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儒林外史》是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作者吴敬梓以写实主义的手法,对清朝腐朽、落后的封建弊端进行了无情地嘲讽和批判,该书在我国古典文学历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是讽刺文学的佳作代表。吴敬梓像说到《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他从小智慧过人,被誉为天才少年。由于出身仕宦世家,祖上多人通过科举考试入仕,家世显赫,不过到了他父亲这代家族显示出败落之象,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上说,吴敬梓用当时旁人的眼光看,都应该参加科举考试,博取功名,以振家业。然而,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吴敬梓却对科举考试鄙夷至极,拒不参加科举考试。虽然父亲给他留下了万贯家财,让他可以后顾无忧地悉心创作,但到了后来,吴敬梓却不善理财,又生性豪爽,常常接济落魄的好友,加之家族内的兄弟抢夺家产,吴敬梓后来就变得穷困潦倒起来。此时,又有人劝他,家境如此困难,还是参加科举考试吧,这样既不浪费了自己的一身才华,中举后也对生活改善大有裨益,还可以光宗耀祖。可是,他依旧坚持自己之前的选择,拒不参加科考制度的人才选拔。都说有才华的人,在别人看来,多少是有一些奇奇怪怪的,但吴敬梓为何不参加科举考试却让人怎么也想不明白。其中,就包括了吴敬梓的好友金兆燕。在吴敬梓生活困顿的时候,这位好友多次出手相助,让吴敬梓度过难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更何况金兆燕原本就是一个爱才惜才的人,中举后出任扬州府学教授的他,潜心对有才华的人进行栽培,有“伯乐”之称。虽然金兆燕比吴敬梓小了近20岁,但作为忘年交,又十分仰慕他的才学,金兆燕曾力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却无功而返。当得知吴敬梓曾经三番五次地拒不参加科举考试之后,金兆燕终于忍不住询问吴敬梓个中原因是什么。吴敬梓笑而不语,领着金兆燕来到了自己床前的墙上,让他一看究竟。金兆燕不知吴敬梓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走上前一看,发现那里吊着八股麻绳,每一股的末端都按了一只死臭虫,下面还画了一只只细小的蚊子。金兆燕思绪一转,聪明如他,立刻对于吴敬梓的用意心领神会,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对于吴敬梓更加敬佩有加,从此不再规劝他参加科考选拔。原来,吴敬梓此举表明了他讨厌八股臭蚊之意。而八股臭蚊是“八股臭文”的谐音,意即吴敬梓对于八股文深恶痛绝。众所周知,八股文是盛行于明清之际的一种文体,它要求作者必须从四书五经中选材,内容创作上必须使用前人的语气,在格式上也有严格的限制,无论是句子的长短、用字的繁简、文字声调的平仄起伏都作有相应的规定,所以内容上很难进行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和发挥。这也是吴敬梓反感八股文的原因,这从《儒林外史》中吴敬梓行文的风格多样便可见一斑。所以,既然吴敬梓极度反感八股文,他又怎么可能去参加以八股文为限定文体的科举考试呢?由此可见,吴敬梓之所以可以创作出流芳百世的《儒林外史》,和他灵感信马由缰,创作洒脱是分不开的,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说就是“脑洞大开”。而他之所以思维那么活跃,与他拒绝八股文死板的限定密不可分。多次拒不参加科举考试,吴敬梓晚年生活凄惨,最后因为酗酒不治而告别人间。但他却因为《儒林外史》而名垂青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6935.html