杞的“不奸而奸”、唐朝制度的“不乱而乱”以及晚年唐德宗对陆贽复杂的任用态度,这些都刻画得入木三分。相信大家可以从中看出不一样的唐史、不一样的大气、不一样的精彩。

——非虚构历史小说《司马懿吃三国》作者李浩白

版面欣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